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第4種能力 閱讀(1)

每一本書是一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生面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

——(蘇聯)高爾基

讀書可以撫育青年,慰藉老年。讀書可以增進幸福,消災解愁;在家時給你帶來歡樂,外出時讓你心曠神怡。

——(羅馬)西賽羅

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它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無論何時你接近它,它總是精神抖擻,笑臉相迎……它從不計較你的過失,也從不嘲笑你的無知……對圖書傾注的愛,就是對才智的愛。

——(法國)德伯里

古人說的“開卷有益”就是告訴人們閱讀有很多的好處,所以每個人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成就。多閱讀可以充實自己,可以獲得知識,更可以增廣見聞……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這充分說明,閱讀是增加知識的不二法門。其實,好的書籍就像一位老朋友,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猶如同高尚的人談話。”法國作家伏爾泰也說:“每當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一項調查發現,有著濃厚閱讀興趣的人,他的心胸一般比較開闊,并能正確理解生活,也能增強生活的信心,更會加倍珍惜生活。經常與書為友的人,思維都很流暢,很少因為生活中的困難或挫折而造成自己的心理癥結,即使產生一些癥結,他也能很快地排解掉而不會引起精神上的憂郁。

有關研究表明,閱讀也是一種轉移精神興奮的有效方式。一般來說,因為其他原因造成的精神過度興奮,可以通過閱讀進行轉移,讓人得到充分休息。所以,閱讀有助于對人精神的補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對閱讀特別推崇,他曾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學生的第一個愛好就應當是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幾乎都是熱愛閱讀的人。

聞一多先生是著名學者,他讀書成癮,竟然一看就“醉”。他結婚那天,親朋好友一早就都來登門賀喜了,但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卻找不到新郎了。不得已,大家到處尋找,最后竟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仍穿著舊衣袍。難怪別人都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魯迅先生從小酷愛讀書。少年時,曾在江南水師學堂學習。第一學期,他因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夜讀寒冷難以忍耐時,他就摘下一只紅辣椒,放在嘴里嚼著,辣得額頭直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閱讀。

可見,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把閱讀作為提高自己水平的主要渠道。正如高爾基所說:“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

閱讀能夠蕩滌心中浮躁的塵埃污穢,過濾出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多讀書可以讓人的身心更加舒暢,因為每本書都會帶給人不同的啟示。閱讀還是學習認知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在閱讀中不斷磨練他的意志,讓他的心靈漸漸充實成熟,同時,強化他的學習認知能力。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培養方法一:讓孩子帶著問題閱讀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閱讀并不是像吸塵器一樣僅僅是吸取他人的詞語,而是應當主動尋求詞語背后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并把作者的思想、其他專家的思想、自己的心得以及邏輯觀念進行對比驗證,也就是帶著問題閱讀。

帶著問題閱讀,也就是定向閱讀,有目的地閱讀。很多孩子不了解確定閱讀目的的重要性,不管拿到什么書,也不管翻到了哪一頁,他拿起來就看。準確地說,這樣閱讀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收獲,因為這只是為閱讀而閱讀,可能他連自己也說不清想通過這一次閱讀解決什么問題。這樣,對他來說,書籍的利用價值是不夠的。

所以,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一直提問自己類似如下問題:我能明白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嗎?這段話真正的含義是什么?這些是論據還是意見?哪些論據或是意見值得我考慮?所有這些是否與我的經驗相吻合?作者是怎樣知道這些論據的?……

同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在他對自己提問題的時候,還要快速閱讀相關材料。

培養方法二:幫孩子制定閱讀計劃

如果一個人想要自己的閱讀更為重點突出,效果更加顯著,那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有了計劃,并能在計劃中詳細表明閱讀的重點和步驟,那么他的閱讀就不會形同打亂仗了,而且也不太容易因為某些突發事件而停止或是改變。

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當然一定要是在遵照孩子的意愿的前提下來制定這個閱讀計劃。父母要特別注意,給孩子制定的閱讀計劃一定要明確閱讀時間、閱讀內容以及閱讀目標;要有可行性,時間安排要合理,閱讀量要適宜;還要有連貫性,也就是閱讀時間不能時斷時續,不能今天讀了明天不讀,閱讀的內容也要具有連貫性。

當然,制定計劃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恒心按照制定好的計劃進行實際閱讀。

培養方法三:教孩子做閱讀筆記

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酷愛閱讀,他在緊張的革命斗爭生活中,甚至在被捕和流放中仍然書不離手。他閱讀時有一個重要的習慣,就是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論、注釋以及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寫下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一旦讀到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還在書的扉頁或封面上寫下書目索引,特別注明書中好的見解、好的素材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論斷的所在頁碼。列寧的這個閱讀習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做閱讀筆記。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筆記對于閱讀有著重要的作用,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書本中學到更多的東西。經常做閱讀筆記,也是促進思考、促進消化的有效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學者、偉人也都有邊讀書邊做筆記的習慣。

教育家徐特立提倡“不動筆墨不看書”。要看書,就必須要認真思考和消化,并且要動筆做讀書筆記。毛澤東就有寫課堂筆記和讀書心得的讀書方法和習慣。以他讀過的《倫理學原理》一書為例,僅十多萬字的書,就有眉批和提綱,密密麻麻多達12000字。書中比較精辟重要的內容,更是濃圈密點地標注出來。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讀書的認真刻苦和獨立思考精神。

當代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也非常贊同“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觀點。他說:“我們拿起一本書來讀,不是為讀而讀,讀書是為了思考,是表示你在想某一個問題。既然是在想問題,那當然就應該用筆墨記下別人的精彩、自己的思考、作者對你的啟發、你與作者的共鳴,乃至你對作者的不同意見。”任意翻開茅老書架上一本書,都會發現書中有細密的圈圈點點。

培養方法四:讓孩子懂得邊閱讀邊思考

閱讀很重要,但如果沒有自己思考的加入,閱讀可能還真是一樁害人的事。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只會讀書、遇事奉行教條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紙上談兵”的故事就是這種食古不化的代表。趙括熟讀兵書,在戰場上死搬兵書教條,結果長平一戰大敗,40萬趙國大軍全部被秦國名將白起坑殺,使趙國元氣大傷,從此衰落。

由此可見,如果在閱讀時不懂得開動腦筋思考,就如同人吃飯一樣,只貪圖口腹之欲,就不會品出其中的滋味。蘇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朱熹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父母要讓孩子懂得,認真思考是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如古人所說:“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為了數量不加思考的閱讀方式是不可取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靖宇县| 天峨县| 平邑县| 大安市| 武冈市| 孟村| 冕宁县| 顺义区| 东港市| 汝阳县| 宁乡县| 从江县| 大荔县| 观塘区| 吉木萨尔县| 嘉峪关市| 锦州市| 翁源县| 安康市| 米脂县| 邻水| 昌吉市| 台中县| 聂拉木县| 新疆| 新疆| 伊川县| 霍州市| 石景山区| 海口市| 九台市| 临夏县| 巨鹿县| 珠海市| 刚察县| 乌拉特后旗| 乌苏市| 仙居县| 云梦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