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誰敢反對我

任何時候,都應傾聽反對者的意見


華裔美國人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說:“寬容是一件奢侈品,購買這件產品的人一定是非常聰明的人。”寬容既是針對與自己性情相近、觀點相符、立場相同的事物,也要針對那些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行為和觀點。

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好話,順耳之言甜如蜜,逆耳之聲很難聽。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總是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支持,不希望別人反對。我們的大腦認為,反對的聲音就是我們成功的絆腳石,是我們的敵人,它的第一反應就是仇視反對者。

反對的聲音確實是一種阻力。在會議室,這種阻力總會存在,常常令人無法容忍。但是我們必須認真地考慮反對者的觀點是否正確,把自己置身反對者的立場來看待自己要做的事情,嘗試找出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實現自我的提升與完善。

因此,面對反對的聲音和與你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你要做一個善于傾聽和接納的人。

有一則很有趣的故事,講的是清代乾隆年間,畫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從意大利帶回了三個小金人,一模一樣的金燦燦,可他卻給那些大臣出了一個難題,讓他們判斷這幾個小金人中哪一個是最有價值的。

一位年邁的大臣拿出一根稻草,把稻草從第一個金人的耳中插入,稻草從另外一個耳朵出來。老臣搖搖頭,走向了第二個金人。這次,稻草直接從嘴巴里掉了出來,老臣又搖搖頭。第三個金人,稻草直接掉進了肚子里。老臣指著第三個金人說:“這個最有價值。”郎世寧對這位老臣的判斷力拍手稱贊。

為什么老臣覺得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呢?其實,我們可以把三個金人看成自己。

第一個你,雖然在聽取別人的意見,但聽完馬上就忘了,也就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

第二個你,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可也許你把別人的建議當成了對你權威的一種挑戰,曲解了對方的意思,于是禍從口出。

第三個你,不僅聽取了別人的意見,而且把別人的意見牢牢地記在了心里。

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是一種美德,是多元化思考的體現,更是一種聰明的智慧,也是養成優秀思維習慣的必經之路。不管對方的思路多么不同,觀點在你看來多么不可接受,你唯一不能更改的原則,就是尊重對方說話的權利,耐心地聽他講完,并且要有理解的姿態。

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是不愿意聽取他人意見的。他把自己的話當成權威,不容任何人質疑:


“我的看法就是正確的!”

“即便不正確,別人也不能反對我!”


這種人比比皆是,他們是辦公室的閻王爺,是生活中人人遠離的炮筒子。他們通常有一定的權力、地位,長期處于高位,擁有話語權。當然,他們也有著較多的成功經驗,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思維已經形成了“我向來判斷準確,別人都不如我”的慣性。


你很優秀,所以不容反對

在這類人的潛意識中,他的人生經驗很豐富,沒什么事情是他看不透的,沒什么工作是他不能勝任的。他自戀并且非常固執,缺少自知之明,甚至明知自己做錯了事情也不會承認——承認錯誤對他而言無異于是對自己人格的否定,一旦有人指出他的缺點或錯誤,他便認為對方有意針對自己,立刻將對方劃入敵人的陣營。

優秀或地位高高在上的人,別人就不能質疑嗎?

在一次給以色列大學生的演講中,奧巴馬提及美國和巴基斯坦是盟友時,一名巴基斯坦籍大學生突然站起來,大聲地指責奧巴馬:“你炸死了我們的24名士兵,我們不是盟友。”在2011年的11月26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盟軍的飛機對巴基斯坦的兩座檢查站發動空襲,造成24名士兵喪生,15人受傷。事后美國軍方作出決定,不對炸死巴基斯坦士兵的相關人員進行處分,因為美國士兵屬于自衛,不存在操作錯誤。在進行第二次事件調查的時候,美軍認為是巴基斯坦士兵先開槍,美國士兵選擇了還擊。

這名大學生講完自己的觀點,便被安全人員帶離了現場。奧巴馬冷靜地說:“這其實是我們的現場討論而已,大家不要驚慌。實際上,這名學生是我們安排的,這樣才像是一家人在談話。”奧巴馬隨后轉移話鋒,說:“如果沒有反對者,我將感覺很怪。”

不得不說,奧巴馬是一個非常機智的總統。同時,他對于反對者的觀點也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抗拒和反駁,他傾聽了那名大學生的觀點,并用風趣的回應表示這是應該出現的聲音,他歡迎反對者,而不是氣急敗壞地指責。盡管這肯定不是他的真心話,但他采取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意見相左時,平靜地聽對方講完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管是多親近的人,總有與你意見相左的時候。小到油鹽醬醋、領帶的款式、吃飯選擇哪家餐廳,大到工作的方向、買房、項目計劃、談判思路,每件事都會在討論中出現爭議。由于思維不同,很容易出現觀點上的針鋒相對。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與自己保持一致,哪怕結果證明你是正確的。

有時候,別人不反對你并不代表認同,而是他在用沉默的方式回應你的專斷。那些敢于直言反對的人,并非都對你有意見,他只是從行動上直接告訴你,你的言辭或做法他不贊同,希望你可以認真地考慮一下他的意見,中和雙方的思路,不要犯下固執己見的錯誤。如果你無法接納逆耳的忠言,就可能失去一個愿意坦誠相見的伙伴,并給人們留下偏執的印象。

問題一:你會以挑釁的方式回應嗎?

很多時候,在爭執或激烈討論的環境中,人們未必能夠平心靜氣地對話。這時人的思維處于對峙和戰爭狀態,一旦從對方的言語和態度中稍微察覺到反對的意圖,就容易其視作挑釁,然后以挑釁的方式回應。有些人害怕反對者說中自己的痛處,抓住自己的把柄,便會尋找更強有力的論點支撐自己的看法,用猛烈的“火力”打擊對方。

建議:首先卸除“反對即敵對”的態度,從一切為了解決問題的出發點看待人們不同的觀點。這時,你對面子的敏感和對自尊的捍衛動機就會稍稍減弱,能夠平和地對待他人的相反看法。

問題二:你會對相左的意見不屑一顧?

還有些時候,我們對這些反對聲音會表現出不屑一顧的姿態,蔑視的態度非常明顯。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高傲和自負,但更易激怒對方。冷漠的心態會讓你無視相反意見,拒絕討論,兀自執行自己的思路。這種行為無異于掩耳盜鈴,即使你用此種虛張聲勢的高冷態度打敗了對方,對問題的解決仍然于事無補。

建議:傾聽反對者的意見不會浪費我們太多的時間,不能因為極度討厭對方便屏蔽掉他們的聲音,也不要憑仗自己的權力、地位和資歷對相左的聲音視而不見,尊重別人的立場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修養。


接受“正確的反對”,調整自己的思維

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喜好打獵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在未上任之前,他經常與摯友斯蒂芬一起打獵。斯蒂芬有一座很大的農場,其狩獵經驗非常豐富。有一天,兩人相約在農場中打獵,羅斯福很快發現了一只野雞,并立刻舉起槍來瞄準。斯蒂芬這時卻突然攔住了他。原來,有一只野豬隱藏在草叢中,斯蒂芬示意羅斯福先不要開槍,因為相比于野雞,野豬更具有狩獵的吸引力。

眼見那只野雞就要超出獵槍的射程,到手的獵物馬上就要跑掉了,羅斯福萬分著急,他聽不進斯蒂芬的建議,不假思索地開了槍。槍響后,野雞沒打到,野豬也撒腿就跑。羅斯福趕緊再次瞄準射擊,可是野豬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

羅斯福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犯了自負的錯誤,他不好意思地向斯蒂芬表示遺憾,卻見斯蒂芬正對他怒目相視:“你在做什么?我已經示意你了,為什么還開槍?你為何這么冒失?因小失大的事情你怎么會做得出來?”

面對斯蒂芬的訓斥,羅斯福只是低著頭,沒有為自己做過多的辯解。因為他心里清楚,在狩獵方面,斯蒂芬絕對是王者。他因為冒失犯下的判斷失誤,就要毫無怨言地承擔,越解釋斯蒂芬反而會越生氣,誰讓他沒有聽取對方正確的意見呢?

遇事既要有自己的判斷,也要聽聽別人的意見,才能想出最好的辦法。唐代的大臣魏征早先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當他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沖突日益劇增時,便建議李建成早點兒下手,殺掉李世民以絕后患。可是李建成并未聽取魏征的建議,最終死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后,不計前嫌,重用了魏征。魏征感謝皇帝的知遇之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諫盡天下事。歷史也證明,魏征的直言進諫為李世民的決策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作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的帝王,李世民自然是一個愛面子的人,但他并不因為討厭聽到反對之聲而封上大臣的嘴巴,更不會動用手中的權力壓制反對者。

愛因斯坦說:“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從何種程度與何種意義上擺脫自我。”還有人說:“當你放下面子賺錢時,說明你已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時,說明你已成功了;當你用面子能賺錢時,說明你已是人物了;當你還在那里喝酒吹牛,不懂還裝懂、只愛自己的面子時,說明你這輩子就這個樣子了。”

好的建議是不分身份高低的,當反對的意見確實有道理時,我們就應該及時調整思路,接受正確的建議。若能像羅斯福那樣,第一時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則更為可貴。思維能力的差距總是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體現出來,但只要是對自己有益的意見,哪怕對方的言辭再激烈,也要虛心地接受并且消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通江县| 班玛县| 会理县| 肇东市| 夏河县| 华安县| 南溪县| 乳源| 唐河县| 东丰县| 永兴县| 阿拉尔市| 溆浦县| 若尔盖县| 塘沽区| 泰安市| 靖远县| 乳山市| 镇沅| 公主岭市| 嘉定区| 阳东县| 阳江市| 仁寿县| 湟源县| 梧州市| 衡山县| 黎川县| 淮南市| 民县| 读书| 大邑县| 来安县| 平远县| 伊春市| 林芝县| 永城市| 项城市| 三都|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