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自我治病奇效方大全
- 張清
- 700字
- 2019-11-01 20:46:47
第二章 中老年疾病可防可治
養生勝于治病,年老不代表體弱多病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大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意思是說,聰明的人不會生病了才想著去治療,而是未雨綢繆,預防在先,防病于未然,這在中醫上叫作“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醫理論的精髓,就是當疾病尚未發生時,能提前預測到疾病的發展趨勢,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方法,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以杜絕或減少疾病的發生。比如春季萬物萌生,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相應活躍,感冒之類的疾病就有可能流行開來,所以中醫提出“正月蔥、二月韭”的飲食,以提高人們的抗病能力。夏季天氣炎熱,中暑發生的可能性相對就大,中醫就強調“飲食清淡”“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的養生方案,使中暑的發病率減少。秋季氣候干燥,咳嗽一類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所以,中醫強調秋季以“養肺除燥”為主,多吃梨以生津解渴,從而使一些時令病的發生降到最低限度。冬季要收藏體內的陽氣,注意保暖,早臥晚起,好好休息等。
中醫“治未病”還體現在一個方面,就是在疾病的潛伏期及時發現,調動自身的能力扼殺它的滋長,使人體恢復真正的健康。不過,相對而言,如今的醫療水平卻只停留在應付“已病”的人群上。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比喻來說明“治未病”和“治已病”的區別,治未病就像是洪水暴發之前筑堤壩、泄洪的各項防護措施,而治已病就像在洪水泛濫以后再去堵窟窿一樣,按下葫蘆浮起瓢,根本沒有更多精力談預防。
很多人就是由于不注意預防導致上了歲數后疾病纏身,因此,只有我們提早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才會充滿自信與快樂。這也是中醫治未病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