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方式:兒童繪畫心理分析與觀察指南
- 杭海著 杭大川繪
- 875字
- 2019-01-10 17:29:09
前言
很久以來,學習繪畫都是中國年輕家長培養孩子成材或陶冶其情操的重要途徑,每天傍晚,無論寒冬還是酷暑,許許多多年幼的孩子剛放下書包,就又背起畫夾隨家長去訓練班學畫。我本人由于有繪畫的背景,常常被有孩子的朋友問及繪畫的事情,孩子畫的“像”與“不像”一直是家長們焦慮的核心,無數有天分的孩子就在這一標準下遭受或正在遭受毀滅性的摧殘。
1994年的冬日我兒大川出生,使得我有機會去持續觀察一個孩子較為完整的繪畫歷程,通過大川的繪畫與視知覺理論的平行比較,我深切地意識到兒童繪畫與兒童心智發展的同一性,以及兒童繪畫在開發兒童創造性思維與藝術氣質方面無可估量的作用。
通過兒童看似隨意的涂鴉,我們不僅能了解此刻孩子在想些什么,過去經歷了什么,甚至能夠知道未來孩子將成為什么。兒童繪畫不再被視為瞎涂亂抹,而應看作最具感性的心智記錄。對兒童繪畫做心智與視知覺方面的分析,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智力與情感的發展狀況以及圖形生成及發展的一般規律,使得家長能夠對孩子的繪畫及其繪畫老師的教學方法有一個評估的基本依據,以避免其過度的熱情加上對老師的盲目信任而給孩子的感覺、思維和情感造成長期的、潛在的、不可逆轉的傷害。通過我所接觸的許多藝術與設計專業的學生,我曾屢屢見識到這種自幼年起烙下的感知創傷的潛在面積及深度。
鼓勵孩子畫畫的目的向來不是單一的指向未來的畫家,而是對孩子心智的健康發展投注更多的了解與關愛,對孩子的情感與人格投注更多的理解與尊重。基于以上想法,我對大川七歲以前的作品進行了分類與研究,這種極端個別性的取證與研究不可能導致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理論普適性,加之我在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素養的淺薄,使得我的目標遠遠超越了我的學識范圍,于是我換了一種行文的方式:以一個父親的眼光與經歷來描述一個普通孩子的涂鴉所帶來的問題、發現,以及某種程度的思考。
如果一位家長在讀完本書之后,不再嘲笑孩子將雞畫成了鳥,不再為孩子在白墻上畫了一個小人而大發雷霆,并從此不再胡亂丟棄孩子的作品,而是奉為至寶,那就意味著在這個充滿誤解與偏見的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幸運的孩子。
《拿冰淇淋的小孩與狗》
大川 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