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是萬能的調味:跟Lisa老師學做心意美食
- SUKITCHEN酥廚藝生活匯
- 1380字
- 2019-10-21 12:23:01
螃蟹姜母鴨/傳入民間的宮廷御膳

鴨肉、老姜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加上新鮮螃蟹的鮮味加盟,各種藥材的香味滲透,這道湯聞了便提氣,喝下更是暖身,小火慢燉的鴨肉軟嫩、滋味十足,冬日里來上一碗,舒暢無比。
據(jù)《中國藥譜》和《漢方藥典》兩部專著記載,姜母鴨原來是一道宮廷御膳,后來流傳至民間,成為名菜。后人又加入了螃蟹一起料理,使傳統(tǒng)的姜母鴨展現(xiàn)出了新風味。
【制作方法】
1.鴨肉切塊焯水,再用冷水沖洗干凈,順便將鴨毛清除干凈。
2.多準備一些老姜,拍碎。用黑麻油加熱后放入老姜和鴨塊一起翻炒,炒香后,加入大量米酒和水,開始燉煮。
3.放入當歸、枸杞、黑棗、川穹、桂枝等溫性的中藥一起燉煮。同時加一點白砂糖,中和中藥的苦味。
4.燉煮后,再加入螃蟹一起煮,便成了美味滋補的螃蟹姜母鴨了。
【食材(4人份)】
鴨1只,螃蟹2~4只;
老姜10~12片、黑麻油1湯匙、米酒2杯、當歸2片、枸杞1湯匙、黑棗2顆、川穹4片、桂枝2枝等中藥,白砂糖2湯匙。
【Lisa老師小叮嚀】
關于鴨子
公鴨肉質較有彈性,母鴨肉質較為軟嫩,可根據(jù)喜好選擇。有的老店也會推出姜母雞,會選用比較滋補的烏骨雞。
關于高湯
若有人不喜歡姜的辛辣味,那就延長燉煮的時間。姜汁在煮過至少3小時以上,辣味就會消失。如果喜歡湯濃郁點,可以適當多放姜。另外,湯里的白砂糖也可以改成甘蔗,熬出的高湯除了中藥味之外,會有淡淡的甘蔗香。
關于蘸料
制作姜母鴨的蘸醬:將辣豆腐乳、醬油膏、辣椒醬、細砂糖放入果汁機中快速攪打20秒,打成泥狀后取出,再加入香油拌勻即可。
【知食傳統(tǒng)】
御膳?藥膳?切勿錯過的滋補湯品!
商代有位宮中御用名醫(yī)吳仲,利用麻油、燒酒再加上姜燉煮鴨肉,湯汁香而味鮮,甘甜中帶著些許姜的辛辣感,吃下之后可以提振精神,并且全身感到血氣通順,舒暢無比,被視為滋養(yǎng)進補圣品。后來流傳至民間,成為一道名菜。
現(xiàn)今的姜母鴨結合中醫(yī)陰陽調和的觀點,搭配多樣復方藥材、老姜、黑麻油,再以米酒提味,于是每到冬季,姜母鴨成為一道臺灣人非吃不可的溫補食品。姜母鴨這道菜中所用的熟地、當歸、川穹有補血活血功效,枸杞有補肝益腎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的效果,老鴨可以滋陰降火,老姜除腥熱身。因此姜母鴨妙就妙在氣血雙補的同時,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這道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
螃蟹姜母鴨來自臺灣南部屏東縣佳冬鄉(xiāng)沿海地區(qū),新鮮的野生青蟹加入姜母鴨中,竟意外激蕩出好滋味,進而創(chuàng)造出這道特色料理。也有人除了螃蟹之外,把草蝦等各式海鮮加到姜母鴨中熬煮,讓海鮮與鴨肉進行完美結合,讓湯頭更加圓潤甘甜。
【食材筆記】
大贊!養(yǎng)生的生姜料理
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調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配菜,除用作調料外,還可以用于藥療。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民間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家備小姜,小病不慌”等說法。
生姜甘辛而溫,具有散寒發(fā)汗、溫胃止吐、殺菌鎮(zhèn)痛、抗炎等功效,還能舒張毛細血管,增強血液循環(huán),興奮腸胃,幫助消化。鮮姜可用于“風寒邪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止氣、止嘔、祛痰下氣”。干姜適于“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消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傳統(tǒng)的姜母鴨選用三年以上的老姜母,因為姜屬性溫熱,而姜皮性涼,食用時,千萬不能削皮,要帶著姜皮一起烹調。烹煮姜母鴨時,將老姜拍碎后與麻油拌炒,拍碎的老姜比切片的更能釋放味道,這樣與性涼的鴨子造就了四季皆宜的滋補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