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藝術:1851—1929
- (美)理查德·布雷特爾
- 1059字
- 2019-10-22 15:30:45
表現主義
雖然,法國藝術在藝術運動和先鋒派團體的產生和傳播中處于絕對主要的地位,但是,德國藝術家對那一階段藝術的發展和繁衍也起了重要作用。出版于1904年的朱利斯·邁耶-格拉斐的《現代藝術》一書直接刺激了德國藝術家的行動,產生了德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先鋒派,也就是而今所謂的表現主義(通常也稱德國表現主義)。因為德國缺少一個像巴黎這樣長期作為中心的歷史古都來組織、散播它的文化能量,所以德國的現代藝術史就經常表現出地區性和分散性。直到那些跟隨著法國先行者的德國畫家們,圍繞著年長的現實主義者馬克斯·利伯曼(Max Liebermann,1847—1935)的表現性繪畫和洛維斯·科林特(Lovis Corinth,1858—1925)華麗多彩的油畫而將他們自己組織起來時,他們才能夠生產出一種藝術類型,這種藝術的情感力量和粗糙的畫面,讓同時代的法國作品都顯得精細而冷靜。
兩個至關重要的先鋒派團體的作品占據了德國表現主義前衛藝術的主流:橋社(Die Brücke)1905年創立于德累斯頓,由其創立者之一恩斯特·基希納(Ernst Kirchner,1880—1938)[圖22]的藝術引領;青騎士(Der Blaue Reiter)1911年創立于慕尼黑,作為一個展覽性社團,它為三位杰出藝術家的作品提供了討論平臺,兩位德國人是弗蘭茨·馬爾克(Franz Marc,1880—1916)和蓋比勒·繆特(Gabriele Münter,1877—1962),一個俄國人,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他于1896年定居于慕尼黑。所有這些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就像他們法國的同好——野獸派的畫作一樣,布滿了強烈的色彩,這得益于凡·高和高更的作品。對于表現主義者而言,作品主題的情感強度和色彩一樣重要。雖然,就像他們的法國同仁一樣,一些畫作中的意象扎根于寫實主義城市文化,他們的作品直接涉及社會地位、被商品化的性(commodifed sexuality)和動物世界(獵獲的和野生的都有),最終,在康定斯基和其他畫家的作品中,也出現神話和民間故事。在許多方面,表現主義藝術家以野獸派自覺夸張的色彩融合了寫實主義和象征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因為貫穿20世紀持續的反德意識,在法國、英國和美國這些定義“現代藝術”的國家的博物館、現代藝術的總覽文本和大學課程里,德國表現主義藝術被有意地淡化。然而,表現主義藝術在歐洲的傳播卻非常驚人,特別在俄國和中歐這些德語和日耳曼或前奧匈帝國文化區域爭奪著文化上的優勢地位。

圖22 恩斯特·基希納
《梳頭的裸女》(Nude Woman Combing her Hair),1913年,布面油畫
基希納筆下的這一妓院景象,源出于莫奈、德加、勞特累克這些先鋒隊開創的繪畫。在這個德國人的作品中,主體問題重新被提出,表現性形式策略帶來的力量,增強了這幅畫里含混隱晦的情緒氣氛。作品與塞尚和雷諾阿那超越時空的女性裸體之間的區別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