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的解析
-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2306字
- 2019-01-03 17:56:20
四、為什么醒后會忘記夢

掃一掃,收聽有聲版
眾所周知,夢在早晨會漸漸褪去。當然,我們能回憶起夢,我們只能在醒來后通過回憶了解夢境。但我們常常有這種感覺:我們只能記住夢的一部分,而夜晚的夢遠比我們記住的更加豐富。我們也會發現,早晨還記憶猶新的夢,經過白天會慢慢被忘記,最后只留下一些記憶的碎片。我們經常意識到做了夢,卻不記得夢的內容。我們也普遍接受了這一事實——夢容易被遺忘。所以我們做了夢卻在早晨記不得夢的內容,或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夢,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也有完全相反的情況,有些夢在記憶中經久不衰。我曾經分析我的病人在25年前或者更早時候做的夢。我自己也記得一個夢,至少是37年前做的,但我至今記憶猶新。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事實,目前尚未得到解釋。
對夢的遺忘問題分析得最為詳細的是斯頓培爾。顯而易見,夢的遺忘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斯頓培爾認為這不是一種原因造成的,應將其歸于多種原因。
首先,在清醒狀態下引起遺忘的所有因素也會引起夢的遺忘。在清醒狀態下,我們通常很快忘記大量的感覺和知覺,原因是它們太微弱而不值得記住,并且它們激發的情緒太微弱。很多夢意象也是如此,太微弱的夢意象會被遺忘,而它們附近的較強意象就會被記住。然而,強度不是決定夢意象是否可以被記住的唯一因素。斯頓培爾和其他一些作者(卡爾金斯)都承認,一些鮮明的夢意象也經常被迅速遺忘,很多暗淡和無意義的意象卻會被記住。其次,在清醒狀態下,我們容易忘記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容易記住反復發生的事情。而大多數夢意象是獨一無二的經歷,這一事實也解釋了夢被遺忘的原因。第三個原因更為重要。為了使感覺、表象、想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被記住,它們不應該是分離的,而應該是恰當地聯結在一起。如果將一句詩的詞打亂并隨機組合,它就很難被記住。“將單詞進行適當、有意義地排列,詞與詞之間就會相互輔助,形成整體,整個句子就會產生意義,從而容易被記住并且持久地存于記憶之中。通常,矛盾的內容和雜亂無章的內容都很難被記住。”大多數夢都缺乏意義和條理。夢本身就不易被記住,而且通常很快分解成碎片而被忘記了。然而,拉德斯托克的觀點與以上結論并非完全一致,他認為我們最容易記住的正是那些最奇特的夢。
斯頓培爾認為,由夢與清醒狀態的關系而產生的其他因素對于夢的遺忘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在清醒意識下夢容易被遺忘,顯然是上述事實的另一個說法——也就是說,夢幾乎不會從清醒生活中選取有序的記憶,只會選取一些細節,這些細節脫離清醒狀態下賴以回憶的精神聯系。因此,夢在心靈的精神系列中沒有立足之地。夢缺乏幫助記憶的東西。“如此看來,夢的結構就像從我們精神生活的土壤層升起,像天空的云在我們的精神空間飄揚,隨著第一縷清醒生活的空氣迅速消散。”醒來以后,真實世界立即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很少有夢意象能夠抵擋住這股力量,這個事實加速了夢的遺忘。夢意象在新的一天的印象面前消失,如同太陽升起群星消失。
最后,我們應當記住,大多數人對夢沒有多少興趣,這也導致了夢的遺忘。如果一個人關注自己的夢一段時間,或者對夢特別感興趣,通常會發現在這段時間做的夢比平時更多,這意味著他更容易、更頻繁地記住了自己的夢。
博納特里(Bonatelli)曾在斯頓培爾的理論的基礎上補充了兩個夢的遺忘的原因:第一,睡眠狀態下的總體感覺與清醒狀態下的總體感覺之間的不同,不利于兩者的相互再現;第二,夢中材料的不同排列使得清醒意識難以解釋夢[白里尼(Benini)引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以上原因都說明夢容易被遺忘,但是正如斯頓培爾所指出,實際上有很多夢可以保留在記憶之中。很多人試圖研究和制定有助于記住夢的規則,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這方面仍然面臨很多困惑。與夢的記憶有關的某些特性近來受到了特別關注:例如,我們在早晨已經忘記夢,但到了白天的某個時候,偶然觸及到已經遺忘的夢內容,我們又記起這個夢(拉德斯托克、蒂茜)。但對于是否能回憶起整個夢,存在很多非議,所以批評者認為這沒有多少價值。因為記憶會遺漏大量夢內容,我們不免懷疑記住的夢內容是否已被歪曲。
斯頓培爾也曾質疑過記憶對夢的再現的準確性,他說:“因此,清醒意識在回憶夢境時,很容易不自覺地摻入很多內容。人們以為夢到了一些內容,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夢到這些。”
杰森特別強調了這一點:“此外,在研究和解釋連貫的、合乎邏輯的夢時,有一點我們以前很少注意,所以我們必須牢牢記住:回憶夢時,我們幾乎總是會歪曲事實,我們會不自覺地、無意識地填補夢意象的空隙。而實際上,很少有、也許幾乎沒有任何夢如同記憶中的那么連貫。即便是最尊重事實的人,在講述夢的時候,也難免會有所夸張和修飾。人的心靈有一種以關聯的方式感知任何事物的強烈傾向,導致在回憶時會有意地將或多或少不連貫的夢銜接起來。”
艾格斯(V. Eggers)曾發表過觀察結果,雖然毫無疑問是他自己的結論,但簡直和杰森的看法一樣。他說:“……對夢進行觀察會面臨極大的困難。避免犯錯的唯一方法是,將剛剛體驗和察覺到的夢內容立即記在紙上,否則很快會遺忘全部或部分的夢內容。遺忘全部內容并不嚴重,遺忘部分內容卻是不可靠的,因為我們在敘述尚未忘記的夢內容時,很可能會根據想象補充記憶中的支離破碎的片段……我們不自覺地變成了藝術家。描述的故事,經過一次次重復后,就會讓我們相信故事就是事實……”
施皮塔(Spitta)也有類似的看法,他似乎認為只有嘗試復述夢的時候,我們才會對松散的夢元素加以整理。“我們把并列的碎片串聯起來;也就是說,我們為缺乏邏輯的夢建立了邏輯關系。”
因為記憶的可靠性只能通過客觀方式得到驗證,而夢是我們的個人經歷而且追溯夢的唯一來源是我們的回憶,所以無法對夢進行客觀驗證。那么我們對夢的回憶有何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