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上班族營養誤區,健康危機的根源
誤區一:白天缺失的營養晚上補回來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很多人的早餐和午餐常常吃得很簡單。晚上下班后,生活節奏稍微放慢了一下,于是很多人都決定在晚上把一天所需的營養補上。可是,白天缺失的營養真能在晚上補回來嗎?我們不得不遺憾地說,你進入了一個嚴重的誤區。
晚上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是一天中最高的,胰島素可使血糖轉化成脂肪凝結在血管壁和腹壁上,如果晚餐吃得太豐盛了,持久下去,會使人變得肥胖。同時,如果經常吃豐盛的晚餐,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鐘,也不益于保證晚上的睡眠質量。
人體每天在不同的時段應補充不同的營養物質。不同時段身體各器官的工作狀態也有所區別,我們在進食的過程中應該尊重人的周期性生理節律,不要輕易打亂生物鐘。
那些錯誤的飲食習慣、單調的食物種類,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了身體營養的失衡。如果你早餐和午餐吃得很簡單,而把補充營養的希望寄托在晚餐上,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癥狀。
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營養不均衡及營養過剩。其中,營養不足或營養不均衡會影響生命的調節,使新陳代謝嚴重失調。這種現象剛開始表現為:食欲不振、身體乏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易激動、淡漠、失眠等癥狀。如果這些癥狀未得到調整和改善,日子久了便會生病。而營養過剩是指某些營養物質長期攝入,在體內過度積壓。這樣易導致慢性疾病,即人們最頭痛的富貴病,造成營養過剩多是有過量米面及肉類的攝取所致。也就是說,吃得不均衡,吃得不正確,吃得過多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如果一天的前兩餐都吃得馬馬虎虎,就會導致營養不足。即使把那些缺失的營養在晚餐上吃回來,對身體也有害無益。而且這樣一會兒營養不良,一會兒營養過剩,極易透支自己的健康。
如果你經常在白天用毫無營養的食物來填飽肚子,長此以往,身體需要的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機體在消化和排泄這些沒有價值的食物時,會消耗身體寶貴的營養儲存,包括胃酸、各種酶,以及體內的能量,使身體本來的營養缺乏更加嚴重。
到了晚上,你補充了充足的營養,一些過剩的營養物質便會在體內堆積,給身體造成巨大的負擔。此外,那些不斷缺乏的營養物質會將身體的化學平衡打破,而體內的化學平衡一旦紊亂,便會引發各種疾病。
誤區二:工作餐里的小炒菜營養流失少
不少上班族認為,蔬菜是綠色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小炒菜的營養流失比較少,可以為自己提供充足的營養。事實上,認為工作餐里的小炒菜營養流失少是一種典型的營養認識誤區。
誠然,蔬菜可以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如類胡蘿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這些物質都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另外,研究發現,果蔬中的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慢性、退行性疾病。但是,蔬菜的營養價值會因為貯存和烹制方法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流失。營養專家指出,工作餐里的小炒菜的營養流失嚴重,不能起到應有的補充營養的效果。其原因如下:
第一,工作餐里的小炒菜所用的蔬菜貯存時間往往較長,營養流失大。公司提供的工作餐大多由附近的快餐店負責。一般來說,很多快餐店往往是同時負責好幾家公司的工作餐,為了更方便也更省錢,他們多采取大批量的采購方式。這樣一來,很多蔬菜的放置時間就會延長,導致蔬菜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新鮮蔬菜的放置時間越長,營養的損耗就會越大,如菠菜,在常溫下每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量高達84%。由此可知,用這些長時間放置的蔬菜烹制出來的小炒菜,其營養流失程度。
第二,加水燜煮的方式會進一步增大蔬菜營養價值的損耗程度。很多快餐公司在烹制蔬菜時,常常因為一次烹制的蔬菜較多而采用加水燜煮的方式,所謂的小炒菜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炒”。蔬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B1都很怕熱、怕煮,如果炒后再燜,菜里的維生素C將損失59%。
第三,工作餐從炒好到送到上班族手中,歷時較長,這也會造成營養的流失。當上班族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工作餐時,無法保證它是剛剛出爐的。如果炒好的蔬菜不能馬上被吃掉,其中的維生素B1、維生素C也會大量損耗。而且,炒菜時,蔬菜中大量營養物質都溶解在菜湯里了。
第四,快餐店廚師的一些做菜習慣也會導致蔬菜的營養損失。快餐店講究一個“快”字,很多快餐店廚師為了省事,常常先把菜切好再把菜放進水里一起沖洗,這種做法就會導致維生素的白白流失。有時候,廚師還會為了滿足上班族的喜好而將蔬菜中最營養的部分丟掉,如炒豆芽時會留下芽而將豆瓣丟掉,實際上豆瓣的維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
所以說加工過程的很多因素都會導致工作餐里的小炒菜中營養物質的流失,上班族朋友應該趕快走出這個營養誤區。
誤區三:上班沒時間補營養,就多吃保健品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里,上班族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繁忙的工作與加班、應酬,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而壓力的不斷累積使上班族身心俱疲,不斷遭受各種現代文明病的侵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上班族自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有些人開始熱衷于花錢購買保健食品,盲目地認為保健食品吃得越多對身體健康越有好處。
在此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保健食品。根據我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所謂保健食品,是指具有某種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某種調節作用,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它的基本特點是:
(1)一定是食品,具備食品所應具備的所有特征。
(2)必須具備至少一種可被整體實驗所驗證的特定而確定的保健功能,并以此與普通食品相區分。
(3)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應定位于調理和預防,而非治療,這與藥品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4)其應用范圍遠遠小于普通食品,應用對象是特定人群而非全體人群。
營養專家指出,某些保健食品可能擁有較為廣泛的應用群體,但可以肯定地說,適宜于整個人群的保健食品是不存在的。
上班族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但對保健食品的認識還較為混亂,在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中,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樣的保健品更適合自己。目前,常見的對保健品的認識誤區包括:用保健品替代正規的治療藥品,結果耽誤了治療,甚至導致病情惡化;用保健食品替代一般食品,結果導致能量及營養素攝入缺乏或失衡,甚至導致營養不良;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盲目濫用保健品,結果難以收到應有的保健效果,并導致更多的花費。
還有一些上班族,由于工作過于繁忙,長期飲食不均衡導致身體營養不良,于是買來大堆的保健品以補充營養。對此,營養專家特別提醒上班族朋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每種保健食品只在個別的領域有突出的效果,如某種營養素或生物活性物質如含鐵、鋅、維生素、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生物類黃酮等含量高,而其他營養素的含量則很低,甚至完全沒有。況且,單一補充某種營養素會打破營養的平衡,從而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這樣一來,反而不利于人體健康。上班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亂補或過量地補任何一種保健食品,也不能用保健食品代替天然食品。
最后,營養專家指出,保健品不是營養品。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品一般都富含這些營養素,人人都適宜。而保健食品只具有某種特定的保健功能,只是適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營養價值并不一定很高。如果想要補充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上班族還是要從一日三餐中獲得。
誤區四:價錢高的食品更有營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的購買力也隨之提高,食品購買品種和選擇范圍也是今非昔比。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上班族便將購買名貴、高價食品作為消費和追求的目標。除了相互攀比的心理以外,更多人購買高價食品是因為他們認為名貴的食品一定是營養豐富的食品,食用名貴食品可以獲得更多更好的營養。
食品的品質當然是決定其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的尺度下,價格可以代表食品的品質,價格越高,該食品的品質就越有保障。但我們同時要知道,食品的價格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產地、倉儲、季節,等等。一般情況下,食品的價格主要取決于食品的生產成本,包括原料的價格、生產和包裝費用、銷售費及廣告費等。除此之外,食品價格的高低與市場供求關系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食品的價格與其生產量、消費量之間的關系相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某些山珍海味的資源量和產量十分稀少,但是受傳統的飲食文化、飲食習慣、食物自身特有的味道,甚至是消費者獵奇心理的影響,社會的需求較大。這種供求矛盾使這類食物的價格不斷升高,這就是所謂的“物以稀為貴”。
由此可以看出,食品的營養和價格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更有一些廠商故意提高產品定價,混淆消費者視聽,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如果您還表示懷疑,那么就讓我們來簡要地比較幾類食物的價格和營養價值。
在當前上班族消費的食物之中,鮑魚、燕窩、魚翅、海參等山珍海味可算名貴之品,但到目前為止,現代營養學研究并未發現其營養價值上的獨特優勢,這類食物在提供營養方面和一般的肉、蛋、奶食品以及物美價廉的大豆制品沒有多大差別。由此可知,這些名貴之物在營養方面并不“名貴”。再來看看上班族飲食中常見的奶制品。鮮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為3%,不僅營養全面豐富,而且價錢并不貴。而以鮮牛奶為原料的各種兒童調味奶(包裝更考究),其蛋白質含量僅1%稍多(國家標準),其他營養當然也會比鮮牛奶更少。由此可以看出,高價格的食品不一定更有營養。事實上,有些食品的價格便宜,營養價值卻較高。比如胡蘿卜的價格比冬筍便宜得多,而胡蘿卜的營養價值卻比冬筍高得多。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營養價值和價格存在不等關系的食物。
1.價格低廉但營養豐富的食物
蛋類:雞蛋的蛋白質屬優質蛋白質,較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則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具有健腦的功能,能使人更加聰明。
豆類:豆類食物非常常見,而且物美價廉。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大量蛋白質,同時還能提供大量的鈣、復合B族維生素與鐵,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谷類:谷類食物是人類獲得能量的主要食物來源,而且,適當地吃一些沒有經過精細加工的粗糧對健康非常有好處。
2.價格較高營養卻不高的食品
有的上班族喜歡購買包裝漂亮、新奇的膨化類食品,這類食品的售價往往不低,但實際上它們的營養價值卻并不高,而且許多膨化類食品中還添加了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上班族應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入量。
還有一種就是反季節食物。反季節蔬果往往是激素催化出來的產品,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而且,經常食用這些反季節蔬果還有可能因果蔬中殘留的有害物質而危害身體健康。
誤區五:蔬菜的營養不如魚、肉、蛋
上班族如果認為蔬菜的營養不如魚、肉、蛋類,而變得過度嗜肉。不愛吃蔬菜的話,很容易造成身體的營養不良。營養專家們提醒上班族朋友:蔬菜的營養未必不如魚、肉、蛋,要吃魚、肉、蛋類食物,更要吃蔬菜,這樣才能全面均衡地攝入各種營養,促進身體健康。
有些上班族只吃各種肉類,容易出現皮膚暗黃、肌肉松弛等現象,看起來反而像是營養不良的人,這就是攝取營養不均衡而導致的。魚、肉、蛋類食物中,往往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這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但是如果上班族在飲食中,吃入了大量的含蛋白質的食物,就會影響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
此外,多余的蛋白質會在體內產生多種含氮廢物,比如尿酸、尿素等,會增加腎臟的排泄負擔,不利于身體健康。此外,各種肉類、蛋類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蛋氨酸,能在人體內轉化為半胱氨酸,對人體動脈血管壁造成直接傷害。當血液中的脂質聚集在受傷的動脈血管壁上時,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半胱氨酸對于腎功能還有一定的不良影響,能夠誘發多種腎臟疾病。
為了身體健康,上班族在飲食中必須注意全面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物質。魚、肉、蛋類中雖然含有較多的優質蛋白,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但是其中缺少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而蔬菜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總而言之,上班族既要吃魚、肉、蛋類食物,又要多吃蔬菜,以達到營養均衡全面。只有葷素搭配才能夠相互補充完善,滿足上班族每日所需的各種營養,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況。
誤區六:膳食纖維吃得越多越好
膳食纖維曾經不被人重視,因為它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包括部分纖維素和木質素。膳食纖維不具有營養作用,吃多了還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素,尤其是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對身體不利。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膳食纖維被當作可有可無的東西。但后來人們發現,這種“非營養”物質,卻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對抗便秘上,膳食纖維更是功不可沒。
適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吸附膽固醇,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值,預防動脈硬化,減少罹患心臟病、膽結石的概率。它還能促進腸內有益細菌的繁殖,使腸內環境保持干凈。
但是,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往往還含有較多的植酸,它會阻礙鈣、鐵、鋅的吸收,造成礦物質缺乏。所以,膳食纖維攝入較多的人應經常補充礦物質;膳食纖維吃得太多,還會影響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利用,造成多種營養素缺乏,使心臟、骨骼、血細胞的功能和人體的免疫力、生殖能力降低。
另外,膳食纖維會使食物中的膽固醇稀釋,并隨纖維素排出體外,致使合成女性雌激素的原料膽固醇缺乏,從而影響卵巢、子宮的發育。所以,一些長期大劑量吃膳食纖維減肥的女性,會出現月經不調等情況。
食用高纖維食物應該有個度。如果平時就吃一些高纖維的食物,又補充纖維片,有可能造成膳食纖維超量。因此,食用高膳食纖維食物,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掌握在一定的度。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入量以20~30克為宜。
誤區七:補充的營養素越多越好
很多上班族在辦公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而且整天對著電腦,腦力勞動強度大,非常消耗能量。因此,上班族常常在下班后瘋狂地進食,于是逐漸肥胖起來,甚至出現血脂高、血管堵塞等病癥,此時,上班族才認識到吃多了并不好,補充營養素過剩對身體有害無益。
1.維生素攝入量過高
很多上班族認為,補充維生素應該多多益善。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維生素吸收過量將導致各種疾病甚至引起維生素中毒,尤其是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這類維生素如果在體內積蓄就會造成中毒。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雖然它們會隨尿液自行排出體外,但如果長期攝入過量,會增加肝、腎負擔。
2.脂肪攝入量過高
眾所周知,脂肪攝入過量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脂肪攝入過量首先會導致肥胖。而且,近年來研究發現,脂肪的“量”和“質”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體內的脂肪量越多,該病的發病率就越高,而動物性脂肪比植物性脂肪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影響更大。
3.糖類攝入量過高
糖類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一旦糖類攝入過多,將直接導致熱量過剩,長期如此會引發肥胖。一些調查證明,膳食中糖的種類和含量直接與冠心病的發生有關。食糖過多還會引發高脂血癥,對此,上班族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另外,糖類攝入量過高可能會導致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生。
4.鈉攝入量過高
鈉主要來源于食鹽。很多上班族的飲食口味偏重,喜歡多食食鹽,但是營養專家指出,成年人每日只需攝入4~6克鈉即可滿足身體需要。如果過量攝入食鹽,可能會引起高血壓。我國的飲食習慣素來有“南甜北咸”一說,全國性高血壓病抽樣調查也表明:我國北方高血壓病的患病率高于南方。
5.鈣攝入量過高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所以很多上班族都會不時地補充鈣質。但事實上,很多上班族的鈣攝入量是過高的。鈣攝入量過高首先會出現便秘,長期吸收過多鈣還會導致腎結石等疾病。另一方面,過量補鈣還會引起明顯的鐵和維生素的缺乏癥,從而對機體的代謝及免疫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6.蛋白質攝入量過高
蛋白質攝入過量時大量蛋白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時會產生有害物質,一旦這些有害物質被吸收入血液中,就會對身體產生較大危害。
這樣說來,上班族在補充營養素的時候,應該遵循適量的原則,保證均衡的膳食結構,避免某些營養素缺乏或過剩對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
誤區八:蔬菜越新鮮,營養越好
新鮮蔬菜清新亮麗,口感宜人,成為很多上班族的最愛。在平時買菜的時候,上班族對那些剛剛從菜地采摘上市的新鮮蔬菜情有獨鐘,買回家后便趁著鮮勁兒立即烹調食用。一方面,新鮮蔬菜以其鮮嫩油綠的外觀給人以好感,另一方面,很多上班族都錯誤地以為,蔬菜越新鮮其營養價值越高。然而,美國食品學教授洛德·勃什維爾發現:新鮮并不一定意味著更有營養,西紅柿、馬鈴薯和菜花經過1周的存放后,它們所含有的維生素C有所下降;而甘藍、甜瓜、青椒存放1周后,其維生素C的含量基本無變化。經過冷藏保存的卷心菜甚至比新鮮卷心菜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C。因此,蔬菜越新鮮營養越豐富的說法,完全是上班族對蔬菜營養的認識誤區。
其實,蔬菜越新鮮其殘留的有害物質就可能越多。由于現在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有時甚至在采摘的前一兩天還往蔬菜上噴灑農藥。因此,上班族購買剛剛從農田里收獲的蔬菜后最好是存放兩三天,使殘留的有害物質逐漸分解后再吃。對于那些容易衰敗的蔬菜,也應多清洗幾次再食用。
營養專家也指出,蔬菜是上班族合理飲食結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加工或烹調不當,新鮮蔬菜就會成為“健康殺手”。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蔬菜不適合“鮮吃”呢?
1.竹筍

竹筍
竹筍在烹調時無論是煎炒還是熬湯,都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竹筍不宜生吃。這是因為竹筍含有生氫葡萄糖苷,當人食用生的竹筍后,可在數分鐘內出現喉嚨緊縮、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死亡。因此,上班族在食用竹筍時,一定要將竹筍徹底煮熟后再吃。
2.鮮黃花菜
黃花菜營養豐富,有清熱、止血、消炎、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很多上班族女性都把它當作產后調養品。但是新鮮的黃花菜含秋水仙堿,這種物質本身無毒,經過腸道吸收后,它在體內氧化為二秋水仙堿,則具有較大的毒性。二秋水仙堿可破壞細胞核及細胞分裂,使細胞死亡。所以,上班族在食用新鮮的黃花菜之前,應先用開水將鮮黃花菜焯過,再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撈出用水洗凈后再進行炒食。一般來說,經過食品廠加工處理的黃花菜或干品都無毒。
3.鮮木耳
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光感物質,人食用后,它會隨血液循環進入人體表皮細胞,受太陽照射后,會引發日光性皮炎,出現皮膚瘙癢、水腫等癥狀。另外,這種有毒的光感物質還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導致全身不適、咽喉水腫、乏力及呼吸急促等癥狀。水發的鮮木耳,其有毒物質會溶于水中。經過加工干制后的木耳,所含光感物質會破壞消失,可以放心食用。
4.新鮮野菜
在提倡綠色環保的今天,食用天然的新鮮野菜成了一種時尚。但是,營養專家提醒上班族朋友,天然生長的野菜不一定就健康,這必須視野菜的生長環境而定。有些野菜生長在垃圾堆或者被污染的河道附近,不但不易清洗,而且很可能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食用之后反而對身體有害。
5.青西紅柿
經測定,未成熟的青西紅柿有毒。這是因為青西紅柿含有一種名為“龍葵堿”的生物堿苷,食用后人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所以上班族最好不要購買青西紅柿,如果買了青西紅柿,也要等它變紅以后再吃。
誤區九:飲用水越純凈越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班族也開始注重自己的健康了,不但講究吃綠色食品,對飲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更有很多公司都將純凈水作為日常飲用水,認為純凈水是去除雜質的水,屬于“綠色飲品”,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健康專家認為,長期飲用純凈水,會給上班族的健康帶來無法挽回的負面效應。長期飲用純凈水,上班族很可能會出現渾身乏力的情況,甚至提前患上心血管等老年性疾病。存在于水中的無機元素是已溶解的離子形式,容易被機體吸收,因此,飲水是人們攝取礦物質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純凈水在生產時一般采用多層過濾技術,在去除水中有害雜質的同時,也會將一些對人體有益的元素一起去除,如鎂、鋅、鐵、碘等礦物質。健康的飲用水必須含有一定的礦物質,人體所需的14種微量元素,主要來源之一就是飲用水。因此,對上班族來說,飲用水并非越純凈越好。另外,專家還指出,長期飲用純凈水還會導致人體溶解排出固有的鈣等營養元素,久而久之,會使人體出現缺鈣、酸堿失衡、免疫力降低等狀況,從而影響健康。還有專家曾進行實驗,證明長期飲用蒸餾水的老鼠生長緩慢,體重下降,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腦垂體和腎上腺素系統功能受到破壞。因此若將純凈水作為日常用水來長期飲用,對身體健康有害無益。
如果純凈水不能長期飲用,那么上班族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飲品呢?對此,很多上班族非常聰明地采取了自己的對策,即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飲品。如出汗較多時,他們會選擇礦泉水或運動飲料;泡茶或沖咖啡等,一般選用無任何雜質的純凈水;而當酷暑來臨時,很多上班族則以酸梅湯作為自己的日常飲品。
酸梅湯不僅可以解暑,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酸梅中蘊含著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等養分,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鈣、鐵等營養元素,而且其中的有機酸含量也非常豐富,如檸檬酸、蘋果酸等。其中,枸櫞酸是一種特殊的有機酸,它可以有效地抑制乳酸生成,緩解身體疲勞,并驅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當上班族熬夜工作或覺得精神疲憊時,可以喝一杯酸梅湯來幫助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另外,酸梅湯味道雖酸卻是一種弱堿性飲品,常飲酸梅湯不但能促進人體對鈣質等礦物質的吸收,還有助于體內血液酸堿值趨于平衡,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除此之外,酸梅湯以烏梅、山楂、陳皮等純天然原料熬制而成,可以有效抑制體內糖分轉化為脂肪,對于加班應酬繁多而造成飲食過于油膩的上班族來說,它可以起到去油解膩的作用,從而改善上班族亞健康狀態。不過,營養專家也提醒廣大上班族朋友,常飲酸梅湯雖有益健康,但應選擇以純天然原料熬制的酸梅湯飲用,這樣才既能有益身體健康,又避免添加劑的危害,達到日常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