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方式:兒童繪畫心理分析與觀察指南
- 杭海著 杭大川繪
- 1464字
- 2019-01-10 17:29:09
上編/形態的研究
《粉紅琵鷺》(La spatule rosée)
[美]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 繪

《鳥》
大川 畫

有一天我給大川看美國畫家奧杜邦的鳥類畫冊,當得知書中的圖畫全是手繪的,大川驚訝得張大了嘴巴,難以相信是真的。
父親:這些畫畫得好嗎?
大川:太棒了!
父親:你也可以畫一只鳥試試。
大川:我可畫不了那么像,太難了。
父親:畫鳥的目的不是為了與真鳥一模一樣,而是要畫你的眼睛看見的、心里喜歡的,這樣你畫的鳥就是自己的鳥,與別人都不一樣,它才是最棒的。
大川獲得了信心,一會兒畫了左圖的鳥,鳥嘴里叼著蟲子,對稱的翅膀、鋒利的爪子、豐滿的尾翼、優雅的脖子……鳥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被描繪得準確而感性。對于兒童繪畫,我們不應該以像或不像作為判斷優劣的標準,與物象一模一樣,從來不是藝術價值的判斷標準,刻意地引導兒童做這方面的努力,一來不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二來對于兒童的感受力會造成致命的傷害,兒童在試圖做這種超越年齡的技術努力時更會導致嚴重的挫敗感。兒童繪畫的復雜性要求家長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趣味來評判其中的是非,多詢問、多鼓勵、多贊美的態度更能促使孩子有信心去嘗試各種方法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并從中獲得喜悅與自信。鼓勵兒童繪畫的目的大都不是為了使之成為職業畫家,而是幫助兒童以圖形的方式表達其內心世界及所見的周圍環境。在建構形態的過程中,兒童不僅學習了賦予思想、情感以具體可視形式的創造能力,同時也使情緒得到正常的宣泄。在處理某一事物或概念的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兒童得到了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自我教育;在遇到諸如如何表達“力量”“速度”這樣的抽象概念時,兒童學會了簡化與變通。通過繪畫這種感性的表達方式,孩子與家長有了深入交流與理解的可能性……所有這些都是塑造一個具有創造能力與適應能力的未來公民的必要因素,而這一切都是從孩子在紙上畫下第一條線開始的。
《太極拳》大川 畫/五歲
太極拳的動作剛柔相濟、變幻莫測,五歲時大川以極簡而稚拙的筆法生動地表達了一個個太極拳動作的瞬間意象。面對太極拳一系列復雜而連貫的動作,兒童究竟看見了什么,記住了什么,又是如何將其心理意象轉化為一個具有象征意義、形意兼備的簡化圖形?這樣的問題尚未有明確的答案,科勒(Walfgang K?hler,格式塔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曾說過,心理學還是一個娃娃

《生氣》《笑》《哭》
大川 畫/六歲

《念算術的人》
大川 畫/七歲

《再見的手》
大川 畫/六歲

《力量》
大川 畫/五歲
大川五歲左右畫的“力量”,以向外膨脹的曲線生動地展現了蓄于內而形于外的力量的視覺表現性

《玩滑梯》
大川 畫/五歲
滑梯上的孩子高舉雙手,表達了下滑時的歡快心情

《好人正在吸壞人的能量》
大川 畫/五歲
“好人”在車中以一種復雜的過濾裝置將“壞人”的“能量”吸入車內

《手術》大川 畫/五歲
大川描繪的手術室的場景:用一根豎線將手術區域與外面分開,手術室四位大夫在給病人做手術,室外有的大夫在觀察心電圖,有的大夫送來了鮮花……對復雜關系的控制與處理需要勇氣、耐心與變通等素質,在這一點上,圖形關系與社會關系是一樣的,兒童繪畫的自我教育是方方面面的

《楊過與小龍女》大川 畫/四至五歲
四至五歲時的大川畫的楊過與小龍女,右邊是小龍女(以衣服上的一朵花表示其女性特征),左邊是楊過。值得注意的是楊過的斷臂的表現,大川以有體量感的肯定線條來表現楊過的左臂,而用幾根疏散游離的線條來表達斷臂后空洞的衣袖所呈現的不確定的視覺感受。這一例子生動地驗證了事物或事件的心理意象與其視覺形式的同一性

《船與海豹》
大川 畫/五歲

《線條》
大川 畫/兩歲
大川精神集中時畫的線條,肯定而富有張力

《線條》
大川 畫/兩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