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信和人際溝通

前面所談到的所有關于溝通的內容雖然都很重要,但是常常需要一定程度的自信(assertiveness)才能將其付諸行動。逐步學會自信,無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還是分享自己對人生大事的獨到見解,都非常關鍵。做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不管別人認不認同,這也需要自信。我在這里介紹自信是因為只有自信才能幫你應付和克服對與人溝通的恐懼心理,而且這個主題在全部課程中都會很有用,我們在探究其他主題時這一本質問題(自信)都會無一例外地顯現出來。

自信的定義

描述自信行為(assertive behavior)的一種方式是:以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權利和感受,同時又不侵犯到別人的權利(Duffy&Atwater,2011)。其實也就是自己兩只腳腳踏實地,而不會踩到別人腳趾頭的問題。這些表述都顯示了平衡的重要性。自信應該是夾在消極(或不自信)和挑釁行為之間的一個中間點。

消極行為(passive behavior)是指和別人說說你的主意、想法或感受會大有好處時卻堅持不去這樣做,消極處世是指面對公開挑釁也忍氣吞聲,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也不挺身而出,對別人的批評或者反對顯得太過坐立不安。

有的作者使用術語不自信(nonassertive)來替代消極,但是我相信,在有些情況下,實際上拿消極來描述特定的行為反而更好。有些人遇到困難,并不是因為他們缺乏特定的技巧并且不夠自信,而是因為他們成天忙活的行為并不能幫他們得償所愿。你有沒有聽過有些人一個勁兒跟人說對不起,而他所道歉的對象明顯正在占他的便宜?有一次在一大群人當中我無意間踩到了一個人的腳,那個人立刻轉身對我說:“對不起!”明明是我踩到了他的腳,他卻反過來向我道歉。我想,這個人現在以這種奇怪的方式處事,在其他情況下自己權利受到侵害時也必定難以挺身而出。

挑釁行為(aggressive behavior)包括通過侮辱、諷刺、貼標簽、貶低或有敵意的話語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管這種行為是直接還是間接,挑釁行為都牽涉通過侵犯他人應該享有的基本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見解。

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每個人的局限。不要期望任何人完美無缺。請記住,其他人有權和你不一樣。不要試著去改變他。

——大衛·施瓦茲(David Schwartz)

極端的消極行為和極端的挑釁行為之間存在共同之處,那就是兩者都會讓交流者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交流本是個連續體,在這種情況下,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就封閉起來,變成一個圓,周而復始又回到原點。消極的人將權力拱手讓給別人,而太過挑釁的人很可能會讓別人反感他們,設法防止這樣的人得償所愿。

和消極行為、挑釁行為相反,自信行為以坦誠而又適當的方式,直接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觀點和喜好描述給另一個人聽。下面列舉出的就是自信的人所具有一些特征(Bower&Bower,1996):

1.他們心胸開闊,直抒己見。

2.他們在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信念時信心十足。

3.他們擅長與人爭辯,堅決捍衛自己的權利,即使這種行為招致一定的不痛快也在所不惜。

4.他們行事的方式體現出自尊自重,同時也意識到自身的各種局限。

5.他們不會輕易相信別人或者屈從于別人,而是要自己判斷并做出決定。

消極(或不自信)、自信和挑釁行為之間的差異如下:

自信和個人信念

討論自信的書汗牛充棟,大部分都著力于在如何培養自信能力和自信行為方面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這些領域里有些經典著作,如《你的天賦權利:有主見的生活指南》(Your Perfect Right:Assertiveness and Equality in Your Life and Relationships,Alberti&Emmons,1986),以及《堅持你自己》(Asserting Yourself,Bower&Bower,1996)。但是,如果人們自己不相信他們擁有自信和主見的權利,不管給他們多少關于自信的信息都起不到什么作用。《如何拒絕別人而不覺得內疚:答應別人的時候更從容、更高興,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How to Say No Without Feeling Guilty:And Say Yes to More Time,and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Breitman等,2001)這本書特別擅長于描述我們內心潛在信念的力量,它幫我們得償所愿。請想一想下面這個例子中隱藏的意義:

有一天下午,一家人出門去兜風——老爸老媽坐前排,三個孩子坐后排。突然,最大的孩子莎拉脫口而出:“老爸,我們能不能吃點兒冰淇淋?”當爹的覺得有點兒突兀和愕然,回答說:“我也不知道。也許吧,如果你沒有老這樣來煩我?!比齻€孩子飛快地交換眼色,有的滿懷希望,有的則反應平平。中間的孩子約翰用胳膊輕輕拐了下薩拉,小聲說:“給他個機會讓他好好想想。”艾利森,最小的那個,緊緊閉上眼睛,祈求好運降臨。

沿著馬路再往前開了一段,薩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心情,又問了一句:“求你了,老爸,我們保證乖乖聽話。能不能讓我們吃點兒冰淇淋?。俊碑數穆曇衾锘鹦侵蓖饷?,厲聲喝道:“我還在考慮好不好?早跟你說不要再來煩我!”媽媽目不轉睛地透過擋風玻璃盯著前方,語氣平靜地說:“我們確實還有大把的時間,晚飯還有老大一會兒才能吃呢?!?/p>

車子剛剛才轉了一個彎,一家冰淇淋商店赫然出現在眼前。孩子們一下子全都樂得在座位上蹦起來。約翰剛反應過來,馬上一把拉住薩拉的胳膊,但已經晚了一步。薩拉已經直著脖子嚷嚷開來:“看到了!看到了!可以了吧?哦,求求你了,我們停一會兒吧?!?/p>

就在此刻,老爸大吼一聲:“夠了!現在是你自找的!我早告訴過你不要老是來煩我。你們這幫孩子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現在我要是停車才真是活見鬼呢。這個也算是給你們一個教訓讓你們長點記性?!崩蠇屵@會兒倒是說話了,但是她的聲音低得連蚊子都聽不見,她說:“我也不知道這算哪門子的教訓?!彼_拉氣鼓鼓地琢磨著怎么去反擊,雙臂交叉,一聲不吭地謀劃自己的復仇大業。艾利森悄悄擦掉一滴眼淚,開始在小背包里翻找自己最喜愛的洋娃娃。約翰微微往前欠一欠身子,說:“沒關系,我想我們等下回再吃也不遲。反正下一個周末總會來的。”接下來回家的一路上,汽車里彌漫著慣常的安靜,路上的嘈雜和汽車的吱嘎是大家聽到的唯一聲響。

有些人認為,我們要求的越多或者想得到東西的要求越迫切,得到這東西的希望反而越渺茫。那么這些人很難相信自己也能獲得新的技巧讓自己變得更為自信,也就不足為奇了。在他們的生活中,這個道理根本說不通。既然這些行為只會讓你的情況變得更糟糕,那為什么還要費勁去學它們?就拿上面冰淇淋故事中的莎拉來說吧,再過20年,對莎拉來說,那個冰淇淋事件以及隨后發生的許多類似事件將漸漸變成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你想得到某件東西的愿望越迫切,那么你得到這東西的希望也就越渺茫。如果你相信了這一點,那你接下來該怎么做?干脆不去要得了!作為一個成年女性,她不僅不再去要求得到什么,而且干脆就不讓別人知道她的需求和欲望。這時候問題就變成,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東西,但她總覺得自己難免又要大失所望,所以最終她完全切斷自己的感受和欲望,不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就是她用來保證自己免受失望之苦的有效方法。

這位女性30歲來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她所知道的就是至少有20年她都模模糊糊地覺得自己對生活有種不安和不滿的感覺。通過心理咨詢她最終認識到,她在人生早年時就已決定最好不要去渴求某些東西,因為這樣你就永遠不會失望。她逐漸意識到20年來無欲無求的生活比通過克制欲望來盡量避免失望的感覺還要糟糕。

□正確的自信

如果人們不相信他們有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不相信自己有可能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且這樣做對自己很有用,那么學習新的技能并不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幫助。我認識許多人,他們都對自己學習自信技巧的能力沒什么信心,因為自信和他們的世界觀相沖突。有些人干脆放任自流,認為事情根本是無可救藥,他們覺得既然生活并不能如他們規劃的那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奮力拼搏還有什么意義呢?他們可能對某件事只有三分鐘熱度,湊湊合合地猛干一場,接下來無論發生什么,他們都會被動接受這個結果。一旦事情不如他們預想的那樣順風順水,他們就要怨天怨地。當世界并沒有按他們相信的那種方式來回報他們時,他們甚至會怒火中燒或懷恨在心。

我曾經在一家青少年過渡教養所工作,這些青少年曾經在家中、在學校里鬧事或是觸犯了法律(通常是這三樣都占全了)。有個我曾經負責的孩子,她幾乎沒什么自尊心,那時候她幾乎一小時要說六七次這樣的話:“天高地又闊,可不管我做什么,就是沒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后來我得知這些話源自她媽媽,幾乎一字未改,也就毫不足奇了。她媽媽幾乎一貧如洗,生活過得一塌糊涂,常常就把這話掛在嘴邊上。結果,怎樣解決和教養所里其他女孩之間的沖突對這個女孩而言就顯得異常困難。自信這種交往技巧她幾乎聞所未聞。

并不是所有人在逆境面前都會自動放棄。有些人當事情發展不如所愿時會變得更加頑強,更加努力,因為這批人都是幸運兒,他們都知道自己值得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那些被教會自己命中定有所得的幸運兒肯定能找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好辦法。當他們面對失意和困境的時候,他們不是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就當是花錢買個教訓吧”,而是想“怎么會這樣?要實現我的愿望,我還需要做些什么”。

自信和恒心經常是一對孿生兄弟。有些人學會去做那“會哭的孩子”,不斷地要求直到自己達到目的才罷休。他們真心相信只要自己堅持努力,世界終會對他們有所回報。他們知道自信和恒心終會奏效。

自信和恒心也會被人用到另一個極端。想想你在當地的百貨店里可能會見到的這種行為:有些孩子在那里不停地大吵大鬧,直到媽媽繳械投降,孩子要什么就給買什么,只要他們不鬧就行。這根本就不是自信的行為——而是挑釁行為,是極討人厭的行為。

無論是從別人那里還是從這個世界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洞明練達,拿捏到位顯得非常有價值。用一種平衡的方法非常重要:知道什么時候該激流勇進,什么時候應知難而退。

自信的技巧

學習自信的技巧有很多方法,但幾乎所有的方法都會包含下面這些思想,注意這些建議建立在很多大家熟悉的話題之上,比如積極的自言自語、觀察自己以及敢于冒險。

·觀察別人的行為:注意那些你認為比較自信的人。他們都在做些什么,他們看起來、聽起來和做起事來是什么樣?

·觀察你自己的行為:你在果斷自信的時候和優柔寡斷的時候有什么不同?這些例子中有沒有哪個涉及下面這幾點?

·消極的自言自語:你有沒有認為如果你堅持自己的要求,大難就要臨頭,想象如果你堅持自己的要求卻又無功而返,就會有什么可怕的事情發生?你有沒有覺得如果你堅持自己的要求就顯得太過自私?反駁這樣的自言自語,要知道只要你不去剝奪別人同樣的機會,那么在生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根本沒什么大不了。

·想要做個完人:你有沒有給自己太多壓力想去做個完人?也許你的目標應該是學著去慢慢提高自己,而不是讓每個人立刻對你有不同的看法。

·多用一些以“我”開頭的陳述:列個單子,寫上“我想要的是……”和“我的感覺是……”而不是告訴人們你認為他們是什么(以“你”開頭的陳述)和他們應該做什么。Adler和Towne(2003)說這種“我”式的語言可以用來描述他人的行為,而又沒有對其價值進行評判。一個完整的“我”式陳述包括三個部分:它描述了①別人的行為;②你的感受;③別人的行為給你帶來的后果。

·讓非言語交流和言語交流之間對應起來:即使是最好的“我”式陳述,除非表述的方式正確,否則也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如果你的話很客觀,不帶什么價值評判,但是你的聲調、表情、姿勢都傳達了“你”式的信息,那么很可能別人就會產生捍衛和維護自己主張的反應。要想讓你的動作和你的語言相匹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說話之前不斷提醒自己,你的目的是解釋別人的行為怎么影響了你,而不是表現得像個法官或陪審團成員的樣子(Adler&Towne,2003)。

·排練一下自信的樣子:想象在某個特定情形中按你想要成為的樣子去說話行事。練習一下你要說的話和你準備怎么說。

·練習有自信的樣子:要想更有自信,你就要好好練習。從那些威脅不大的人或者事上開始著手練習。要用杰菲斯的書名(1987)來激勵自己:如何戰勝內心的恐懼。

·正確對待:構成自信的很多成分都和你是誰以及和你打交道的是什么人密切相關。一個人所說的話換成從另一個人的嘴里說出來意思可能就會有所不同。1米98的彪形大漢,平常習慣了只跟其他男性打交道,當和一個只有1米52的女子說話時可能就需要降低點聲調。因為他的塊頭和舉止,他可能威脅到她或者被當作有攻擊性的人。與此相反,有些人說話時就需要提高音量,這樣才能看起來有信心。注意一下你所得到的別人的回應:如果你一直讓別人有所戒備,也許你就錯把挑釁行為當成自信行為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涡阳县| 嘉义市| 湛江市| 环江| 白山市| 保亭| 南澳县| 肥东县| 乌鲁木齐县| 衡南县| 土默特右旗| 兰考县| 福建省| 永年县| 新沂市| 宕昌县| 巫山县| 宁晋县| 彭阳县| 田阳县| 双城市| 旬邑县| 商河县| 达州市| 阿城市| 桐梓县| 金溪县| 丹巴县| 神池县| 师宗县| 北川| 南木林县| 西藏| 新竹县| 斗六市| 巴马| 磴口县| 平塘县| 英山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