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新鮮龍大油的機會
2008年,食用油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情大波動。在這一年里,無法規避原料成本風險的企業都面臨著經營困難。
沒有做套期保值的企業。大豆壓榨企業經歷過2004年的大豆風波,風險意識較強,基本上都做了套期保值。菜籽壓榨企業規模相對偏小,風險意識較差。例如,湖北荊州市的近20家菜籽油企業,除兩家企業未出現虧損外(一家做了套期保值,另一家見形勢不好及時拋售產品),其余企業全部凈虧損,虧損額最大的超過2000萬元。大豆壓榨企業,如果是以國產大豆為原料的東北油廠,日子過得也很艱難,因為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保持巨大的價差。
庫存積壓大但產品做不了套期保值的企業。例如魯花,受花生油較高庫存的拖累,成為2008年價格保持最堅挺的大油企,降價幅度也僅為10%左右。相對于市場上普遍在60~90元/5升的零售價來說,魯花99.9元/5升的定價仍然高高在上,魯花花生油的市場份額與同期相比大約下降了15%。
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日子過得滋潤的油企:龍大花生油、福臨門花生油和喜燕花生油都有很好的增長率。11月底,一級花生油的市場報價僅在11400元/噸左右。龍大無高庫存之累,借此時機大舉入市,擁有了新花生油低成本的巨大優勢。10月,龍大花生油改變了產品廣告訴求,由原先較虛的“天賜好油、自然健康”改成了務實的“當季新花生、新鮮龍大油”。這一廣告既用新鮮概念討好了消費者,又暗示了它有花生油采購的價格優勢。龍大花生油在央視黃金時段播放了新廣告,抓住機會向全國花生油市場進軍。龍大投資1.5億元的聊城花生油項目在2007年正式投產,年產能10萬噸,為龍大進軍全國市場在產能上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