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要生定要死,看心轉移的方向
- 愛自己是一輩子的修行
- 素黑
- 947字
- 2019-01-03 15:50:11
學習轉向良善的心念,起碼可以讓當下好過一點。但愿每人內心開花,享受感動生命的美好,即使包圍著我們的是不時令人失望的世界。
每個人一生總會想過一兩次不如死掉算了。人生多舛,成長充滿著傷害,一時陷入極度負能量中,難免會想到極端。
自殺的報道時有所聞,包括學生、年輕情侶、病患。媒體報道的雪球式效應,容易讓陷入嚴重負面情緒者受到集體催眠的影響,尋死的印象在腦海形成具體的圖像,激增個案數字。
患上情緒病的人,特別容易在社會死亡意識強烈的負能量場下嘗試尋死。我們別只以選擇自殺者的“病態”角度掩蓋個案所帶出的赤裸問題。是什么讓他們那么孤獨無助呢?光是精神病嗎?還是他身邊“活壞”的人呢?
壓力大,受不了,了結吧。我相信,他們大多不是因為想不勞而獲或者不想挨苦的。只是在絕望當下,感覺沒出路,存在太虛無。不過更多的是,我們根本不清楚也不了解,更不會明白為何他們寧愿走上這條路。可能我們沒有走上,并非因為比他們正常或健全,只是我們有另一種選擇而已,正如他們的選擇一樣。
有人求生,有人求死,多少人在生死邊緣留守或徘徊?我們能做的,是在有生之時尋找愛,給予愛,多關心自己和身邊人,多想想別人。別等到人不在才茫然失落。感到被遺棄之苦的,不只是選擇了斷生命者,更多可能是留下來的人。
是活著還是逝去,是選擇還是絕路,都是孤獨的個人體驗,沒有人能替你決斷或經歷。
面對情緒困擾,最終該怪誰,是誰的責任?
要生要死,不管原因是什么,都是自己的選擇,不是命定的結果。人天生的品性、性格和心態是可以調教的,調教后世界便不再一樣,一切看心轉移的方向。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無污染的世界、童話里的生活,我們只能改善自己。沒錯,世界和人性不盡完美,美好的另一個卻也是事實。面向世界,面向自己,我們可以選擇愛或恨,結果可有天淵之別。不是說選擇了愛便不再痛苦,我們都知道愛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也是痛苦,但當下的感動,心眼打開看到的美善,是選擇恨者不可能體驗的。
痛苦可以助長恨,但也可播下更珍惜愛的種子。
我們可以保持覺知,守護良心和滋潤愛。先改變自己,世界自會改變,雖然不一定以我們希望的內容和方向呈現。學習轉向良善的心念,起碼可以讓當下好過一點。但愿每人內心開花,享受感動生命的美好,即使包圍著我們的是不時令人失望的世界。
愿已去的人安息,還在的人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