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睿文館)
- (美)詹姆斯·沃森
- 1140字
- 2019-08-09 15:08:42
前言
本書記述的是闡明基本遺傳物質DNA結構的故事,其筆法在各方面都是獨特的。沃森約我寫前言,對此我深感榮幸。
首先,此書在科學價值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克里克和沃森發現了DNA的結構,這一發現及其以后在生物學方面引起的影響,乃是20世紀科學界重大的事件之一。受其鼓舞開展的科研項目,數量之大是十分驚人的。這項成果促使生物化學發生了一場革命,而生物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使科學改觀的學科。我和其他人一直在敦促作者撰寫他的回憶錄,因為很多事情他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我們知道這些事件對于撰寫科學史又是何等重要!書寫成以后,其內容大大超出了預料。尤其是后面幾節,簡直就是一部結構嚴謹、情節動人的劇本。它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情節逐步推向全劇的高潮。我不知是否還有別的著作能夠使讀者如此休戚相關地與研究者一道分擔他的疑慮、分享他的奮斗和最后勝利的喜悅。
同時,書中記述的故事又深刻說明了研究工作者可能陷入的進退維谷的處境。他知道有個同行在某個問題上已經工作了多年,并且積累了大量難得的資料,因為知道成功就在眼前,這些資料并未公開發表。他看到過這些資料,并有充分理由相信,他想象中的一種新研究方法,或者說僅僅一種新觀點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提出同對方合作,可能會被認為是想撈一點外快。他應該單槍匹馬地去干嗎?很難判斷一個重要的新觀點究竟真的是一個人獨出心裁想出來的,還是在同別人交談中不知不覺吸收來的。鑒于這種困難,在科學家中間逐漸形成一種不成文的默契,大家不去侵犯同行在某個研究領域中的選定課題。但是,有一定的限度。當競爭不止來自一個方面的時候,就不能再躊躇不前了。在解決DNA結構的過程中,這種進退維谷的困境顯得尤為突出。由于考慮到倫敦國王學院(KCL)的威爾金斯長期耐心的研究,以及劍橋的克里克和沃森最后出色地并很快地解決了DNA的結構問題,1962年在頒發諾貝爾獎時,才使所有與此有關的人皆大歡喜。
最后,本書不僅講了科學,也講了人。從故事中可以看到,歐洲特別是英國給一個來自美國的年輕人留下的印象。作者善于用佩皮斯式的坦率筆法進行寫作。書中涉及的人們應該以一種諒解的精神閱讀此書。請記住,他的這本個人記述并不是一部歷史,而僅僅是對歷史有點貢獻的一種自傳式作品。這部歷史總有一天要寫出來的。正如作者本人所說,此書乃是印象記錄,并非歷史事件紀實。事實上,很多事情比他那時看到的要復雜,而當事者的動機比他想象的要單純得多。但是,必須承認作者對人類弱點的直覺洞察力確實入木三分。
作者曾將手稿給我們幾個書中涉及的人閱讀。凡是與歷史事實不符之處,我們都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但以鄙人拙見,此書不宜修改太多。因為以生動活潑和坦誠直爽的筆調記錄下來作者當時的印象是此書趣味盎然的根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