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上新健康快車·1
- 洪昭光
- 1583字
- 2019-12-10 14:24:38
第5節
潛伏的兇手
——心絞痛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有差別,心絞痛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產生一時性心肌缺血和缺氧的一系列癥狀。
多數發病情況比較典型,主要是心前區絞痛。一般開始癥狀較輕,隨后即變得難以忍受,嚴重者伴有大汗淋漓、喘不上氣,甚至有窒息瀕死的感覺。心絞痛結束后,癥狀常會慢慢緩解。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多為1-5分鐘,不穩定型持續時間可以較長,如果程度較重,持續半小時以上不緩解,就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處于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病人的情況非常復雜和危險,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認真治療,將有20%~60%的患者發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有的心絞痛不典型,表現為上腹不適或者疼痛,而被誤認為是胃病;有的疼痛表現在下頜或者牙齒,被誤認為是牙病;有的表現在左肩,左臂或者整個左上肢疼痛,而不一定有心前區疼痛。有一位著名的醫學教授,每次上樓就感到頭疼,在他上樓的時候血壓并不高,但是心肌缺血卻明顯增加。這說明他的頭痛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而不是高血壓。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多支血管彌漫性病變,后來做了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他上樓時候頭痛的癥狀就明顯減輕了。不要對心絞痛存有僥幸,尤其是初次發作的患者。
初發心絞痛最危險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容易發生心絞痛。初發勞力性心絞痛主要是冠狀動脈內易損的板塊以及冠狀動脈痙攣導致血管內皮受到損傷,從而導致血小板活化、粘連、聚集,形成血栓。這類患者發病年齡比較輕,一般初發在40歲左右,男性比女性患者更多,有的還伴有睡眠和休息時心絞痛。臨床專家認為,初發勞力型心絞痛很危險。因為冠狀動脈內板塊不穩定,容易繼發血栓形成。初發心絞痛一般病程短,心肌缺乏預適應,側支循環建立還不充分,所以容易出現透壁性心肌梗死。根據統計,初發心絞痛如不治療,頭一個月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為8%~20%。如果經過治療,戒煙戒酒、降糖、調月旨,一部分能轉化成穩定型心絞痛,有的患者康復得比較好,心絞痛會消失。
注意預防,及時急救
1.關注誘發因素。心絞痛常見的誘發因素是體力勞動、運動、腦力勞動和情緒激動。飽餐是誘發心絞痛的另一因素。同時,寒冷、高熱、大量吸煙或夜間平臥(使回心血量增加)均可導致心絞痛。另外,自發性心絞痛多在無任何情況下發生,常在清晨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洗澡、大小便時發作。
2.當出現胸痛或者不適采取急救措施時,要考慮是否心絞痛發作。這時,首先要停止活動,安靜休息。有條件的可立即給予吸氧,改善心肌缺血情況。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也非常明顯,常在含服藥物后1-2分鐘就能緩解。使用硝酸甘油氣霧劑噴服,也同樣有效。當疼痛和不適減輕后,應就近到醫院就診。
如果疼痛持續15分鐘以上不緩解,含服硝酸甘油無效,疼痛程度持續加重,患者出現冷汗和瀕死感,這時可能是心肌梗死發生。應該立刻讓病人平躺,保持安靜,避免患者自己活動,并追加硝酸甘油1片(0.6毫克),同時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有一位男性患者,在飛機上發生胸骨后疼痛,伴有大汗淋漓,他立即含服硝酸甘油,1片不緩解就追加,直到含服6片才得到緩解。他一下飛機就到醫院住院,冠狀造影顯示前降支95%狹窄,經皮囊擴展及支架置入后,并未發生心肌梗死,心肌功能仍然良好,手術后生活質量很高。由于這位患者懂得自我急救常識,及時采取措施,及時到醫院治療,因此避免了更為嚴重的后果發生。
如何判斷心絞痛?
疼痛部位為一個點,患者能用指尖指出疼痛部位的,不是心絞痛;疼痛受到體位改變或者受呼吸影響的,不是心絞痛;胸痛可被其他因素所轉移的,不是心絞痛;胸痛時間長,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胸痛,不是心絞痛;胸痛須按壓才能感覺到,或者用手輕揉后就能減輕的,不是心絞痛;含服硝酸甘油1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才能緩解疼痛的,可能不是心絞痛。
·洪昭光語錄·
健康是件藝術品,損壞容易修復難,生命是條單行線,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