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二程集

作者:程顥、程頤

成書時間:北宋

▼一語中的

以復興孔孟之道為宗旨的,是理論性和思辯性都較強的新儒學著作。

■書海溯源

北宋時期,一方面生產技術日益提高,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思想文化相對繁榮,學術和人才較受尊重。但另一方面,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也逐漸加深。二程兄弟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氣和危機的時代里。程顥,字伯淳,生于公元一〇三二年~一〇八五年,又稱明道先生;程頤,字正叔,生于公元一〇三三年~一一〇七年,又稱伊川先生。二程生于世家,幼年受到周敦頤的影響,對道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創立二程理學。二程兄弟重視授徒講學,弟子眾多,程學因而得以廣泛傳播,終成官方哲學,影響了幾個朝代。

■文理梗概

《二程集》為程顥、程頤兄弟的主要學術著作,其反映了二程的理學思想。二程理學是理論性和思辯性俱強的新儒學,它以復興先秦孔孟之道為宗旨。此外并融會、綜合了佛、道的不少觀點,認為客觀自然的天理是宇宙的唯一本體,而天理既是自然界的法則,也是人的先驗的道德本性和社會的綱常倫理。二程之術宗旨基本相同,都把“理”作為天地萬物的本源,以“理”為最高范疇。二程學說最顯著的差異在于:程顥宣稱“只心便是天”,而程頤則認為“吾儒本天,釋氏本必”,將心與天對立起來。二程之學兼具人倫和物理,但人倫是重點,倫理思想處于主導地位,而天道觀為從屬。他們主張“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要進行道德涵養和道德實踐,以便恢復和保存心中固有的天理。同時主張通過學習成為圣賢,修復完善的人格。在倫理觀上,他們提倡存天理、滅人欲;在政治觀上,他們崇尚仁義道德而避談功利。

■絕章賞析

【原文】

(節選自《二程集》)

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峻宇雕墻,本于宮室;酒林肉池,本于飲食;淫酷殘忍,本于刑罰;窮兵黷武,本于征討。凡人欲之過者,皆本于奉養,其流之遠,則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大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損之義,損人欲以復天理而已。

【賞析】

二程兄弟把人們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以及人與人關系和諧化、穩定化的行為準則稱作天理;把破壞這種規范和準則的個人的過度欲望稱為“人欲”、“私欲”。天理和人欲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并非完全脫離人的感情欲望。他們認為人們正當而本然的感情欲望是天理的體現,只有那種過分的、損害他人正當利益的欲望才是人欲。正當的欲望,比如人們的飲食、居室等奉養要求以及國家的刑罰、征討的欲望是符合天理的,是維持人們生命和國家生存發展所必需的。這種正當的欲望是本,但由這種本而產生的末(即過分的欲),就會遠離先前正當欲望的界限,而產生峻宇雕墻、肉林酒池、淫酷殘忍、窮兵黷武等各種欲望,這就是人欲。應當減損這種不正當的人欲而復歸本來的天理,這實際是講如何處理公欲與私欲的關系。本然的、合理的私欲是允許的;當二者發生沖突時,應當以公欲為先,減省私欲,不使私欲過度膨脹。

■妙言輯錄

1.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己,莫非己也。

2.饑食渴飲,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廢天職。

3.正其理則萬事一,一以貫之也。

4.言天之自然者,謂之天道。

5.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便是天理。

6.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7.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8.有理則有氣,有氣則有數。行鬼神者,數也。數,氣之用也。

9.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10.只以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絹:只心便是天)

■專家評點

《二程集》是新儒學的重要著作,其所闡述的倫理規范和行為準則有些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但它也包含了一些陳腐的倫理綱常,空洞的道德說教,這些是應該舍棄的東西。讀者閱讀此書,一定要明辯精蕪,批判繼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邵武市| 奎屯市| 隆尧县| 中方县| 精河县| 伊吾县| 武乡县| 宿迁市| 如皋市| 宜都市| 清远市| 许昌市| 建水县| 大名县| 安达市| 东港市| 二连浩特市| 察雅县| 静海县| 革吉县| 即墨市| 松阳县| 伊金霍洛旗| 宿州市| 康保县| 广州市| 锦屏县| 江川县| 宁化县| 乐亭县| 同江市| 鄄城县| 伊宁市| 红桥区| 淮安市| 新邵县| 凤阳县| 青龙| 宜丰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