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媽媽離開時的號啕大哭——分離焦慮癥的表現

寶媽:“我家寶寶8個月了,每次我把她放下,或者是走到她看不到我的地方,她就開始哭,有的時候甚至是我剛剛抬腳,她就哭起來。她是不是太依賴我了。”

小提示:你的寶寶正在經歷分離焦慮期,這是正常、健康的行為,她并沒有對你形成依賴。

閆閆7個月了,一直是由奶奶和媽媽帶,媽媽上班之后就由奶奶帶。有一次,奶奶家里有事就回去了,于是媽媽就想讓姥姥來帶兩天。由于很長時間沒有看見姥姥,媽媽非常擔心姥姥能否應付得了。姥姥來的時候,閆閆和姥姥玩得非常高興,媽媽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

第二天,閆閆和姥姥仍然玩得十分好,媽媽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決定去上班,可是剛要走,閆閆馬上就哭了起來,舉著兩個小胳膊要媽媽抱。媽媽見狀只好走過去抱起閆閆,輕聲對她說:“媽媽要去上班,閆閆和姥姥玩一會兒好不好,媽媽很快就回來。”閆閆好像聽懂似的,馬上就不哭了。媽媽就把閆閆交給了姥姥,到了姥姥的懷里,看著媽媽要走,閆閆又委屈地哭了起來,媽媽一抱過來,就不哭了。媽媽只好趁閆閆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溜走上班去了。

剛剛到班上沒多久,姥姥就打來電話,說閆閆哭得厲害,讓她趕緊回去。接完電話之后,媽媽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里,閆閆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小眼圈紅紅的,看起來十分的可憐。看到閆閆的樣子,媽媽心里也是非常難受。姥姥和媽媽說:“我什么辦法都用過了,她就是一個勁兒地哭,也不睜開眼睛,扯著嗓子哭,你看嗓子都哭啞了。”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請假了。

在媽媽的陪伴下,小家伙和姥姥玩得十分投入,但小家伙好像吸取了教訓一樣,時不時地回頭看看媽媽是否還在。這讓媽媽和姥姥十分無奈。

專家解讀: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癥通常是從6個月左右開始,而且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嚴重,長到12個月是最嚴重的時候。父母應該尊重寶寶正常的分離焦慮,如果可能的話,盡量不要在這個敏感的階段與寶寶分離。分離焦慮開始于孩子剛剛接觸運動時,在開始經歷運動技能時達到高峰。當寶寶具備了足夠的運動技能,他們可以自由行動時,他們雖然可以離開父母,去探索新的東西,但是他們心里的不安也是在逐漸增加的,他們是需要爸爸媽媽或者是親近的人陪在身邊的,他們從心理上是不能夠接受分離的。雖然他們的身體在行走,但是他們的心仍然是停留在父母身上的。那么分離焦慮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延伸閱讀:

分離焦慮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表現,寶爸寶媽們不要將其與依賴混為一談。認為寶寶太依賴你,寶寶會永遠黏著你,無法獨立。相反,我們可以用分離焦慮來評估寶寶是否缺乏安全感以及他們是否能夠順利地養成獨立的性格。

比如,你的寶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這里的玩具是陌生的,小朋友是陌生的,這個時候寶寶是肯定會依賴你的,會很難從你的懷里下來。如果這個時候,你告訴他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強硬地讓他融入其中,就會增加他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為了減少寶寶內心的不安,就要向寶寶傳遞一種“沒關系”的信號,讓他慢慢地融入其中。當寶寶離開你,對陌生的環境漸漸熟悉,當他時不時地回頭看你的時候,以確定繼續探索更陌生的環境是“沒關系”的。有一個跟寶寶感情深厚的人(通常是父母,或他熟悉、信任的照顧者)在旁邊扮演教練的角色,給予寶寶進行深一步探索的勇氣,適時地對寶寶說一句“沒關系”,會堅定寶寶繼續進行探索。等寶寶熟悉了一個層次之后,就會繼續探索另外一個層次。這也是寶寶不斷走向獨立自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需要有人保駕護航的。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他才能夠更好地適應陌生的環境,每一個強大的內心都是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作為基礎的。

處于分離焦慮期的寶寶,心智并沒有發育成熟,在他們的意識當中,你的離開就意味著永遠不會回來,他們不會想象出你還在附近的場景或者你很快就會回到他們的身邊,你的離開對于他們幼小的心靈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當你離開的時候,你可以用聲音和孩子進行呼應,比如你可以和寶寶說:“媽媽在給寶寶洗衣服,過一會兒就洗完了,就可以陪寶寶玩了。”如果他的哭聲減弱,你就可以繼續洗了;如果他的哭聲沒有減弱,那你最好就要親自出面進行安慰了。熟悉的聲音能夠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同時還能激發寶寶將聲音和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聯想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分離焦慮的發作。通常情況下,寶寶在兩周歲以后,才能夠在心中形成并找到他們沒有見到的人或者是物體的影像,在腦海中能夠形成爸爸媽媽或者是親近的照顧者的形象,那么他們從熟悉的環境中走向不熟悉的環境過程中就會更順利一些。

為了更好地進行分離,媽媽就要和寶寶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有一項著名的實驗,研究兩組嬰兒(一組稱為“安全依附”,一組稱為“不安全依附”)在陌生狀況下的反應。親子感情深厚、最有安全感的嬰兒,在和母親分開或去玩耍的時候,出現焦慮的情況就會比較低。他們會不時地看看媽媽,確定自己可以繼續玩耍,繼續探索,仿佛媽媽賦予了他們進行探索的力量。而那些“不安全依附”的寶寶則不能夠將精力很好地放在玩具上,放在探索新的事物上面。因為缺乏安全感,他們會把精力浪費在擔心媽媽是不是在那里,會不會扔下他不管。

在和媽媽分開獨立行動的時候,有安全依附的寶寶能夠在探索的欲望和安全感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當新的玩具或者是陌生人打亂這份平衡的時候,或者因為媽媽的離開,降低孩子的安全感時,寶寶會用新的玩具或者是新奇的食物建立起新的平衡。如果親近的照顧者能夠一直給寶寶提供所需要的鼓勵,激發寶寶獨立、自信和信任的潛力,那么寶寶就會在1歲之前獨立玩耍。

分離焦慮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當寶寶和父母或者是比較親近的照顧者分離時,就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表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給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造成惡劣的影響。因此,爸爸媽媽們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和處理方法,能夠讓寶寶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以下做法來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1.確保你離開之后,寶寶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

如果想讓寶寶獨睡,首先要確保寶寶睡覺的環境是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要消除一切安全隱患。如果媽媽要去上班,將寶寶托給保姆或者是育兒中心照顧,最好不要讓替代照顧者超過2人,最好是能夠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不要頻繁地更換看護人。

2.要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離開

如果必須要和寶寶分離,最好是能夠給寶寶一點適應的時間,媽媽要先陪孩子一會兒,不要匆匆忙忙地離開,要等到他放松的時候離開。所以,父母在離開之前,要讓寶寶做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樣也可以為寶寶樹立一個“做事情之前要先說一聲”的好習慣。

3.要記得和寶寶說“再見”

父母在離開寶寶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和寶寶說“再見”。雖然看似很簡單的兩個字,但是對于寶寶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承諾,也是和寶寶建立信任關系的基礎。

4.慎重選擇臨時照顧者

如果父母或者是比較親近的照顧者都要離開,那么最好是將寶寶托付給一個比較親近、熟悉的照顧者,這對于緩解寶寶的情緒是非常有必要的。

5.告知寶寶回來的時間

父母在離開的時候,最好要將自己的安排告訴寶寶,長此以往,就會讓寶寶知道父母是還會回到他們身邊的。

6.要盡可能地信守承諾

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就算是真的無法兌現,也要向寶寶說明原因,以免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

7.玩藏貓貓的游戲

對于那些年齡相對較大、已經能夠獨立行走的寶寶,父母可以和他們玩藏貓貓的游戲,在游戲當中讓他們明白父母的離開只是暫時的,他們是會回來的。

8.玩鬧鐘游戲

用鬧鐘計時,從1分鐘開始,慢慢增加分離的時間,在游戲當中讓寶寶逐漸適應分離的情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凌云县| 新密市| 凤庆县| 武安市| 平果县| 双柏县| 会宁县| 紫阳县| 咸阳市| 黄浦区| 白水县| 昌邑市| 新竹市| 集贤县| 禹州市| 高邑县| 靖安县| 呼和浩特市| 阳曲县| 双桥区| 沙湾县| 霞浦县| 黎平县| 乐都县| 乌鲁木齐县| 和林格尔县| 张家港市| 电白县| 巴中市| 哈巴河县| 南皮县| 滁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阳西县| 濮阳市| 团风县| 济源市| 大新县| 厦门市|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