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如何思考
- (加)艾莉森·高普尼克
- 1367字
- 2019-10-09 18:41:24
反事實思維與因果知識相伴而生
我們知道,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不斷地思考未來、過去還有現在的可能世界。我們也清楚,正是這種能力讓人類有了獨特的進化優勢。那么,人的大腦,包括小嬰兒的大腦,究竟是如何創造出這類反事實的呢?我們怎么能夠設想出也許會存在于未來或本該存在于過去,但在當下尚無跡可尋的可能世界呢?更重要的是,人類的進化優勢不僅源于對可能性的設想,更在于對各種可能性付諸行動,把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但是,我們又如何得知在何種情況下、哪些可能性將會成真呢?而且,又該如何決定自己該做些什么來實現設想呢?
部分答案在于,我們想象可能世界的能力與思考因果關系的能力緊密相關。因果知識本身就是一個古老的哲學之謎。偉大的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認為,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一件事怎樣導致另一件事發生,我們所能獲知的,僅僅是一件事常常緊隨著另一件。現代哲學家戴維·劉易斯(David Lewis)率先指出了因果知識與反事實思維之間的聯系,20自此,許多哲學家也紛紛附議。
一旦認識到A事與B事之間有因果關系,那么我們就能預測,如果改變B事,A事會有何變化,從而能夠看到改變事情所帶來的不同。同樣,我們也可以想象,如果過去采取某種行動,事情本來可能是什么樣,盡管你當初并沒有這樣做。例如,一旦我知道吸煙是引發癌癥的原因,我就能想象如果通過行動制止人們吸煙,世界可能會是什么樣,并得出人們得癌癥的可能性將會減小的結論。我們可以立即采取各種行動,包括拍攝公益廣告、立法、發明尼古丁貼片等來制止人們吸煙。由此,我們能夠準確地預測這些行動將會如何改變世界,從而構筑一個更少有癌癥病人的新世界。而且,我們也可以回顧過去并總結出,如果過去的煙草工業沒有拒絕做出改變的話,本來可以拯救多少人的性命。
對因果關系的理解讓人們能夠謹慎地實施某些可能會對世界產生特別影響的行動。曾經,當世界展現在面前時,我們也許僅有能力追蹤解釋。但是,我們確實有能力介入并干預世間萬物,同樣也能夠真正促使事情發生。謹慎地介入世界不同于簡單地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在進行干預時,我們會想象自己想要的某種可能的未來,而我們的行為也確實改變著世界,從而讓夢想成真。21
當然,在有些情況下,其他動物或人也許并沒有按照因果關系來認識世界,但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他們就像實驗中15個月大的小嬰兒或者黑猩猩一樣,可能通過“嘗試-錯誤”法碰巧解決了問題。例如,黑猩猩可能注意到,如果把棍子伸進白蟻巢里,白蟻就會逃出來;15個月大的嬰兒可能發現,封住口的套環不能套到桿子上;醫生也許會觀察到,給病人服用阿司匹林,他們的頭疼就消失了。那么下一次,只要重復同樣的行為就可以了。但這些都只是碰巧罷了。
形成關于世界的因果理論,以至于有可能考慮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法,并在真正采取措施之前考慮不同的后果,能讓人更廣泛而有效地干預世界。
例如,假如知道套環上有洞,所以它能沿著桿子往下滑,你就能設計新的策略來應付封住口的套環;假如知道小耙子能鉤住玩具跟它一起移動,那么你就能拿到遠處的玩具了;假如知道大量的電脈沖作用于三叉神經會導致血管擴張,進而壓迫神經導致頭痛,那么你就能設計出準確作用于電脈沖過程或者影響血壓的藥物,那么當你服用類似舒馬曲坦之類的鎮痛藥來緩解偏頭痛時,你也就是在從神經病學家們所發現的關于偏頭痛的因果知識以及由此得出的可能療法中獲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