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并不總是處于和諧狀態,其中也會摻雜著個人的情感喜好、主觀偏見,甚至矛盾。對于我們自己喜歡的人,往往會用好的禮儀去接納,而對于不順眼的人,可能就表現出無理或不尊重的態度。
某文藝編輯曾講過一段故事。他邀一位名作家寫稿,該作家非常難合作,各報社的編輯對他大傷腦筋。因此,這個編輯在見面前也相當緊張。一開始果不出所料,怎樣都談不攏。作家一味說:“是嗎……”“也許是吧”“這我還真不清楚”,鬧得這位編輯很是頭痛,只好打定主意,改天再來,于是閑說起來。
他把幾天前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有關該作家作品近況的報道搬出來,說:“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作家見對方如此關心自己,就很感興趣地聽下去。編輯又說:“您的寫作風格能否用英文表現出來?”作家說:“就是這點令我擔心……”他們就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繼續談了下去。本來已不抱希望的編輯,此時又恢復了自信,獲得了作家答應寫稿的允諾。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談話時只講他自己,而不關心對方的人。人們只愿意和那些與自己有共同話題的人交往。
一般人在人際溝通上會出現四種型態:肯定自己、肯定別人;肯定自己、否定別人;否定自己、肯定別人;否定自己、否定別人。溝通型態可分為被動的、激進的與肯定而明確的三種,也有人將溝通型態分成討好型(內心深處可能自以為是沒人喜歡的)、責備型(內心深處可能反映出寂寞與不成功感)、理性分析型(內心深處可能自以為是易受傷害的,或易受攻擊的;只有對的、理想性的對話),以及一致性型(內心深處可能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感的人,別人也是值得信賴的)。其中以肯定自己、肯定別人、肯定而明確的,以及一致性型態最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增進與開展。
適應是交際禮儀的需要。當面對一個性格不合的人,你是讓自己適應他還是讓他適應你?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人群中,你會在多長時間內適應周圍各種各樣的人?可以說,人與人之間,都有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無論是孤獨閉塞的人還是閱歷豐富的人,在這一點上,誰都不能避免。
人際適應上的困難正顯示出我們溝通上已出現了障礙,或溝通型態、方式上的僵固與自限,致使有“話不投緣半句多”的情形,而無法與他人繼續對談下去。我們常發現許多小朋友很在乎同伴是否“跟他好”;在校的學生也很關心自己的形象,在意別人理不理他,在意是否受到同學歡迎;而成年人,更是渴望從別人那里得到肯定與歸屬感。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人是多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以及受別人影響。當然,受歡迎的人,必定能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現良好的溝通;反之,如果人際關系不佳,發生人際間沖突,溝通不暢,就會造成人際適應上的問題,甚至影響到一般的社會活動和正常的工作、生活。
每個人在自己所接觸的人中,必然會有與自己合得來和合不來兩種類型的人。若是在學生時代,可以避免與自己性格不合的人交往,但是在特定場合,你必須學會適應別人,尤其是你平時“看不慣”的那些人。
試著讓自己學會主動適應面前的人,你的交際之路就會廣闊起來。
1. 要認清對方的特點,然后采取適宜的交往法則
比如,對于心思比較細,重視禮節的人,若采取無所顧忌的粗魯的方法,那你們之間就不可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系。相反,對于不拘小節的人,過于小心謹慎地應對,對方會很厭煩,自然也不會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想使自己的人際關系和諧,要想使自己輕松愉快地工作,那就一定要努力適應別人,采取與之相應的交往法則。
2. 轉變自己的立場
為了與自己性格合不來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平時多用心、多留神是非常必要的。在掌握了人際關系基本常識的基礎上,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要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看法。做這些努力對彼此之間關系的好轉大有作用。
3. 用溝通和包容去融化你與他人的心靈堅冰
包容和欣賞是禮儀的最高境界。包容他人的缺點,欣賞對方的優點,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會和諧起來。
有效溝通
人際交往的不和諧多半是由于溝通不當造成的。各自對意見和觀點的偏執、不能適應他人等會給人際交往造成障礙。溝通時要坦誠,接納彼此的看法,并積極地傾聽對方所表達的信息;彼此的要求和請求要合情合理。尊重他人的自由與適度地自我肯定表達;不要建立在“別人應該知道我的意思”之錯誤假設上來與人溝通。
★管理溝通:實現最佳執行力的金鑰匙
管理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蜂舞”法則:奧地利生物學家弗里茨經過細心的研究,發現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圓舞”和“鐮舞”兩種形式。工蜂回來后,常作一種有規律的飛舞。如果工蜂跳圓舞,就是告訴同伴蜜源與蜂房相距不遠,約在100米左右。工蜂如果跳鐮舞,則是通知同伴蜜源離蜂房較遠。路程越遠,工蜂跳的圈數越多,頻率也越快。如果跳8字型舞,并搖擺其腹部,舞蹈的中軸線跟巢頂的夾角,正好表示蜜源方向和太陽方向的夾角。蜜蜂跳舞時頭朝上或朝下,與告知蜜源位置之方向有關:跳舞時頭向上時,表明找尋蜜源位置必須朝著太陽的方向飛行。
“蜂舞”法則揭示的道理是:信息是主動性的源泉,加強溝通才能改善管理的效果。管理者要像蜜蜂采蜜一樣,吸取各種溝通方式的特點,將“蜂舞”揉到自己的管理藝術中。
有關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錯誤是由于不善于溝通造成的。溝通能力在管理中很重要。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溝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溝通卻是萬萬不能的。
玫琳凱化妝品的創始人玫琳凱女士說:“企業就是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達成友愛與和諧。”這就是她成功的秘訣!她對言語溝通和人際關系的重視都來源于她的工作經驗。
玫琳凱女士辦公室的門總是敞開的,從來不曾關閉。很多人不理解。
有一次,一位客戶實在很好奇,就問她:“別的公司總經理的門總是關閉的,為什么只有你的門是永遠敞開的呢?”
玫琳凱女士嘴角揚起了微笑,她說:“我的門是永遠向我的員工和客戶敞開的,我隨時歡迎我的員工來給我提意見,隨時和他們保持溝通,我的門不是辦公室的一堵墻,它不會使我們隔開,我們是一體的。”
這就是玫琳凱公司獨具特色的溝通技巧,即“開門原則”。這個原則強調的是公司內部上級與下級,同事之間的溝通,大家彼此都不會設防,而是真誠地進行交流。可以想見,開著門人們會隨時跑進來,打斷你的工作。但是玫琳凱認為,重要的是人們知道可以來找她討論任何重大的問題。她愿意公司的每一個員工,無論是小姑娘還是老頭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時來看望她,向她訴說他們的抱負和夢想,訴說對公司的抱怨,更好地促進彼此的交流和溝通。
作為管理者,要對事實或感受做正面反應,不要有抵觸情緒。比如,我們管理層的工作中說:“麻煩你能否多告訴我一些關于×××的事情嗎?”或是“我了解您的難處。”總比說:“喂,我正在工作,沒時間”或“這不是我份內的事”要好。掌握好每一次的交流機會,因為很多時候你可能因為小小的心不在焉而導致你與別人距離的疏遠。
比起你的想法,人們更想聽到你是否贊同他們的意見。一定要記得“別人的不足才能體現出你的價值”,好多人在抱怨和部門之間的溝通無法進行,根本不聽你說的話,但是你別忘了自己本身也沒有聽別人的話!你可以給出你的全部意見,以表示出你在傾聽,并且去贊同別人的處境及想法,然后加以修飾性的改正。
管理者還應記住,別人說的和我們所聽到的可能會產生理解上的偏差!我們個人的分析、假設、判斷可能會歪曲我們聽到的事實。為了確保你真正了解,有些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去說:“我理解的合適嗎?”如果你對某人說的話有情緒反應,:“我可能沒有完全理解您的意思,我是以我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的,真不好意思。” 有時候即使你有情緒但是你贊同別人,并且話語比較婉轉,可以推延時間能將氣氛和場景轉變過來,因為你也給對方一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并且為自己爭取到了主動的機會。
坦白承認你所帶來的麻煩和失誤也有必要。做事要承諾一個期限,如果你需要別人的協助,就用你的活力及精神去影響他們。如果我們做了一些事情影響到客戶并給他們帶來麻煩,就必須主動而且熱情的去解決這些問題,用我們的誠懇和態度改變這個不好的事實。
用你的熱情影響你的下屬,他們就不會改變和失控。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這可以使我們平庸的生活變得更溫馨。所以如果您在某人的周圍,或者您需要他為自己做些什么,盡可能地告訴他您在什么時候需要什么幫助。如果可能的話,也告訴他您也非常想協助他把事情做好。
邊聽邊琢磨,好多人認為他們的聽力很好,但事實是大多數的人根本就沒聽他們只是說,然后想下一步該說什么。傾聽意味著提出好的問題,排除雜念,比如,下一步該說什么、下一個該見誰。如果有人話里帶刺,是因為他的心里隱藏著恐懼,他們想要你做的只是真實、友好的交談。
每人每天都在反復地與人溝通,管理者更是如此。具體地說,溝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良好的組織溝通
暢通無阻的上下溝通,可以起到振奮員工士氣、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了由“經濟人”向“社會人”、“文化人”的角色轉換。人們不再是一味追求高薪、高福利等物質待遇,而是要求能積極參與企業的創造性實踐,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良好的溝通,使職工能自由地和其他人,尤其是管理人員談論自己的看法、主張,使他們的參與感得到了滿足,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2. 在有效的人際溝通中,溝通者互相討論、啟發,共同思考、探索,往往能迸發出創意的火花
專家座談法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惠普公司要求工程師們將手中的工作顯示在臺式機上,供別人品評,以便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共同解決困難。員工對于本企業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往往能最先發現出現的問題和癥結所在。有效的溝通機制使企業各階層能分享他的想法,并考慮付諸實施的可能性。這是企業創新的重要來源之一。松下的意見箱制度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 溝通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溝通信息
顧客需求信息、制造工藝信息、財務信息……都需要準確而有效地傳達給相關部門和人員。各部門、人員間必須進行有效的溝通,以獲得其所需要的信息。難以想象,如果制造部門不能及時獲得研發部門和市場部門的信息,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企業出臺任何決策,都需要憑借書面的,或是口頭的,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溝通方式和渠道傳達給適宜的對象。
4. 企業領導可通過信息溝通了解一切商業行情
包括客戶的需要、供應商的供應能力、股東的要求及其他外部環境信息。任何一個組織只有通過信息溝通,才能成為一個與其外部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尤其是在環境日趨復雜、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與外界保持著良好的溝通狀態,及時捕捉商機,避免危機是企業管理人員的一項關鍵職能,也是關系到企業興衰的重要工作。
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