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管理:感知自我與理解他人的實用心理學(漫畫版)
- 張為娜
- 937字
- 2019-10-25 15:25:38
誰在想當然地認為對方就應該這樣做
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對方應該和自己抱持相同的觀點,從而合理化自己的言行,并遮蔽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

我們總是習慣于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別人,比如,當一個女孩對自己微笑時,就會覺得對方可能是“對自己有點意思”了。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和行為陷阱,心理學稱為“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人們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具有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點等投射到他人身上的現象。
投射效應的產生,與我們的認知模式有關——我們總是習慣于首先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去理解別人,結果就是我們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實際上我們是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
還有當人們發現自己有缺點和不足時,常常難以接受,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就會把自己的缺點投射到別人身上。
心理學家羅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一所大學里隨機挑選了80名大學生來研究投射效應。他向這些大學生征求意見,問他們是否愿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里來回走動。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48名大學生愿意背著牌子在校園里走,并且他們認為,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愿意這樣做;其余的一些學生拒絕背著牌子在校園里走,他們的理由是:其他的學生也不會愿意這樣做。
可以看出,這些學生都將自己的看法和態度投射到別人的身上,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和他們持有一樣的看法,同樣,這種投射也是為自己找理由以進一步地堅持自己的固有想法。
投射效應是一種基本的心理機制,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十步笑百步”等典故,說的就是典型的“投射效應”。再如,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當他聽到別人夸自己的言語時,容易理解成別人是在反諷自己,或者認為夸他的人是另有目的,這也是一種投射效應。
顯然,投射效應會造成很多不良后果,首先,它會使一個人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其次,它還會讓人不能客觀地看待別人。這里所說的“不客觀”,不僅是把別人看得不好,也包括把別人看得太好。比如,一個善良的人容易把別人想得過于善良。
最后,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應用投射效應為自己服務呢?首先,我們要坦率地接納自己的缺點。有缺點不怕,就怕不改正缺點。其次,我們應嘗試著站在別人的視角上去看問題,多去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樣,那樣最后吃苦頭的肯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