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親自授權)
- (日)北康利
- 1508字
- 2019-07-31 11:06:35
“隱蔽念佛”
稻盛家族有虔誠的信仰。
稻盛年幼時,母親紀美常常叮囑孩子們:“不得不把熱水倒在池子里時,要記得先對水神(Sijin)說聲‘對不起’。”
“Sijin”是鹿兒島方言中對水神的稱謂,這種“萬物皆有靈”的教育,貫穿在他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
“老天有眼。”這也是稻盛家的家訓。稻盛家的家訓里所說的“老天”,指的是凈土宗的阿彌陀佛。所以,稻盛家的家訓又可以解釋為:“無論你怎么說謊、掩飾,都逃不過阿彌陀佛的眼睛。”
然后,母親紀美還這樣補充:“不只是阿彌陀佛會看到,媽媽我也會看到哦。媽媽不只前面有眼睛,背后也長著眼睛呢。”
對稻盛家的孩子們來說,不用說,母親可要比阿彌陀佛可怕得多。幼小的孩子的心靈就像吸墨紙,任何東西都能迅速吸收。在純潔無瑕的心靈被沾染上污點之前,在家庭中進行品德教育時,加上些神秘色彩,效果會非常好。
晚年的稻盛之所以出家,其原點就是一種特殊的宗教體驗,那就是“隱蔽念佛”。這些都源自當地對凈土真宗的信仰,以及這一教派所受鎮壓的歷史背景。“在阿彌陀佛面前,一切生靈都是平等的、尊貴的。”這一教義對執政者而言是極度危險的。眾所周知,在這種信仰下形成的強大凝聚力,甚至讓織田信長都吃了不少苦頭。
1597年(慶長2年)2月,薩摩藩第17代藩主島津義弘發布禁令,在藩內禁止信仰凈土宗。即便如此,凈土宗的教徒也沒有放棄信仰。他們選擇在深山的山洞等地集會,堅守信仰。這就是所謂的“隱蔽念佛”。
粕谷昌志的著作《關于“隱蔽念佛”》中描述:據文獻記載,在宗教禁令管制下的慶應年間,小山田村有個村民是隱蔽念佛活動的組織者。此事暴露后,在被衙門傳喚時,一位叫稻森長一的人還曾替他開罪。
1876年(明治9年),針對凈土宗的禁令被廢止。雖然信徒們沒有必要再隱瞞信仰了,但隱蔽念佛已經成了凈土宗信徒之間的一種紐帶。為了讓信仰更堅定,在部分地區,信徒們還是保留了這種帶有神秘感的宗教儀式。
其中,畩市的家鄉小山田就是個盡人皆知的隱蔽念佛之地,在這里隱蔽念佛被很好地保留下來。紀美的祖母也是小山田人,看到畩市來提親的時候特別高興,想來也是與畩市經歷過隱蔽念佛有很大的關系。
參加隱蔽念佛是一種很具儀式感的體驗。稻盛曾在他寫的《活法》一書中,敘述了他小時候體驗隱蔽念佛的回憶。
“太陽下山后,我和另外幾對父子一起,借著手中燈籠透出的微弱光亮,在漆黑的山路上艱難前行。大家都一言不發,我感受到一絲讓人恐懼的神秘感。年幼的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緊緊地跟在父親的后面。”
這種集會是隱秘的,所以規定在去集會的途中,彼此間不能說話。
有人曾開車把筆者帶到一個叫“栗之迫”的地方,據說稻盛當年就要經過那里。山路上狹窄又陡峭的坡道一個接著一個,孩子在這樣惡劣的山路上走夜路,心里一定是很害怕的。
當年,稻盛他們到訪的是一間民房。進到屋里,他們就看見壁柜里擺放著漂亮的佛龕,佛龕前穿著袈裟的和尚正在誦經。屋里只點了幾根小小的蠟燭,十分昏暗。
孩子們都規規矩矩地跪坐在和尚身后,安靜地聽和尚低聲誦經。誦經結束后,人們開始一個一個燒香叩拜。稻盛學著大家的樣子做了一遍。
那時,和尚這樣對他說:“你以后不用再來了。但從今以后,每天都要對佛祖說‘南曼南曼,謝謝’。在你的有生之年,只要堅持這么做就可以了。”
也有些孩子被要求“再來一趟”。實際上,這很重要,如果一直沒能聽到“以后不用再來了”這句話,據說日后的親事都會受影響。
稻盛聽了和尚的話,就像是考試合格,又像得到了真傳似的,開心得不得了。
從那以后,對稻盛而言,“南曼南曼,謝謝”這句話便擁有了特殊的意義。
后來,在參觀歐洲的教堂,被其莊嚴、神圣所震撼時,稻盛也曾脫口說出這句話。這句話就像口頭禪似的,經過很長時間,已然融入他的身體,提醒他不忘謙虛、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