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誰是正義的化身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


近幾年來,每到高考來臨時,總會出現(xiàn)諸如“某考生的家長因窗外噪音影響孩子學(xué)習(xí),做出沖動行為”的新聞。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通常會出現(xiàn)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考生家長的行為不對,即使噪音影響孩子學(xué)習(xí),也應(yīng)通過正常的途徑維權(quán),不應(yīng)采取沖動的行為;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制造噪音的一方是不對的,特殊情況下,考生家長的心情和行為可以理解。

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絕對地維護正義,在類似的事情上所抱持的觀點是正確的,不妨換一個立場思考:


?假如我是考生的家長,我會支持哪一方?

?假如我是制造噪音的那一方,我會覺得自己為別人帶來麻煩了嗎?


直觀地說,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小區(qū)內(nèi)都有汽車不停鳴笛的情況——清晨和傍晚時尤為嚴重,汽車的鳴笛聲就像一把激發(fā)憤怒情緒的鑰匙,讓人產(chǎn)生非常煩躁的想法。因為我們無法安靜地休息、學(xué)習(xí)或工作,身心備受困擾。這時,假設(shè)忽然有人出現(xiàn)在樓下,把鳴笛的汽車砸了,用暴力手段制止了噪聲。在面對汽車鳴笛和砸車制止這兩件事情上,你能保證自己會站在“絕對正義”的立場上思考嗎?

這時一般會出現(xiàn)兩種對立的情況:


?有人坐在家中拍手叫好,在他們的心中,砸車的人維護了他們“受害者”的正義,有爭議的只是方式問題。

?汽車被砸的人呢?他肯定在想,你憑什么砸我的車?你要賠償我的損失!這也是他作為“受害者”要維護的正義。


這表明,在正義思維的驅(qū)動下,人們遇到?jīng)_突時都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對方是不折不扣的加害者。兩者之間沒有緩沖地帶,也難以找到任何可以溝通、協(xié)商與妥協(xié)的空間。懷著正義思維去判定對錯,就會陷入法國哲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勒龐所形容的“正義的暴力”——人們打著正義的旗號自我催眠。當這種思維根深蒂固并形成慣性時,我們很難與他人進行健康、平和與建設(shè)性的溝通。


永遠不要“自以為正義”

正義不是嚴謹?shù)臄?shù)學(xué)定義,站在辯證思維的角度上,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種標準可以告訴你:“你自己的判斷就是答案。”古時候有人懷有劫富濟貧的價值觀,但窮人和富人要維護的正義能在一個維度上并存嗎?答案是否定的;一個過失殺人犯收養(yǎng)了幾個流浪兒,并且拼命賺錢供他們讀書長大,法律和人情的正義考量能夠在同一個層面上嗎?單向與慣性思維的局限在這里暴露無遺。

思維的基礎(chǔ)是人性,沒有絕對純潔無瑕的人,自然也就沒有絕對正確的思維。當你希望自己成為某些思想、價值觀與事物的判官時,撇開正義與否不談,我們只能追求讓自己達到相對的公平和客觀。

比如面對“壞人”時,法律有著自動運行的機制,輿論同樣會啟動它的審判功能,“好人”站在道德的金字塔上對其指責(zé)批判,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僅能是“圍觀的正義”,而不是終極審判的工具。人們的心中都在維護自身思考的正確,對真正的是非可能并不感興趣。當一個人侵犯到別人的利益時,這種基于自私的出發(fā)點立刻就會暴露在陽光之下——他會對別人“圍觀的正義”保持警惕并十分厭惡,他可能會極力地為自己開脫,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


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

因此,我們在評論一個人是好是壞的時候,永遠不要片面地作出絕對的判斷。我們要看到人的多面性,嘗試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一個人犯下了錯誤,比如他毀壞了公司的財物,那么他是不是一直都有破壞財物的動機,他骨子里就是一個破壞分子嗎?一個人做了件好事,但他做過的所有事情都是好事嗎?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說一個做了一件好事的人就一定是好人,也不能說一個做了一件壞事的人就一定是壞人。人們所處的立場不同,動機和結(jié)論也會有所不同。

人性如果是實體,它的形態(tài)一定不是平面的,而是更像一個多變的立方體,它有多種維度。這說明一個人可以同時扮演多個角色。他在家是爺爺、父親、兒子,在公司是老板、中層干部或普通員工,走在大街上成了一個樂于助人或冷漠無情的路人,進入商場又是一名喜歡沖動消費的消費者。其中的每一個角色可能作出無數(shù)種選擇,但他們總有自己的理由,每種角色都有不同的出發(fā)點,需要辯證思考。

即使A角色被人們完全否定,可另外的B角色卻未必不被人們認可。換個說法,某個角色放在不同的背景和環(huán)境中,他會表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壞人,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是好人,具有相同的人類基因——人們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沾染了什么樣的風(fēng)氣,然后形成特定的性格。有一次我去上海一家犯罪心理學(xué)研究機構(gòu),一位負責(zé)人告訴我,他們教授人們判斷是非好壞的標準,就是盡量不要對一個人進行“正義審判”,既要從動機上分析一個人的行為,也要從不同的立場進行綜合判斷。

他說:“壞人做壞事,好人也可能做壞事。人的行為動機不可能是上一代人遺傳的,而是由身的環(huán)境決定的。每個人都想做一個好人,成就一番事業(yè),但身處的環(huán)境可能迫使他違背自己的動機,去做出錯誤的事情。”

“正義審判”者無法回避的是,人們的行為是連續(xù)的,不是孤立的。在20世紀的比利時有一樁案件,一名女子不慎從樓上摔下,一名路人將受傷女子的財物洗劫一空,但卻撥通報警電話為其叫了救護車。最后此男子被抓獲。在長達四年的審判之后,此男子最終被判輕罪,因為法官認為:對于拯救一個生命而言,他的搶劫行為不值一提。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應(yīng)該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不存在絕對的好和壞

你能看出這名臨時起意的搶劫者是好人還是壞人嗎?良心未泯與畏懼懲罰的動機應(yīng)該如何界定?我們需要把一件事情、一個人的所有行為連接起來觀察,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評價。

第二,任何事情都無法一目了然

一個公認的好人,他的內(nèi)心也可能有見不得人的東西;一個公認的壞人,他可能也有一顆普度眾生的心。在成人的世界中不存在一目了然,因此不要用非此即彼的思維對一個人、一件事匆忙地下定論。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多換個角度、換個立場思考一下,你就能找到一個寬闊的出口,看到更接近真實的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乾安县| 北宁市| 开化县| 日土县| 绿春县| 平潭县| 方正县| 措美县| 永年县| 米脂县| 迁安市| 凤台县| 毕节市| 会昌县| 随州市| 共和县| 如皋市| 平和县| 宁化县| 保靖县| 宜阳县| 通许县| 张家口市| 文成县| 兴义市| 大港区| 雷波县| 山阴县| 蓝山县| 金寨县| 右玉县| 新化县| 清新县| 区。| 黄浦区| 沂源县| 余姚市| 车致| 休宁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