- 采購成本管理與控制實戰寶典
- 滕寶紅主編
- 605字
- 2020-11-21 17:31:25
第二節 采購價格成本觀
在企業內部,諸多采購員認為“采購成本=采購價格”。盡管這種觀點在一些企業經營者中不太認同,但對于采購員執行采購任務來說卻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采購價格即采購產品購入價格,采購價格是由供應商的產品制造成本與供應商的利潤目標來決定的,即

一、供應商產品制造成本
供應商產品制造成本包括供應商原料費、人工費、制造費用三部分。
(一)原料費
原料費是指加工后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其構成產品的主要部分,具體包括原料的購價、運費和倉儲費用,并扣減購貨折扣。
(二)人工費
人工費是指直接從事產品制造的工作人員,例如加工與裝配人員、班組長等所需要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的薪資與福利。
(三)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是指原料費與人工費之外的一切制造成本,包括間接材料費、間接人工費、折舊費、水電費用、租金、保險費、修護費等。在此應了解以下兩概念。
◆ 間接材料指制造過程中所需的工具、夾具、模具、潤滑油、清洗劑、黏接劑及螺絲釘等。
◆ 間接人工指與產品生產并無直接關系的人員,例如各級管理人員、品管人員、維修人員及清潔人員等。
二、供應商的利潤目標
利潤即企業銷售產品的收入扣除成本價格和稅金以后的余額。由于供應商成本消耗是固定的,但利潤目標卻是靈活的,因此供應商的目標是盡量提高銷售價格,以便獲得足額的利潤空間。對于采購員來說,盡量為了降低采購成本,目的是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成為雙方的焦點,如圖1-2所示。

圖1-2 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