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睿文館)
- (美)詹姆斯·沃森
- 1269字
- 2019-08-09 15:08:42
作者序言
在本書中,我僅以個人的見解介紹發現DNA結構的來龍去脈。在這樣做的時候,我盡量抓住戰后初期英國的氣氛,當時許多重大事件就發生在那里。我希望本書將說明這樣一種觀念,即科學很少像門外漢想象的那樣,完全按照直截了當、合乎邏輯的方式進行。相反,科學的進步(有時則是倒退)往往全盤是人為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人物本身以及文化傳統都起著巨大的作用。為此,我試圖在書中再現我對當時相關事件和人物的最初印象,而不是對自發現DNA結構以來我所知道的一切做出評價。后者或許更為客觀,但無法真實地反映一種冒險精神,這種精神的特征體現為年輕人的自以為是,并且認為真理一旦發現就應該是白璧無瑕、盡善盡美。書中的一些評論似乎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公正的。但是,人們對于某種新生事物缺乏全面了解就匆匆地評頭論足,這種做法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了。不管怎樣,本書敘述的是1951—1953年間我觀察事物的思路,還有其他一些當事人和他們的想法,以及我本人的情況。
誠然,書中涉及的人談起往事肯定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為我們的回憶絕不會完全一樣。再者,在許多情況下,對于同一樁事的看法也不會完全相同。在這個意義上說,要縝密地寫出一部發現DNA結構的歷史,似乎我們都無能為力。不過,我感到有必要介紹一下雙螺旋結構是怎樣發現的,因為科學界的朋友對此頗感興趣。對我們來說,這本書敘述的內容即使掛一漏萬,也聊勝于無。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很多人對于怎樣“進行”科學研究這一點相當生疏。我當然不是說,一切科學研究都是按本書描述的方式進行的。事實遠非如此,科學研究方式之繁多,濟濟然如世間人群。另一方面,我認為在強烈事業心和公平精神并存對峙而變得復雜的科學界里,DNA結構的發現絕不是一種特殊的例外。
早在發現雙螺旋結構之際,我就醞釀著要寫這本書了。因此,我對與這一工作有關的許多事件的記憶比對生活中其他事情的記憶要完整得多。那時,我每個星期給父母親寫一封信。我寫此書時充分利用了這些信件,它們為核對許多事件的確切日期幫了大忙。許多朋友提出的寶貴意見也同樣重要。他們讀了初稿,有的還為我的某些不完整敘述做了詳細的補充。毋庸置疑,對某些事件我和其他人的回憶會有出入。因此,本書只能看作我個人對一些事情的回憶。
本書的前幾章是在圣捷爾吉(A.Szent Gy?rgyi)、惠勒(J.A. Wheeler)和凱恩斯(J.Cairns)的家中寫成的。我要感謝他們為我提供了安靜的房間和面對窗外大海的書桌。后幾章的寫成得益于古根海姆基金會的資助,它使我能夠短期重返英國劍橋,并受到英王學院院長和學者的熱情款待。
我盡可能將當時拍的照片收入書中。我特別要向贈寄快照的古特弗羅因德(H.Gutfreund)、鮑林(P.Pauling)、赫胥黎(H.Huxley)和斯滕特(G.Stent)表示謝意。在本書編審過程中,奧爾德里奇(L.Aldrich)及時提出了一些精辟的意見,不愧為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優秀學生。萊博維茨(J.Lebowitz)在文字上幫助我訂正,并對本書的內容和形式提出了許多建議,對此,我深表感謝。最后,我要向威爾遜(T.Wilson)致以謝意。從第一稿起,他就不斷地給我很多幫助,要是沒有他那智慧、熱情和明確的指點,這本書以我所想象的這樣好的形式問世是不可能的。
沃森
1967年11月
麻省劍橋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