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6 強強聯合,搭建全球合資運營體系

對于經濟高度發(fā)達的美國市場,任正非給予了高度重視。1999年,華為在有著“通訊走廊”之稱的達拉斯建立了一個實驗室,重點研發(fā)適用于美國市場的通訊產品。2002年6月,華為美國市場全資子公司Future Wei在德克薩斯州正式落地,專門為美國市場的企業(yè)級客戶提供寬帶及數據產品。和在歐洲市場的競爭策略一樣,華為在美國市場堅持走高性價比路線。

2002年,全球領先的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思科針對在美國市場快速崛起的華為進行抵制,其中華為數據產品成為思科的重點打擊對象。2003年1月,思科向美國德克薩斯州馬歇爾鎮(zhèn)聯邦法院起訴華為,要求華為停止在專利及版權方面的侵權行為,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這也導致了華為不得不對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進行調整。

2003年3月,華為與美國網絡通信公司3Com(目前已經被惠普收購)達成戰(zhàn)略合作,雙方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華為3Com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為H3C,后續(xù)發(fā)展過程中,該公司本計劃由華為全面收購,但由于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導致其未能實施)。華為持有該公司股份的51%,除了在中國及日本市場以“H3C”的品牌銷售數據產品外,其他的市場均采用“3Com”品牌。

部分媒體指出,和3Com成立合資公司是華為應對國際巨頭圍剿的有效手段。事實上,3Com公司對于與華為進行合作同樣充滿了期待,其官方發(fā)言人指出,雙方達成戰(zhàn)略合作后,將有助于3Com公司重回高端市場。雖然以前我們在高端市場競爭中逐漸喪失了主動權,但華為提供的高性價比的數據產品及優(yōu)秀的售后服務團隊,將會使3Com公司建立起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任正非對于與3Com公司進行合作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3Com在全球市場擁有十分完善的銷售網絡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能夠幫助華為快速挺進各個市場,加速華為的全球化進程。

2004年8月,華為與德國西門子成立TD-SCDMA合資公司,主要負責TD-SCDMA技術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研發(fā)、生產、銷售等。該合資公司成為了西門子數據產品供應商,此前這一位置由華為主要競爭對手思科占據。不過華為與西門子的合作,也遭遇到了3Com公司的質疑,因為根據華為與該公司簽署的協議規(guī)定,除了中國及日本以外的國際市場的運營應該由3Com公司負責。

華為給予3Com公司的解釋是:華為與3Com公司的合資公司獲得的利潤中,3Com公司可以分得49%,既然由西門子公司進行研發(fā)、生產及銷售就能獲得利潤,為何非要自己負責呢?這種說法得到了3Com公司的認可,沒過多久,經由西門子銷售的數據產品銷售額就超過了3Com渠道,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華為歐洲市場數字產品總銷售額高達1億美元。

2006年2月,華為和通訊巨頭北電網絡在渥太華成立合資公司,不過該合資公司的控股權由北電網絡獲得。合資公司和主營業(yè)務是為全球市場提供完善的超級寬帶接入服務解決方案。而華為的戰(zhàn)略意圖更集中在推動自身在北美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增長。

北電網絡擁有上百年的歷史,在北美市場的影響力尤為強大,與北美地區(qū)的電信巨頭Verizon、Qwest等擁有著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2005年華為年度銷售額為82億美元,和北電網絡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小,外界對雙方之間的戰(zhàn)略合作普遍看好。

經過組建多個全球化合資公司,不但使華為的全球化運營戰(zhàn)略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更有效降低了華為在海外市場中的風險。華為通過打造出一個完善的全球合資體系,并以全球思維處理短期利益與長期戰(zhàn)略布局之間的平衡,從而使自身在恰當的時機可以及時從合資公司中脫離。

以華為與3Com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H3C為例,2005年,華為將H3C公司2%的股權出售給3Com公司,后者成為H3C的絕對控股方,華為獲得了之前由3Com公司負責的超過20個國家及地區(qū)的市場運營權。2006年底,華為將自身持有的H3C公司的49%的股權全部轉讓給3Com公司,并獲得3Com公司的美國市場中的路由器及交換機的外包業(yè)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中县| 辉南县| 彝良县| 江孜县| 娱乐| 荣成市| 嵩明县| 北安市| 湘阴县| 扬州市| 信丰县| 阿勒泰市| 朝阳县| 威信县| 牡丹江市| 轮台县| 云和县| 遵化市| 阳原县| 绿春县| 图木舒克市| 永胜县| 车险| 民权县| 新津县| 天水市| 宁南县| 西贡区| 维西| 五家渠市| 阳高县| 涡阳县| 萨迦县| 城固县| 鄯善县| 蒙山县| 陆良县| 陇川县| 纳雍县| 兰溪市|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