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初學到高手(升級版)
- 韓俊
- 1922字
- 2020-05-22 18:55:26
從初學到高手的三個階段
學習瑜伽不同于現代的學歷教育,要在規定時間學完什么。從根本上講,它更像孔子對學生的教導與考核,只有一個總目標。瑜伽同每個個體生命密切相關,它只是讓練習者不斷努力去無限接近真理,獲得心靈的快樂,找到自己的坐標。在這個目標下,我們只要按照瑜伽的八支不斷修正和練習,發展和協調身體、精神、心智以及自我。這練習不僅是身體上的體位、呼吸、收束、契合,不僅是博覽經典,勤習理論,更要有精神的投入,將修習瑜伽的收獲同每天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有句話說得好:“瑜伽是一個長達一生的旅程。”作為一個初學者,建議按照以下的目標,分階段、腳踏實地去練習,逐漸接近自己的目標。
第一階段:體位入門
遵循瑜伽的練習原則,從簡單的體位開始,認真地關照自己身體,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到最后姿勢的定型,慢慢學習著關照、邏輯與耐心。當我們在極限的邊緣保持動作時,與身體的對話中,我們學習著讓雙方利益最大化的談判技巧,當我們手忙腳亂,執著而不得的時候,靜下心來,讓我們想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我們能夠從容坦率地說,這個練習是我做不到的。我們學會了真正的勇敢,找回了健康美麗與自信。
隨著體位練習的深入,應該嘗試著加入呼吸、收束等練習,并試著更多地了解瑜伽的理論普及知識,包括運動安全常識。當我們可以靜靜地安坐,能夠觀看到自己每一次呼吸,我們學會了欣賞與尊重,內心少了一股燥氣,氣度上多了一份真正的從容與安閑。這時候的自己可以感受到生活狀態與情緒把握在自己手里,這是何等舒暢。

第二階段:掌握自己的生活狀態與情緒
第三階段:讓心靈更自由
開始加入自我認知和初級的冥想訓練,如果感興趣,可以找些瑜伽經典與東方醫學理論的書籍來看。你會發現,明晰純凈的思想與積極快樂的生活并不相悖,可以更多地看到別人的優點,了解別人的心情。周圍的環境變得融洽和諧,身體也在瑜伽中得到凈化與加強。正如瑜伽的八支中提到的“禁制”與“遵行”,雖然這兩者本應是練習瑜伽的基礎,但由于在近代,瑜伽是依托于體位發展而盛行起來的,所以現在反而是把它們歸類到了練習瑜伽的第三階段,成為長期練習瑜伽所得到的思想饋贈。

禁制:
1.非暴力:不對其他人施加暴力。不輕易地傷害別人。這傷害包括身體上的和語言上的。與非暴力一起的還有超越恐懼與憤怒。
2.不盜:這一條除了告訴我們不要去偷竊別人的東西以外,還旨在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心生比較,從而做無謂的嫉妒。不要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放在自己的生命里。
3.正直(實語):思想與言語,言語與行為達成一致,誠實守信,不口是心非。懂得管住舌頭的人已經贏得了自我控制的很大一部分。
4.梵行:意即清心寡欲,相當于佛教的“不邪淫戒”。這條戒律,與佛教一樣,對一般人要求寬,對專門的修道者要求嚴。它的設定,主要是使人不要把精神放在感官享樂上。
5.不貪:類似中國文化的知足與惜福。常存感恩心于天地之間,就會顯示出對任何發生在自身上的事情保持自足的能力,獲得內心的安寧。
遵行:
1.清凈(身心純潔):身心始終要保持清凈。瑜伽所說的身體清凈,不僅指外部的清凈,呼吸器官等內臟器官、體液、神經、心理、潛意識等的清潔也包括在內。這些器官組織及意識經常保持清潔,就可以保持無病和理想的健康。單練瑜伽操雖可解除便秘,也能防治其他一般的病癥,但是,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也必須同時保持心的清凈。
2.知足(內心平和滿足):對自己周圍的人和物,要學會和諧相處,因為對所處環境無所抱怨,至少可以免去有害無益的煩惱,但是,這與維持現狀這種消極的想法并無直接聯系。當然,知足的好處并不僅限于這些消極的方面,它還是充實生活的基礎。如果忘了知足這條戒律,對現狀總是不滿,總是怨天尤人,就會得病或者失去立足之地。因為社會上的真正的進步,只有靠知足的人們的努力才能達到。
3.苦行:這條要求人們練習吃苦。瑜伽經典規定“要能吃苦”。養成耐寒暑、耐饑渴和堅持長時間靜坐等耐力。養成對良好習慣和正確認知的堅持,不僅對練瑜伽,而且對定好人生道路也是非常重要的。苦行的方法多種多樣,從斷食和持之以恒的苦修到對師長的尊重、對積極心態的保持皆在其列。
4.讀誦(研經):這指的是閱讀經典或者朗誦經典名句。練瑜伽時都要喊“奧姆”,認為這是“神圣的聲音”,此外還要朗誦各種“句”(佛教叫“真言”)或“神名”等。此外,閱讀瑜伽經典,也屬于這條規定。不過,著作的選擇要以能增長知識、提高精神修養和使人向上為準則。
5.自省:必須對自己所求的目標、自性有信心,始能克服日后一切困難與幻境。
如果您想在瑜伽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可以試試看是否接受瑜伽的思想,當然,這完全看您自己的決定。

在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上,盡情地伸展自己的身體,撇除雜念,清凈自己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