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傳承遇到轉型:中國家族企業發展路徑圖
- (新加坡)李秀娟 張燕
- 1282字
- 2020-05-13 18:23:40
家族企業的中國式十字路口(代序)
過去這三十多年以來,中國的民營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它們的中堅力量就是各行各業的家族企業。和歐洲的許多家庭式作坊一樣,中國的家族企業也在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的帶領下,經歷了時代經濟的洗禮。它們經過經濟開放的蓬勃發展,渡過金融危機下的蟄伏調整,留下來的越來越強大,并逐漸形成了家族集團。
如何突破家族企業的成長瓶頸以及新老交替的環節一直都是家族企業世代關心的焦點。如何順利完成交接?歐美的家族企業或許已通過專業治理和職業經理人的普遍應用找到了合適的出路,但是對于大量的中國家族企業來說,這仍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擺在中國家族企業面前的有三重桎梏。首先是行業的落后,中國的家族企業大多集中于低端制造業,近幾年來產業升級所帶來的行業動蕩非常明顯;其次是治理結構的混亂,長期依賴“大當家”的決策,導致企業對個人威權過分推崇,進而失去了很多優化人才和決策機制的管理制度;最后,就是近幾年來,互聯網時代的沖擊和市場盈利模式的升級讓許多傳統企業家不知所措,面對全新的競爭,傳統企業根深蒂固的經驗反而成為阻礙其發展的命門所在。
我在歐洲見過很多從小作坊成長起來的家族巨頭企業,也在中國接觸過很多在實業界打拼奮斗的家族企業家們,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民營企業家的共性:對于事業的執著,對于家庭的責任,對于企業的擔當。一方面,他們都是以家為核心,圍繞著家庭發展起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面,他們為了企業也犧牲了很多家庭的利益。而家與企業兩者之間的博弈往往牽扯著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利益和權力的分配,兩者的相互影響使得家族掌門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思考轉變的問題。同樣,為了在一定階段后面臨傳承選擇時不至于出現青黃不接的狼狽景象,更要思考接班人的選擇與培養問題。
歐洲的家族企業大多已經傳承到了三五代之后,由于起步較早,前兩代的傳承往往都發生在企業沒有大的轉變以及整體經濟環境沒有大的改變的時刻,所以代際間的交接班并沒有與企業的瓶頸期產生高度重合。而中國的家族企業都很年輕,家族的延續和企業的發展過度交織在一起,而且由于經濟環境的特殊發展背景,家族的代際轉換與企業的轉型升級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面對家族與企業的傳承選擇,很多一代企業家都感到迷茫,他們和天下的父母一樣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經濟形勢的轉變和企業的轉型升級是一條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一代企業家對管理已漸漸力不從心,二代企業家能否順利接班不僅未知,還是代際傳承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于是,中國的家族企業傳承就站在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十字路口上。
更需引起重視的是,多數中國一代民營企業家已到55—75歲,交接班迫在眉睫。當傳承和轉型這兩大國際性難題同時落到家族企業身上時,難度很大,壓力巨大。下一代是否能夠順利接班,并帶領家族企業轉型升級又是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將一代手中的權力交給下一代,傳承的路口企業該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傳統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時代,也是一個家族企業實現接班與傳承的時代,中國的“創一代”和“富二代”準備好了嗎?
佩德羅·雷諾(Pedro Nueno)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
成為基金創業學教席教授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