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驅散抑郁,開朗樂觀(3)
- 心理控制術(大全集)
- 陳立之 孫良珠
- 2949字
- 2014-01-20 11:27:41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從這幅對聯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一位智者的人生態度。在如今這個喧雜的、浮躁的社會中,能做到坦然、平靜地看待人生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多數的人不安下心來追求成功,反而只會埋怨社會,埋怨命運,在無意義的攀比中尋求安慰。
生命和生活有時候并不如我們想象中美好,它們對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待遇都有所偏心,有的人確實生于榮華,處于風順;有的人或許就沒有那么多天生的優勢。不過相信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窗的同時,肯定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看淡這些不平,才能潛心去做正經的事情。我們的心和胸懷就那么大,如果裝滿了埋怨和憤憤不平,又怎么能有心思去探索自己的夢想呢?
生活的真諦是淡然。面對人生的不公,不可強求,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生活就是如此,它給了你什么你是無法改變的,不如坦然地接受,利用它賦予你的東西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看淡生活的不平,便是懂得如何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不僅僅是成功的人,也是智慧的人。沒有什么可以完全按著你的意愿去發展變化的,有時候付出了,努力了反而沒有回報的事情并不代表它們白白付出,相信它們肯定會以其他形式,在其他方面補償你的。付出和回報有時候展現出的不平衡,只是暫時現象,需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然后有的人偏偏不懂這一點,他們不把精力放在奮斗上,放在探索人生上,反而苦苦追尋著平衡,換來的也不過是勞累罷了。真正的愚蠢便是這樣不懂生活,只會怨天尤人。
通過運動解憂術
生活中,我們為了生存而不停地奮斗著,為了成功而繃緊了每一根神經。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一味工作,而不注意身體狀況、不注意精神的放松,終歸可能還是會失敗;另外,如果經過終身努力,最終達到了目標,卻已沒有機會來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也是毫無意義。因此,生活中各方面都應保持平衡。拼命工作雖好,但用長遠的觀點來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時間從事運動。
如果問運動有何好處,可能許多人都能回答,諸如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肌體免疫力等。但你是否知道,運動亦可能解憂。
許多人可能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在大多數人眼中,只有高興的時候才去運動,生氣煩惱的時候哪有閑心去運動啊?但事實就是如此,由不得你不信。運動確實能讓人忘記沮喪,產生快感。金城武在《重慶森林》中說:“每個人都有失戀的時候,而每一次失戀,我都會去跑步,因為跑步可以將身體里的水分蒸發掉,而讓我不那么容易流淚,我怎么可以流淚呢?”看來運動確實能讓人忘掉失戀的苦痛。看過外國影片《阿甘正傳》的朋友都知道,當阿甘心愛的女人離他而去后,他便開始跑步,天天不停地跑,雖然阿甘自己說他跑步沒有理由,就是想跑,其實正是跑步讓他忘掉了傷痛,而也正是他跑步的執著精神感動了女友,讓她重新回到他身邊。
所以,高興的時候可以去運動,因為那是一種休閑,而心情煩悶的時候也可以去運動,因為運動可以放松心情。運動,是調節心理、控制心理的一種方法。
快樂的方法不下千百種,同樣,運動的方式也多種多樣。跑步、釣魚、登山、騎馬……只要你喜歡,什么都可以。運動可以緩解疲勞,重新煥發身體的活力。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或幾種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每天堅持,讓它變為生活的一部分。當然,如果偶遇令人心煩的事,也可以丟掉工作,去體育館呆上一會。不論何時,不論何地,最重要的是,運動時應放松心情,不要一邊運動,一邊還在考慮剛才碰到的不快,要讓運動把不快沖掉,以此來達到控制自己心理的作用。
此外,運動就是運動,不要帶有別的什么目的,最好就像阿甘一樣,我想跑就跑,不是為了引起誰的關注,也不是為了什么獎賞。比如說沒事時去打籃球,最好把它看成是一項休閑活動,不是為打球而打球,不能過于看重輸贏得失,否則便會平添許多煩惱,達不到放松的目的。因為如果過于看重輸贏,那一點小小的失敗都會讓人產生如同工作失敗時的挫折感,如此以來,運動反而成為緊張疲倦的誘因,失去了原來休閑的意義。
“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工作上要講究張弛之道,累了、煩了,可以去運動一下,運動也應該注意張弛之道,不能有興趣的時候,便運動個沒完,心煩的時候,便來他個停滯不前,這些都是要不得的。運動應像吃飯一樣,不但“定時”,而且還應“定量”,要適可而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強身健體,放松身心的目的。
轉換心境生活術
凡事都往好處想,自然會心胸寬大,也較能容納別人的意見,使自己常常快樂而又不至于失去方向。
在美國,一位叫塞爾瑪的女士內心愁云密布,生活對于她已是一種煎熬。
為什么呢?因為她隨丈夫從軍。沒想到部隊駐扎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與周圍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語言不通;當地氣溫很高,在仙人掌的陰影下都高達華氏125度;更糟的是,后來她丈夫奉命遠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們能想象她內心的痛苦,就像我們自己也會經常碰到的那樣。
怎么辦呢?無奈中她只得寫信給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終于到了,但拆開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沒有安慰她幾句,也沒有說叫她趕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張薄薄的信紙,上面也只是短短的幾行字。
這幾行字寫的是什么呢?
“兩個人從監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個卻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
她開始非常失望,還有幾分生氣,怎么父母回的是這樣的一封信?!但盡管如此,這幾行字還是引起了她的興趣,因為那畢竟是遠在故鄉的父母對女兒的一份關切。她反復看,反復琢磨,終于有一天,一道閃光從她的腦海里掠過。這閃光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驚喜異常,每天緊皺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了開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原來這短短的幾行字里,她終于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她過去習慣性地低頭看,結果只看到了泥土。但自己為什么不抬頭看?抬頭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們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會有星星!自己為什么不抬頭去尋找星星,去欣賞星星,去享受星光燦爛的美好世界呢?
她這么想,也開始這么做了。
她開始主動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結果使她十分驚喜,因為她發現他們都十分好客、熱情,慢慢都成了朋友,朋友們還送給她許多珍貴的陶器和紡織品作禮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邊研究,一邊做筆記,發現仙人掌是那么的千姿百態,那樣的使人沉醉著迷;她欣賞沙漠的日落日出,她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樓,她享受著新生活給她帶來的一切。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星空的燦爛。她發現生活一切都變了,變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歡笑之間。后來她回美國后,根據自己這一段真實的內心歷程寫了一本書,叫《快樂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對事物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而且每個人都必定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后的結果。消極思維者,對事物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并且總能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終得到了消極的結果。接下來,消極的結果又會逆向強化他的消極情緒,從而又使他成為更加消極的思維者,形成惡性循環……
所有的這一切正如叔本華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即使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內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態度;我們不可以改變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利用好今天;我們不可能每戰每勝,但我們可以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