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初學到高手(升級版)
- 韓俊
- 1219字
- 2020-05-22 18:55:25
穿越5000年的生活藝術
瑜伽之道,就是生活之道
說到瑜伽,就不能不提及瑜伽經典著作——《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一部分,講述的是距今約五千年前,在一觸即發的一場大戰前,大神施瑞·克爾史那教導王子阿爾諸那如何解決所面臨的危機和心理壓力。克爾史那所啟示的智慧就是——瑜伽:
“瑜伽不是為那些暴食的人所準備的,也不是為那些禁食的人所準備的,它不是為那些貪睡的人準備的,也不是為那些總是熬夜的人準備的。通過適度的飲食和休息,有規律地工作,協調地起居,瑜伽能消除一切痛苦和悲傷。”
——《薄伽梵歌》第六章
這真是一本獨特的書,兩軍陣前,生死之間,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得到的啟示竟然是飲食、休息、工作、責任等生活的細枝末節,看上去真是荒謬。然而,五千多年過去了,克爾史那的話語卻給予無數人戰勝各種困難的力量,尤其是在今天,克爾史那對生活藝術般的教導,更是成為身心疲憊的都市人的靈丹妙藥,給現代人帶來了無窮的動力。
克爾史那告訴我們:瑜伽之道,就是生活之道。它發掘生活的點滴來映照人類的心靈,講究和諧與穩定。它引領我們不斷向內,反觀自身,向著那似乎不可知的地方不斷地探索,直至找到生命每一次真實的悸動。
身心和諧的實踐藝術
瑜伽的修行促進身與心的平衡,在最初,我們通過學習正確地運用身體使它達到最大限度的和諧。通過持之以恒的練習,我們凈化和加強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這樣的結果就是,每當面對生活中各種可能的危險時,身體會自動釋放它的潛能,避免我們受到傷害。在此基礎上,瑜伽通過對身體的保護逐漸使人更加自立和自信。
“怎樣使用身體,會影響到我們的心靈和意識。”這是瑜伽課上常會聽到的一句話。當我們認真地關照身體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時,就是培養認真、耐心、勇敢、尊重和欣賞力的過程。當我們以同樣的態度善待自己時,內心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誠然,體位練習不等同于完整的瑜伽訓練,但在每一個姿態的流轉間,我們便不經意地接受著天地教化,生命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天人合一的和諧之旅
當我們開始修習瑜伽時,舉手投足間已經開始符合生命本初的道理。舉個例子:做體位時,教練說要從左面開始,不要以為這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練習順序,其實這里面也蘊含著科學道理。因為根據中醫理論,左邊是生發,右邊是收斂,有生長才會有收獲;左邊為肝氣,主血,右邊是肺氣,主氣,氣為血之帥,氣走得比血快,所以先動左邊,才能左右平衡。還有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分開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與肩同寬?這是要讓大腿內側的肝、脾、腎三條經脈處于自然開啟狀態,當然,分開的寬度不同,對經脈的刺激也不同。如果不能領悟,練習對身體本質的健康沒有任何意義。
瑜伽之道,就是生活之道。它不用大概念壓人,而是發掘生活的點滴來映照心靈。當以上這些行為變成了習慣,自然地體現在生命里,就成就了所謂的瑜伽境界,也就是古老東方哲學里的“天人合一”。

結一個簡單的瑜伽手印,拇指與食指相觸,將思緒放緩,讓自己放松、沉靜,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