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受用的記憶提升寶典
- 林彼得
- 1739字
- 2019-08-26 12:55:16
真的能過目不忘永久記住嗎?
受到“過目不忘”這個詞語影響,很多人會問,超級記憶法是不是可以過目不忘,是不是永遠不會遺忘?
其實,這是很多人對“過目不忘”的誤解,以為“過目不忘=一次記憶終身不忘”,實際上這個理解是錯誤的。過目不忘,正確的理解是指看一次就能記住,不需要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地復習,就能夠把原文準確地說出來,并不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類似這樣產生歧義誤解的詞語,還有“左右腦功能分工理論”,被誤解為左右腦是可以分開工作的,可以像單獨使用某一只手或一只腳一樣。其實并不是這樣,左右腦功能分工理論,只是告訴我們大腦不同部位的機能不同,并不是說可以單獨使用。所以,嚴格上來說“開發右腦、右腦訓練”都是不正確的表達,準確地說,應該是“全腦訓練、全腦開發”。
當然,通過比較有規律的復習,輕松做到長久記憶,是有可能的。首先必須了解遺忘規律。我們前面學習到,記憶是通過海馬體形成,最后轉入大腦皮層長時記憶的。大腦運作的過程是通過產生新的神經元鏈接來傳遞和交換信息的。
所以,如果復習的次數不夠,就是對大腦神經鏈的刺激不夠,那么一旦有新的知識進來,大腦忙著處理其他信息去了,原來的神經元細胞就會慢慢萎縮消失,信息就斷鏈了,就發生了遺忘的現象。
說通俗點,就是舊知識還未達到長時記憶,新學習的知識接踵而來,會干擾原來信息的記憶,就容易發生遺忘。
既然這樣,那我們該怎么辦呢?總不能慢慢復習,等復習到牢固記住了再學新的知識吧。據說世界每天產生的信息,能裝滿幾個國家級圖書館。學習速度本來就根本趕不上,哪里還能慢慢復習?
從這個角度看來,遺忘就成為人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了,想要長久記憶,就必須不斷刺激記憶的痕跡。但是這樣遙遙無期的復習,誰能受得了呢?不過,好消息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已經找到保持記憶的規律。因為他發現了遺忘的規律,并總結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按照他的遺忘規律曲線來進行復習,可以做到有效記憶。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必須注意的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用無意義的音節信息進行記憶實驗的。他在實驗中發現,剛記完的信息20分鐘后會遺忘掉將近50%,之后隨著時間推移,遺忘的速度越來越慢。如果一直不復習,從一周后開始到一個月,存留下來的記憶量會保持在21%~25%之間。
這令我想起帕累托的二八定律,是不是20%左右的信息是能夠一次性記住的,而另外接近80%的信息,是需要多次復習才能牢固記住的?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無依據的猜想罷了。而艾賓浩斯卻是做了實實在在的測驗,他在試驗中記錄下: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復16.5次;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復54次;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復8次。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能被理解的有意義信息更容易記憶牢固。
根據遺忘曲線,有人整理了“記憶復習時間規律”:在5分鐘后重復一遍,20分鐘后再重復一遍,1小時后、12小時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再重復一遍,就會記得很牢。
現實中,我見過很多人開始很熱衷于按照這個規律去復習,但是很少有人堅持到14天。因為如果每天新增加的知識都按這個規律復習,那么隨著復習量的增加,不用多久人就會扛不住了。
我個人實操過,比較有效的保持記憶的做法,是在記憶過程中就設置好充分的回憶線索。除了用快速記憶的方法,還可用多元方式強化記憶,做到在記憶之初就讓海馬體做好多條回憶線索。而且記完之后立即復習幾遍,基本上當時就能做到脫口而出對答如流的程度。至于后續的復習,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大部分人記憶的信息,往往有三個最主要用途:
一是應付未來某個時刻的應用(比如考試),這種信息的記憶,基本上只要在應用前復習好,用完就可以忘記了,不需要長期復習。
二是需要長期使用,比如記憶一些工作信息,然后每天都要用的。這種不用復習了,每天都在用就相當于每天都在復習。
三是間隔一段時間使用一次。這種情況,你只要在第一次記憶時做好充分的工作,以后再使用時復習幾次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按照14天復習規律去做。
我們日常記憶的信息,多數在以上三種情況的范圍內,是根本無須按照記憶復習時間規律來進行復習。即使有需要這么做,畢竟人也不是機器,很少有人能夠堅持下去。
因此,當你想要一勞永逸永不忘記時,先考慮一下,你記憶的目的是什么,依照科學合理的方式去復習和使用,才是最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