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忙碌者的健康知識(全套共8冊)
- (德)朱莉婭·恩德斯 賈大成等
- 2050字
- 2020-10-23 16:48:13
你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嗎?
曾有人問過我:“賈大夫,你能不能預測一下,我會不會猝死?什么時候猝死?”每次我都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能!我不是神仙,預測不了。但我能判斷一個人屬不屬于猝死的高危人群。”
如果一個人屬于高危人群,猝死的發生率自然就高。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呢?
■ 50~70歲的中老年人
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情況也會漸趨一致,將面臨或經歷冠心病發病的高峰期。整體而言,中老年人的發病率高于年輕人,年輕人高于未成年人。
猝死發生率:

■ 家族慢性病史人群
父母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家庭,子女得這些病的概率就高;反之,父母沒有這些病,子女得這些病的概率就低。
冠心病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有家族性遺傳傾向,且冠心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在起作用,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和肥胖癥等。
另外,更多原因可能是,一個家庭的成員由于長期在一起共同生活,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習慣,甚至連為人處世的性格和行為都很接近,從而成了危險因素。
美國曾是冠心病高發國家之一,如果按一般遺傳或家族的概念來理解,他們的“冠心病家族”肯定比我國多出許多,他們的后代發病率也應該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事實上,近些年,美國的冠心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這與美國越來越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
■ A型性格的人
A型性格的人固執、急躁,辦事較真,人際關系緊張,常有時間緊迫感。A型性格的人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語速快、走路快、固執急躁、爭強好勝、獨斷專行、鋒芒畢露、容易沖動、點火就著、辦事果斷迅速,這種人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含量較高,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等;另一種類型的人比較內向,雖然也很急躁、易激動,但往往壓抑自己,即使內心不滿,也不表現出來,常有無法表現的憤怒和被壓抑的心情。后者血液中的腎上腺素的含量較前者更高,比前者更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等,病情發展也更快。
每次我遇到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或猝死的患者,往往都會問其家屬:“他平常脾氣怎么樣?”得到的回答多數是“他脾氣可不好了”“脾氣特別大”或“脾氣特別壞”。A型性格的人,血管中的膽固醇水平一般較高,凝血時間也縮短,血液中的紅細胞流動緩慢。A型性格既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有時又是直接導致一些兇險急癥突然發生的誘發因素。比如,一個人因為與人發生爭執,大怒,從而誘發了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血壓激增、腦出血、猝死等。所以,要學會控制情緒,避免悲劇的發生。
■ 隱匿型冠心病患者
有些人“貌似健康”,而實際上很可能有潛在的或未被發現的疾病,如心臟病。這樣的患者,我們幾乎每天都能遇到,尤其是相對年輕的患者,比如40多歲或50多歲,甚至是20多歲、30多歲的人,都可能出現。
到了現場以后,患者的心跳、呼吸通常已經停止,我們一邊搶救一邊向周圍的人追問患者的病史:“他剛才怎么不好?”一般只要患者身邊有人,他們都能說清。我們繼續問:“他以前有過什么病?”經常聽到很多人會回答:“他以前什么病也沒有,身體特棒。”
沒病還會死?身體特棒還會死?這么說是不準確的,不能說沒病,也別說特棒,應該說“不知道有什么病”“沒發現有什么病”或“沒診斷過有什么病”,這樣就客觀了。當然,我們作為醫生不可能要求人家必須這樣說。
再有,在冠心病的分型中,有一種叫“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型冠心病”,也可以叫“隱匿型冠心病”或“無癥狀型冠心病”。顧名思義,就是患者已經得了冠心病,但是沒有癥狀,也就是患者自我感覺不出來,所以就認為自己沒有冠心病,而事實上,他已經得了冠心病,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別人也就認為他沒有病了。
美國的一個統計結果顯示,在所有的冠心病患者當中,25%的人首發表現就是猝死。冠心病的首發表現,也就是最早出現的、最多見的癥狀是胸悶、憋氣,也有患者第一次發病就出現胸痛、心慌、呼吸困難、意識不清、休克等癥狀,但最多見的還是胸悶、憋氣,而還有25%的人從來沒出現過這些癥狀,就出現了猝死。
■ 更年期女性
一般男性的猝死率遠遠高于女性。有人統計,男女兩性猝死發生的比例為4∶1,也有資料顯示,甚至高達7∶1。這可能與男性較多地承受家庭與社會壓力,以及男性多有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所以,男性更要注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離猝死遠一點兒。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而絕經期后發病率逐漸升高,與男性接近,這與體內的性激素水平有關。當然,女性同樣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否則同樣可怕,20多歲的女孩照樣發生猝死,而步入更年期的女性不加注意,則更加可怕。
■ 特殊職業人群
多見于生活方式不健康、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心理壓力過大的一些職業,其中,發病率較高的人群是知識分子、白領、演藝界人士、運動員、企業家、警察、出租車司機、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等。
上邊提到的這些人雖然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高危人群不等于一定會猝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遠離猝死,除了要警惕危險因素外,調整好生活方式同樣重要。另外,這些高危人群尤其應該掌握點兒急救知識。
>學習使我快樂
謹防以下猝死高危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