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針對孩子如同五月天一樣善變的臉,很多父母都很無奈,面對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任性,他們根本無計可施。為此,他們只好把孩子的這種表現歸結為孩子太任性了,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苦衷,總是這樣肆意妄為。實際上,任性固然是導致孩子哭笑隨意的原因,但讓孩子情緒失控的根結在于,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

前文說過,心理學上的一個名字叫述情障礙,意思就是一個人既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無法到位地了解他人的情緒。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還如何能夠準確到位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呢?而情緒一旦產生,卻找不到傾訴和宣泄的渠道,必然郁積在孩子心里。情緒就像流水,宜疏不宜堵,明智的父母不會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引導孩子合理表達情緒。很多話,說出來是交流,說不出來,就會成為心病,容易導致嚴重的后果。

還有的父母覺得小孩子根本沒有心情可言,又需要父母辛苦地養著,所以更認為孩子在家里沒有任何地位和表達的需要。其實不然。孩子再小,從他們脫離母體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成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有血有肉有感情,當然也有情緒。因而父母要正視孩子的情緒表達,也要尊重孩子的情緒需求。尤其是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孩子時常會與身邊的人發生矛盾沖突,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更要允許孩子的情緒出現變化,也要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反應。很多父母一旦看到孩子歇斯底里,或者情緒低沉,馬上就會抱怨孩子:“你有什么不高興的?爸爸媽媽辛苦工作,努力掙錢養活你,你過得多么滋潤啊,要什么有什么,也不用為錢發愁,有什么資格不高興?”不得不說,這樣的指責對于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情緒的變化和反應,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最基本的權利。即使是父母,也不能無端地就剝奪孩子嬉笑怒罵的權利,更不能一味地強求孩子只能擁有好心情,而杜絕孩子的任何情緒變化。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各種雕像,誰還能做到絕對地心如止水呢?

為了糾正孩子的壞脾氣,很多父母都會以打斷孩子的方式終止孩子的情緒表達。然而,即使孩子能夠壓抑住自己的情緒,也不代表孩子心如止水,更不意味著孩子就沒有情緒。很多壓抑孩子情緒的做法都是舍本逐末,父母不要一味地壓制孩子,而要想辦法從根本上疏導孩子的情緒,解決孩子的情緒難題。與其等到孩子的壞情緒郁積到一定程度爆發,引起嚴重的后果,父母首先要接納情緒,然后再引導孩子接納情緒,真正地解決情緒問題。

有一天,媽媽帶著樂樂去游樂場玩。樂樂很早以前就叫嚷著要坐過山車,但是真正到了過山車的項目前,樂樂又有些退縮了,因為他感到很恐懼。媽媽買的是游樂場里的通票,包括所有的項目,看到樂樂面對向往已久的過山車選擇了退縮和放棄,媽媽很不理解,喋喋不休地抱怨著:“你不是早就要玩過山車嗎?現在過山車就在你面前,你卻慫了,真是不可理喻,以后你再也別在我面前說你多么大膽、多么勇敢,也不要再吵嚷著去哪里玩了。”

看到媽媽對自己的言辭這么激烈,樂樂不由得生氣地反駁道:“你要是想坐過山車,你去坐啊,非要讓我坐干什么?”對于樂樂的“無理取鬧”,媽媽更生氣了:“我坐不坐關你什么事情,我以前又沒說要坐過山車!”就這樣,原本去游樂場玩耍是好事情,因為樂樂面對過山車感到恐懼,媽媽狠狠地把樂樂說了一通。最后,樂樂委屈地哭起來,對著媽媽吼道:“以后,我再也不想和你一起出來玩了!”

回到家里,媽媽向爸爸抱怨樂樂實在太膽小了,連過山車都不敢坐。爸爸當即反問媽媽:“你敢坐嗎?”媽媽搖搖頭:“我可不敢坐。”爸爸又問:“那你為何要強迫孩子坐呢?”媽媽無奈地說:“我不是強迫他坐,是他很久以前就說要坐。”爸爸說:“很久以前說要坐,不代表他看到過山車的時候還想坐。我年輕的時候坐過過山車,真的很恐怖,我覺得不坐反倒是好事情。他哭,是因為你不認可他的感受,讓他覺得不被理解。其實我覺得作為媽媽,看到他不愿意坐過山車,反而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呢!”

爸爸說得很對,樂樂之所以哭起來,不是因為被過山車嚇的,而是因為媽媽不認可他的情緒和感受,這讓他覺得很受委屈。人與人之間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即使父母對孩子也不能完全做到。其實,父母沒有必要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對于孩子而言就是極大的幸運。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內向,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實際上,孩子不是內向,而是因為一次次溝通都無法從父母那里得到想要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所以他們才會感到非常失望,而漸漸地關閉心扉,不愿意繼續和父母溝通。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無條件接納和包容孩子,尤其是對于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更不要一味地否定和批評。越是否定和批評,越是導致孩子的壞情緒加劇,也會使得孩子在面對壞情緒的時候情不自禁產生逃避心理。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尊重與用心呵護,除了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之外,父母更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以理性引導孩子疏導情緒,給予孩子最好的滿足和最佳的陪伴。

幫助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其實是有原則的。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洞察孩子的情緒。切記,一定不要第一時間就打斷孩子的傾訴,眾所周知,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橋梁,如果父母第一時間就打斷孩子的情緒,導致孩子的溝通橋梁被截斷,那么孩子還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呢?在傾聽的時候,明智的父母會盡量保持心緒平靜,也會以恰到好處的回應激發孩子傾訴的欲望。首先,在孩子傾訴的時候,父母既要用心聆聽孩子,又要給予孩子適時的回應,從而激發孩子的傾訴欲望,讓孩子繼續傾聽。在這種情況下,既不要無動于衷,也不要以長的句子打斷孩子的交流,以簡單的語氣詞,諸如“真的嗎”“嗯嗯”“我懂得”等詞語,都能恰到好處對孩子表示回應,也激發起孩子的談興。而且這樣的詞語語義含糊,用在傾聽的時候表示回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認可、被接受,也被尊重。可想而知,在恰到好處的語氣詞的回應中,孩子更加積極地傾訴,也讓溝通事半功倍。

其次,父母還應該與孩子產生共鳴,以共情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傾訴欲望。例如,當孩子與好朋友鬧別扭了,父母無須充當裁判者的角色,判斷孩子做得是否正確,而只需要重復孩子的感受,并且表示自己也曾有這樣的感觸。如此一來,共同的感受在最短的時間里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父母與孩子的心更加貼近。

最后,孩子畢竟是孩子,缺乏人生經驗,在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或者意外情況的時候,難免會憂心忡忡。當看到孩子不小心犯了錯誤時,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應該以輕松的語調,幽默地化解孩子的尷尬。例如,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飯打翻了,父母還沒開口,孩子就已經很緊張了。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抱怨孩子“吃飯都不會吃”,畢竟飯已經被打翻了,即使抱怨,也不能改變事實。明智的父母不會再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而是會以輕松詼諧的語調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這樣孩子才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才能有效疏導和管理自身的情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太原市| 永年县| 东海县| 通渭县| 雅江县| 鲜城| 顺平县| 五大连池市| 米脂县| 大石桥市| 开原市| 固始县| 汶川县| 大足县| 大英县| 萨迦县| 宝兴县| 师宗县| 礼泉县| 隆子县| 昌都县| 堆龙德庆县| 丹巴县| 舟山市| 浪卡子县| 高雄县| 盐池县| 乐安县| 大庆市| SHOW| 达州市| 关岭| 南澳县| 肥乡县| 上虞市| 萝北县| 隆回县| 方正县| 崇左市|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