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包裝食用油消費的季節性和區域性特征
(一)小包裝食用油消費的季節性
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的需求彈性小及是生活必需品的特征,還決定了它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福利產品。理論上說,每個家庭每個月的吃油量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可是,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月銷量卻有明顯的波動。企事業單位在每年重要的節慶日都會發放福利,小包裝食用油是最重要的福利產品之一。最初,在大家都在吃散油,還沒有小包裝食用油消費習慣的時候,金龍魚就選擇了福利團購渠道打開了小包裝食用油市場。魯花初入市場時,也是選擇福利團購渠道打開了價格較高的小包裝花生油市場。龍大要做全國性市場,也著力于通過從魯花挖人來搶福利團購市場。時至今日,福利團購仍然是多數小包裝食用油廠家必爭的重點市場。
小包裝食用油的銷售旺季集中在1月、9月、10月、12月,即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元旦、中秋、國慶和春節。零售價格較高的油種(如山茶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與價格較低的油種(如調和油、大豆油)相比,更容易受福利團購銷售旺季的影響。
另外,中、西部內地市場的淡旺季之分要比東、南部沿海市場明顯得多。西北、西南地區市場的福利團購性質最強,其次是東北、華中地區,再次是華東、華北地區,華南地區的季節性最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各單位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發放超市購物卡的方式提供福利,福利團購市場慢慢淡化。
(二)小包裝食用油消費的區域性
大體上說,食用油的消費習慣是:東北主要消費大豆油,華北主要消費大豆油、花生油,華東主要消費大豆油和調和油,華南沿海主要消費調和油和花生油,長江流域主要消費菜籽油和山茶油,西北主要消費菜籽油和胡麻油。
食用油的這種區域性消費習慣是由歷史和經濟兩個因素決定的。
歷史上,東北和華北是大豆的主產區,山東、廣東和廣西是花生的主產區,內蒙古和新疆是油葵的主產區,華南是油茶的主產區,長江流域和北方部分地區則是油菜的主產區,因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食用油消費習慣。
受國外廉價大豆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沖擊,中國的食用油消費結構開始了多元化的演變。大豆油由東向西席卷了半個中國的食用油市場,很多消費者都養成了以豆油或調和油(以豆油為主料)為主的消費習慣。同時,中國的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沿海地區的經濟要比內陸地區發達得多,因而沿海地區收入較高的居民開始更多地消費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橄欖油等新興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