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探尋人類自身的秘密(套裝8冊)
最新章節:
延伸閱讀
這本書從孟德爾神父的豌豆試驗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的文學講述手法,在全書中埋下層層伏筆,抖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學之樹下搖著扇子對基因編輯的歷史脈絡娓娓道來。其內容之深入淺出、講述手法之駕輕就熟,令人手不釋卷。一本細致講解生物學熱門進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讀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的精妙小說。打開基因科學深奧的硬殼,展現人類探索自身的的歷史進程,從分子層面出發,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是一部從現代語境出發、回溯人類歷史的人體進化簡史,一本從進化、健康與疾病的相互關系著手、審視人體命運的權威著作。作為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授,作者丹尼爾·利伯曼在書中匯集了多年來針對人體進化展開的深入研究,詳細講述了人類如何一步步落入了當前失配性疾病頻發的泥沼。
- 延伸閱讀 更新時間:2021-03-27 00:28:03
- 譯者后記
- 附錄
- 15 在宇宙中孤獨并自由著
- 第五部分 人類的未來
- 14 自由意志
- 13 宗教
- 12 本能
- 第四部分 心靈的幻像
- 11 生物多樣性的崩塌
- 10 外星人的肖像
- 09 為何微生物統治了宇宙
- 08 超個體
- 07 迷失于信息素世界
- 第三部分 人類之外的世界
- 06 社會演變的驅動力
- 05 人文科學的重要性
- 04 新啟蒙運動
- 第二部分 知識大融通
- 03 我們的內心沖突
- 02 解開人類之謎
- 01 何謂“意義”
- 第一部分 我們存在的理由
- 測試題
- 人類存在的意義
- 參考文獻
- 20 重振哲學: 迎接第三次啟蒙
- 19 運用諷刺: 贏得思想的勝利
- 18 探索荒島: 發掘相融的創造力
- 17 尋找原型: 人類共同情感的基礎
- 16 借助隱喻: 施展語言的魔法
- 五 科學與人文的融合
- 15 花園繁盛: 人類追尋的精神家園
- 14 獵者凝神: 天人合一的極樂境界
- 13 自然為母: 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 四 自然給創造靈感
- 12 天性: 四個層面的改變釋放創造力
- 11 遺傳文化: 基因與文化協同進化的獨特模式
- 10 突破: 人類物種變得越來越統一
- 9 基巖: 科學與人文融合的三種方式
- 8 終極因: 人類通過思考來實現生存
- 三 什么促進了創造
- 7 重科學而輕人文
- 6 人類極端中心主義
- 二 什么阻礙了創造
- 5 審美驚喜, 標志性特征觸發感悟
- 4 嶄新的原創方式帶來創新
- 3 語言,創造的真正源泉
- 2 篝火,開啟創造的契機
- 1 創造是什么
- 一 創造從何而來
- 插圖
- 文前
- 引語
- 創造的本源
- 致謝
- 后記 讓我們的未來與海洋生命共存
- 結語 海洋生命的窘境
- 幸福的家庭也沒什么共同之處
- 海鞘的裂土而治
-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犧牲生命換取孩子未來的母親
- 象海豹,只有排名前五才有資格做爸爸
- 雀鯛,嚴格的軍官爸爸
- 孕育子女的海馬爸爸
- 海洋爸爸們的育兒故事
- 磯沙蠶,斷身產卵
- 魚,每一只都是雌性
- 小丑魚,尾巴一扭改變性別
- 10 古怪家庭之最:自然只關心繁殖結果,不關心繁殖工具
- 海上通道,通往外來之路
- 玻璃海綿,用骨架傳遞光線
- 來自冷水的能量
- 被錯殺的小鳁鯨
- 南極磷蝦,眾多南極食物鏈的基礎
- 南極冰魚,演化出抗凍蛋白
- 海獺存活的兩大黃金標準
- 獨角鯨,生長在極寒之地的神秘獨角巨獸
- 09 低溫之最:兩大利器,巨大體量與堅實的防御機制
- 溫度再升高一度,也是致命威脅
- 小頭鼠海豚,從冰河物種跨越至熱水生存專家
- 紅海里的耐熱共生藻
- 奧弗島耐熱珊瑚,從60種基因到250種
- 預測珊瑚會遇到的麻煩
- 棄車保帥,珊瑚的高溫之劫
- 中脊盲蝦,沒有眼睛卻可以“看到”熱浪
- 龐貝蟲,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嗜熱生物
- 每天都是水深火熱
- 08 高溫之最:基因、體型、新陳代謝速率,重塑自我的3個核心
- 信天翁,滑翔多于飛翔
- 長跑高手:鯨魚8000公里的偉大遷徙
- 槍蝦,最快的反應速度
- 龍蝦跳,甲殼動物的條件反射
- 飛行的魷魚,擁有最棒的噴射推進器
- 跳躍的海豚和帶疙瘩的鰭,最經濟的進化
- 飛魚,一次性逃生性質的短暫飛行
- 飛快進食,絕不放過一閃而過的獵物
- 旗魚,每小時130公里的“風帆”
- 鯡魚,海中最快的游泳運動員
- 07 速度和旅程之最:快可逃生,遠為覓食
- 長者之村,離不開珊瑚礁和潟湖的成就
- 燈塔水母,不斷返老還童
- 黑珊瑚,將新陳代謝減緩至蠕動般的節奏
- 海龜,只要跨過幼年死亡的坎
- 弓頭鯨,體型巨大的長壽紅利
- 碳齡測試,探秘海洋生命的繁衍規律
- 06 長壽之最:占盡體型優勢,甚至可以逆轉新陳代謝
- 生命在海洋邊緣,生物壓力與環境壓力并存
- 沒有外殼的海蛞蝓,全靠毒素護身
- 海葵的“刺客”之歌
- 海岸低處的生命地毯
- 貽貝海灘
- 海岸上的怪物
- 中潮帶,致命的中土
- 彈涂魚,離開水的魚
- 紅樹林,唯一在海水中存活的植物
- 合作共贏的生態系統
- 住在離海最遠的地方
- 流線型海膽,活過脫水與競爭的贏家
- 05 淺水之最:腹背受敵,生存的關鍵來自平衡上下兩方的危險
- 群星閃耀
- 發光,生物的“魔法燈”
- 大王烏賊與大王酸漿魷,龐大的頭足動物
- 大王巨足蟲,深海巨人
- 深海人造黃油
- 潛水的古怪傳統:深海泡沫塑料的樂趣
- 反其道而行之,解決深海的氣壓難題
- 食骨蠕蟲,活在骨頭上的僵尸生物
- 落鯨的綠洲
- 巨型管蟲,細菌最顯眼的獲益者
- 深海熱泉,深海里的“房東”
- 04 深水之最:要么是殺手,要么是拾荒者
- 殺死贏家,地球上賭注最高的競賽
- 只能被病毒基因殺死
- 微生物的食物鏈
- 不挑食:只要大小合適,什么都能吃
- 小而多:一億億億個原綠球藻組成的氧氣引擎
- 小包裝:生物不過是一個個肉質冰山
- 多勝繁星,地球仍是微生物的世界
- 03 微小之最:細菌,一夜間改變海洋生物的大局
- 演化只會獎勵短期成功
- 頜的出現,使鯊魚逆襲至霸主之位
- 腔棘魚,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由盛轉衰,最后的三葉蟲
- 鱟,存活至今的“外星生物”
- 珍珠鸚鵡螺,“封閉在潛水艇中”的捕食之王
- 三葉蟲時代,統治長達2億年
- 02 古老之最:億萬年的活化石,核心結構戰勝演化競賽
- 競爭,讓生命的多樣性極速衰減
- 自然的歷史:從開始并不能預測結束
- 空桶理論:多樣且荒誕的“暴走”生物
- 寒武紀大爆發,微生物一躍成為多細胞物種
- 古菌,生命史上最堅強的極端生物
- 大氧化事件,讓生命不得不找到新出路
- 充滿毒害的早期環境孕育的第一個生命
- 01 早期之最:環境紅利,多細胞生物如何戰勝微生物
- 前言 海洋史詩,一場極端生命的生存大戰
- 極端生存
- 出版說明
- 譯者后記
- 圖片注釋
- 致謝
- 12 古DNA的未來
- 11 基因組中的種族和身份
- 10 基因組中的不平等
- 第三部分 顛覆性的基因組
- 09 不可或缺的非洲人類史
- 08 東亞人的基因組起源
- 07 追尋美洲原住民的祖先
- 06 碰撞中誕生的印度
- 05 現代歐洲的形成
- 04 “幽靈人群”
- 第二部分 人類的演化之路
- 03 丹尼索瓦人
- 02 尼安德特人
- 01 我們是誰
- 第一部分 人類的歷史深處
- 引言
- 中文版序
- 推薦序二
- 推薦序一
- 贊譽
- 大衛·賴克
- 人類起源的故事
- 圖片出處
- 譯者后記
- 尾聲 “種咱們的園地要緊”
- 結語 用進化邏輯創造人類健康的美好未來
- 11 新奇和舒適背后的隱患
- 10 用進廢退
- 09 能量太多的惡性循環
- 第三部分 當下與未來
- 08 身體的穿越
- 07 失樂園
- 06 進步、失配和不良進化
- 第二部分 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
- 05 有文化創造力的智人
- 04 冰河時代的古人類
- 03 最早的狩獵采集者
- 02 南方古猿
- 01 直立猿
- 第一部分 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 為什么進化對現在和將來也很重要
- 為什么人類進化史很重要
- 棘手的進化適應概念
- 自然選擇是如何起作用的
- 引言 適應意味著什么
- 前言
- 獻給
- 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
- 譯者后記
- 量子生命
- 后記 量子生命
- 理解生命,創造生命
- 從頭開始制造生命
- 量子生物學的力量
- 風暴邊緣上的生命
- 尋找生命的原動力
- 量子生物學的新發現
- 結語 我們一定會創造出遵循量子理論的新生命
- 量子相干性,生命起源中的重要角色
- 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生命
- RNA世界假說
- 生命不是偶然的
- 米勒-尤里實驗
- 08 生命的起源
- 離子通道
- 微管理論
- 人腦就是量子計算機
- 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 意識是什么
- 07 心智之謎
- 基因突變是量子躍遷嗎
- 基因編碼
- 突變,美麗的錯誤
- 遺傳,高精度的復制
- 06 量子基因
- 自由基和方向感
- 量子自旋與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知更鳥的指南針
- 帝王蝶的遷徙之謎
- 05 帝王蝶與知更鳥的磁感應
- 刷卡模型,嗅覺的量子計算
- 鼻子之爭
- 振動模型,臭雞蛋的味道是78太赫
- 形狀模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 我們是如何聞出味道的
- 異常靈敏的嗅覺
- 04 小丑魚“聞出”回家之路
- 光合作用中的量子計算機
- 神奇的葉綠素
- 脆弱的量子相干性
- 雙縫實驗,切中量子力學的內涵
- 03 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節拍
- 第二部分 量子世界中的生命
- 來自量子世界的魔法
- 量子思維,認識酶的關鍵
- 呼吸酶與呼吸作用
- 一場精心編排的分子舞蹈
- 蝌蚪的尾巴哪去了
- 生死攸關的酶
- 02 酶是生命的引擎
- 生命是量子的
- 來自有序的有序
- 量子生物學的興起
- 量子力學,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 生命科學新發現
- 機械論
- 活力論
- 01 生命是什么
- 第一部分 生命科學的前世今生
- 形形色色的量子現象
- 知更鳥是如何感知方向的
- 萬物背后的量子真相
- 動物大遷徒
- 引言 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生命
- 踏上探索之旅,感受量子生物學的澎湃
- 中文版序 踏上探索之旅,感受量子生物學的澎湃
- 神秘的量子生命
- 文后
- 結語 遵從生命的法則,共建美好家園
- 10 戈龍戈薩的復活
- 09 門多塔湖的玻璃梭鱸和黃石公園的灰狼
- 08 動物世界的“癌癥”
- 07 塞倫蓋蒂的邏輯
- 06 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 第三部分 塞倫蓋蒂法則
- 05 癌癥是什么
- 04 膽固醇的故事
- 03 調節的普適法則
- 第二部分 生命的邏輯
- 02 生態學
- 01 身體的智慧
- 第一部分 萬物有法
- 引言 正在到來的生物學第二次革命
- 中文版序 大象和細菌受同一自然法則制約
- 引語
- 獻給
- 贊譽
- 生命的法則
- 圖片來源
- 參考文獻
- 后記
- 未雨綢繆:倫理還是監管
- 未來的未來
- 基因編輯進化論
- 意想不到的突破
- 05 未來,和未來的未來
- 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 超輕量級選手
- 顛覆和被顛覆
- “神話”蛋白
- 開源破牢籠
- 04 編程時代
- 20年的獨角戲
- 基因組手術三件套
- 里德先生的煩惱
- “缺啥補啥”遇到的新問題
- 03 黃金手指
- 絕望后的希望
- 成也病毒,敗也病毒
- 基因入藥
- 讓人生病的基因
- 02 給基因動手術
- 中心法則
- 雙螺旋
- 圍獵遺傳因子
- 種豌豆的神父
- 達爾文的麻煩
- 01 基因的秘密
- 掃碼關注“湛廬教育”
- 前言 基因編輯:連接歷史和未來
- 推薦序二 好科普如清泉
- 推薦序一 科學的故事之旅
- 贊譽
- 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
- 贊譽
- 推薦序一 科學的故事之旅
- 推薦序二 好科普如清泉
- 前言 基因編輯:連接歷史和未來
- 掃碼關注“湛廬教育”
- 01 基因的秘密
- 達爾文的麻煩
- 種豌豆的神父
- 圍獵遺傳因子
- 雙螺旋
- 中心法則
- 02 給基因動手術
- 讓人生病的基因
- 基因入藥
- 成也病毒,敗也病毒
- 絕望后的希望
- 03 黃金手指
- “缺啥補啥”遇到的新問題
- 里德先生的煩惱
- 基因組手術三件套
- 20年的獨角戲
- 04 編程時代
- 開源破牢籠
- “神話”蛋白
- 顛覆和被顛覆
- 超輕量級選手
- 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 05 未來,和未來的未來
- 意想不到的突破
- 基因編輯進化論
- 未來的未來
- 未雨綢繆:倫理還是監管
- 后記
- 參考文獻
- 圖片來源
- 生命的法則
- 贊譽
- 獻給
- 引語
- 中文版序 大象和細菌受同一自然法則制約
- 引言 正在到來的生物學第二次革命
- 第一部分 萬物有法
- 01 身體的智慧
- 02 生態學
- 第二部分 生命的邏輯
- 03 調節的普適法則
- 04 膽固醇的故事
- 05 癌癥是什么
- 第三部分 塞倫蓋蒂法則
- 06 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 07 塞倫蓋蒂的邏輯
- 08 動物世界的“癌癥”
- 09 門多塔湖的玻璃梭鱸和黃石公園的灰狼
- 10 戈龍戈薩的復活
- 結語 遵從生命的法則,共建美好家園
- 文后
- 神秘的量子生命
- 中文版序 踏上探索之旅,感受量子生物學的澎湃
- 踏上探索之旅,感受量子生物學的澎湃
- 引言 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生命
- 動物大遷徒
- 萬物背后的量子真相
- 知更鳥是如何感知方向的
- 形形色色的量子現象
- 第一部分 生命科學的前世今生
- 01 生命是什么
- 活力論
- 機械論
- 生命科學新發現
- 量子力學,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 量子生物學的興起
- 來自有序的有序
- 生命是量子的
- 02 酶是生命的引擎
- 生死攸關的酶
- 蝌蚪的尾巴哪去了
- 一場精心編排的分子舞蹈
- 呼吸酶與呼吸作用
- 量子思維,認識酶的關鍵
- 來自量子世界的魔法
- 第二部分 量子世界中的生命
- 03 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節拍
- 雙縫實驗,切中量子力學的內涵
- 脆弱的量子相干性
- 神奇的葉綠素
- 光合作用中的量子計算機
- 04 小丑魚“聞出”回家之路
- 異常靈敏的嗅覺
- 我們是如何聞出味道的
- 形狀模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 振動模型,臭雞蛋的味道是78太赫
- 鼻子之爭
- 刷卡模型,嗅覺的量子計算
- 05 帝王蝶與知更鳥的磁感應
- 帝王蝶的遷徙之謎
- 知更鳥的指南針
- 量子自旋與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自由基和方向感
- 06 量子基因
- 遺傳,高精度的復制
- 突變,美麗的錯誤
- 基因編碼
- 基因突變是量子躍遷嗎
- 07 心智之謎
- 意識是什么
- 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 人腦就是量子計算機
- 微管理論
- 離子通道
- 08 生命的起源
- 米勒-尤里實驗
- 生命不是偶然的
- RNA世界假說
- 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生命
- 量子相干性,生命起源中的重要角色
- 結語 我們一定會創造出遵循量子理論的新生命
- 量子生物學的新發現
- 尋找生命的原動力
- 風暴邊緣上的生命
- 量子生物學的力量
- 從頭開始制造生命
- 理解生命,創造生命
- 后記 量子生命
- 量子生命
- 譯者后記
- 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
- 獻給
- 前言
- 引言 適應意味著什么
- 自然選擇是如何起作用的
- 棘手的進化適應概念
- 為什么人類進化史很重要
- 為什么進化對現在和將來也很重要
- 第一部分 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 01 直立猿
- 02 南方古猿
- 03 最早的狩獵采集者
- 04 冰河時代的古人類
- 05 有文化創造力的智人
- 第二部分 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
- 06 進步、失配和不良進化
- 07 失樂園
- 08 身體的穿越
- 第三部分 當下與未來
- 09 能量太多的惡性循環
- 10 用進廢退
- 11 新奇和舒適背后的隱患
- 結語 用進化邏輯創造人類健康的美好未來
- 尾聲 “種咱們的園地要緊”
- 譯者后記
- 圖片出處
- 人類起源的故事
- 大衛·賴克
- 贊譽
- 推薦序一
- 推薦序二
- 中文版序
- 引言
- 第一部分 人類的歷史深處
- 01 我們是誰
- 02 尼安德特人
- 03 丹尼索瓦人
- 第二部分 人類的演化之路
- 04 “幽靈人群”
- 05 現代歐洲的形成
- 06 碰撞中誕生的印度
- 07 追尋美洲原住民的祖先
- 08 東亞人的基因組起源
- 09 不可或缺的非洲人類史
- 第三部分 顛覆性的基因組
- 10 基因組中的不平等
- 11 基因組中的種族和身份
- 12 古DNA的未來
- 致謝
- 圖片注釋
- 譯者后記
- 出版說明
- 極端生存
- 前言 海洋史詩,一場極端生命的生存大戰
- 01 早期之最:環境紅利,多細胞生物如何戰勝微生物
- 充滿毒害的早期環境孕育的第一個生命
- 大氧化事件,讓生命不得不找到新出路
- 古菌,生命史上最堅強的極端生物
- 寒武紀大爆發,微生物一躍成為多細胞物種
- 空桶理論:多樣且荒誕的“暴走”生物
- 自然的歷史:從開始并不能預測結束
- 競爭,讓生命的多樣性極速衰減
- 02 古老之最:億萬年的活化石,核心結構戰勝演化競賽
- 三葉蟲時代,統治長達2億年
- 珍珠鸚鵡螺,“封閉在潛水艇中”的捕食之王
- 鱟,存活至今的“外星生物”
- 由盛轉衰,最后的三葉蟲
- 腔棘魚,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頜的出現,使鯊魚逆襲至霸主之位
- 演化只會獎勵短期成功
- 03 微小之最:細菌,一夜間改變海洋生物的大局
- 多勝繁星,地球仍是微生物的世界
- 小包裝:生物不過是一個個肉質冰山
- 小而多:一億億億個原綠球藻組成的氧氣引擎
- 不挑食:只要大小合適,什么都能吃
- 微生物的食物鏈
- 只能被病毒基因殺死
- 殺死贏家,地球上賭注最高的競賽
- 04 深水之最:要么是殺手,要么是拾荒者
- 深海熱泉,深海里的“房東”
- 巨型管蟲,細菌最顯眼的獲益者
- 落鯨的綠洲
- 食骨蠕蟲,活在骨頭上的僵尸生物
- 反其道而行之,解決深海的氣壓難題
- 潛水的古怪傳統:深海泡沫塑料的樂趣
- 深海人造黃油
- 大王巨足蟲,深海巨人
- 大王烏賊與大王酸漿魷,龐大的頭足動物
- 發光,生物的“魔法燈”
- 群星閃耀
- 05 淺水之最:腹背受敵,生存的關鍵來自平衡上下兩方的危險
- 流線型海膽,活過脫水與競爭的贏家
- 住在離海最遠的地方
- 合作共贏的生態系統
- 紅樹林,唯一在海水中存活的植物
- 彈涂魚,離開水的魚
- 中潮帶,致命的中土
- 海岸上的怪物
- 貽貝海灘
- 海岸低處的生命地毯
- 海葵的“刺客”之歌
- 沒有外殼的海蛞蝓,全靠毒素護身
- 生命在海洋邊緣,生物壓力與環境壓力并存
- 06 長壽之最:占盡體型優勢,甚至可以逆轉新陳代謝
- 碳齡測試,探秘海洋生命的繁衍規律
- 弓頭鯨,體型巨大的長壽紅利
- 海龜,只要跨過幼年死亡的坎
- 黑珊瑚,將新陳代謝減緩至蠕動般的節奏
- 燈塔水母,不斷返老還童
- 長者之村,離不開珊瑚礁和潟湖的成就
- 07 速度和旅程之最:快可逃生,遠為覓食
- 鯡魚,海中最快的游泳運動員
- 旗魚,每小時130公里的“風帆”
- 飛快進食,絕不放過一閃而過的獵物
- 飛魚,一次性逃生性質的短暫飛行
- 跳躍的海豚和帶疙瘩的鰭,最經濟的進化
- 飛行的魷魚,擁有最棒的噴射推進器
- 龍蝦跳,甲殼動物的條件反射
- 槍蝦,最快的反應速度
- 長跑高手:鯨魚8000公里的偉大遷徙
- 信天翁,滑翔多于飛翔
- 08 高溫之最:基因、體型、新陳代謝速率,重塑自我的3個核心
- 每天都是水深火熱
- 龐貝蟲,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嗜熱生物
- 中脊盲蝦,沒有眼睛卻可以“看到”熱浪
- 棄車保帥,珊瑚的高溫之劫
- 預測珊瑚會遇到的麻煩
- 奧弗島耐熱珊瑚,從60種基因到250種
- 紅海里的耐熱共生藻
- 小頭鼠海豚,從冰河物種跨越至熱水生存專家
- 溫度再升高一度,也是致命威脅
- 09 低溫之最:兩大利器,巨大體量與堅實的防御機制
- 獨角鯨,生長在極寒之地的神秘獨角巨獸
- 海獺存活的兩大黃金標準
- 南極冰魚,演化出抗凍蛋白
- 南極磷蝦,眾多南極食物鏈的基礎
- 被錯殺的小鳁鯨
- 來自冷水的能量
- 玻璃海綿,用骨架傳遞光線
- 海上通道,通往外來之路
- 10 古怪家庭之最:自然只關心繁殖結果,不關心繁殖工具
- 小丑魚,尾巴一扭改變性別
- 魚,每一只都是雌性
- 磯沙蠶,斷身產卵
- 海洋爸爸們的育兒故事
- 孕育子女的海馬爸爸
- 雀鯛,嚴格的軍官爸爸
- 象海豹,只有排名前五才有資格做爸爸
-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犧牲生命換取孩子未來的母親
- 海鞘的裂土而治
- 幸福的家庭也沒什么共同之處
- 結語 海洋生命的窘境
- 后記 讓我們的未來與海洋生命共存
- 致謝
- 創造的本源
- 引語
- 文前
- 插圖
- 一 創造從何而來
- 1 創造是什么
- 2 篝火,開啟創造的契機
- 3 語言,創造的真正源泉
- 4 嶄新的原創方式帶來創新
- 5 審美驚喜, 標志性特征觸發感悟
- 二 什么阻礙了創造
- 6 人類極端中心主義
- 7 重科學而輕人文
- 三 什么促進了創造
- 8 終極因: 人類通過思考來實現生存
- 9 基巖: 科學與人文融合的三種方式
- 10 突破: 人類物種變得越來越統一
- 11 遺傳文化: 基因與文化協同進化的獨特模式
- 12 天性: 四個層面的改變釋放創造力
- 四 自然給創造靈感
- 13 自然為母: 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 14 獵者凝神: 天人合一的極樂境界
- 15 花園繁盛: 人類追尋的精神家園
- 五 科學與人文的融合
- 16 借助隱喻: 施展語言的魔法
- 17 尋找原型: 人類共同情感的基礎
- 18 探索荒島: 發掘相融的創造力
- 19 運用諷刺: 贏得思想的勝利
- 20 重振哲學: 迎接第三次啟蒙
- 參考文獻
- 人類存在的意義
- 測試題
- 第一部分 我們存在的理由
- 01 何謂“意義”
- 02 解開人類之謎
- 03 我們的內心沖突
- 第二部分 知識大融通
- 04 新啟蒙運動
- 05 人文科學的重要性
- 06 社會演變的驅動力
- 第三部分 人類之外的世界
- 07 迷失于信息素世界
- 08 超個體
- 09 為何微生物統治了宇宙
- 10 外星人的肖像
- 11 生物多樣性的崩塌
- 第四部分 心靈的幻像
- 12 本能
- 13 宗教
- 14 自由意志
- 第五部分 人類的未來
- 15 在宇宙中孤獨并自由著
- 附錄
- 譯者后記
- 延伸閱讀 更新時間:2021-03-27 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