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情緒找到宣泄的出口
孩子總是純真隨性的,他們經常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而讓自己的情緒產生變化,正如人們常說的,五月的天,孩子的臉。如果你了解五月的天多么反復無常,你也就知道孩子的情緒多么變化萬千。年幼的孩子情緒還比較單純,隨著漸漸成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他們就會變得煩惱叢生。這是因為孩子在青春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各種觀念也正在形成的時期,因而他們時常被情緒困擾,而且覺得非常苦惱。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三個叛逆期,也是最艱難的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天生就有的基本情緒,與在人生中不斷習得的復雜情緒,都有與眾不同的表現。也不管是積極的正向情緒還是消極的負面情緒,都會在孩子的心中引起驚濤駭浪。對于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而言,必須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緒,想方設法引導和疏通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青春期孩子,內心脆弱而又敏感,情緒頻繁發生,而且反應強烈。父母不僅要幫助孩子認知自身的情緒,也要引導孩子疏導情緒,更要給孩子提供機會,或者教會孩子合理宣泄情緒。不管是怎樣的情緒,都不能在孩子心中停留太久的時間,否則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導致孩子面對情緒不知所措。所以,讓孩子找到情緒的宣泄口,是父母幫助孩子發泄情緒、管理情緒的第一步。
然而,現狀是很多父母都不能與孩子好好地溝通。大多數父母在工作中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又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迫不及待對孩子開展“填鴨式”教育,恨不得第一時間就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超越所有的同齡人。其實,從內心深處而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類拔萃的,是佼佼者,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看著肥白可愛的小生命,他們也的確堅信自己的孩子是足夠優秀的。然而,隨著漸漸成長,孩子越來越不可愛了,而且他們的缺點開始暴露出來,這讓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感到失望。很少有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后,還能像孩子剛剛出生時那樣欣賞孩子,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父母對孩子的辜負。
當孩子不再是父母以為的上天賜予的小天使,孩子又該如何做,才能贏得父母的認可和十足的滿意呢?實際上,問題只有小部分出在孩子身上,而大部分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首先要調整好心態,才能全心全意地愛孩子,也真心誠意地欣賞和接納孩子。作為孩子的監護者,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照顧孩子,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引導是至關重要的。在引導孩子認知情緒,也了解情緒的運作方式之后,父母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寬松的情緒氛圍,也給孩子合理宣泄情緒的機會和方式。
現代生理學研究告訴人們,如果孩子生活在民主和諧、充滿愛與自由的環境之中,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會很強。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緊張不安、總是充滿壓力與否定的環境之中,那么他們的情緒宣泄能力就會相對較弱。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還會出現性格扭曲、情緒失常等情況。由此可見,教會孩子合理宣泄情緒的方式,或者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自由宣泄情緒的環境,對于孩子釋放情緒壓力,幫助孩子恢復情緒平靜,是很有好處的。當然,亡羊補牢固然很好,防患于未然對于孩子的成長更有利。與其等到孩子的情緒不斷地郁積,導致產生嚴重的后果,不如在家庭生活中就關注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及時有效疏導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情緒,這樣既能達到好的效果,也能保證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情緒宣泄室,宣泄室的裝修以能夠舒緩情緒的色系為主,還可以在其中準備一些有助于緩解情緒壓力的小玩具等。如果孩子喜歡嘶吼,父母還可以對情緒宣泄室進行隔音處理。如果孩子喜歡以拳擊的方式發泄憤怒,父母還可以在其中為孩子準備一個拳擊袋,這都是不錯的選擇。總而言之,只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孩子宣泄情緒,就是合格的宣泄室。但是對于孩子宣泄情緒的方式,父母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當孩子總是用暴力方式宣泄情緒時,父母要引導孩子避免暴力。再如,當孩子總是壓抑情緒時,父母要引導孩子疏導情緒,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這樣孩子才愿意傾訴。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斥責孩子。父母的態度,是能否給予孩子安全感的關鍵。只有父母態度舒緩,孩子才會愿意傾訴。當父母真正把孩子當成朋友對待,孩子才會信任父母,也更愿意對父母吐露心聲。總而言之,父母不要總是以成人的思維對待孩子,更不要高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作為父母,我們唯有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對待孩子,才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才能承擔起孩子領路人的角色。
除了專門的宣泄室之外,父母還可以把家里的某個共用地方作為情緒宣泄室,如書房,或者是儲物的房間,也可以是孩子獨立的臥室。總而言之,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宣泄室里,孩子是可以隨意宣泄情緒,也是能夠得到父母尊重的。唯有內心放松,孩子才能宣泄情緒,才能更加理性地對待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