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批評下屬也要有限度
——超限效應

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魏源《籌海篇·議守上》

【導讀】

馬克·吐溫有一次聽牧師演講,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很好,打算捐款;10分鐘后,牧師還沒講完,他卻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在牧師終于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于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對方心理煩躁或逆反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在這里,超限效應反映出了講話者在表達時不注意方式方法,沒有很好地把握“度”,同時沒有換位思考對方的感受,而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領導力修煉】

修煉領導力,批評下屬時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無端苛責。當下屬沒有按要求完成工作時,或者他的工作沒有邏輯性,讓人無法理解時,領導者的應對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有天壤之別。

作為領導,如果這時對下屬劈頭蓋臉地一頓臭罵,之后簡單地要求他返工,而沒有向其提供任何指導和幫助,下屬既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又在情感上遭受到了打擊,可想而知,下屬根本不可能達到應有的要求。

成功的領導者應明白自己批評下屬時,最根本的目的是“消除過失,而保護個人”,即糾正員工的不當行為,避免攻擊他的人格缺陷及他的個人價值。因此,有效批評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指責行為,尊重個人”。所以,批評下屬時首先要明白下屬的問題出在哪里,對他提出嚴肅批評,并給以指導,同時還要記得給予鼓勵,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煉領導力,批評下屬時就要把握好“度”,切不可適得其反。

德謨克利特曾說過:“當人過度的時候,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這實際上告訴了我們一個哲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把握“度”,適度則成,過度或者不及都不成。

在一個制造企業里,每次生產會議上,廠長都會將生產看板敲得震天響,對著底下的一群干部一通指責:為什么優良率沒有達標?為什么工單沒有結案?為什么那么多的員工違章操作?為什么車間環境那么臟亂?還能不能干啊,干不了就走人啊,等等,諸如這樣的問題反復講個沒完。下面的員工全都耷拉著腦袋,思緒不知在哪里游蕩,他們對這種批評早就產生了免疫力。

領導者在批評下屬的時候,要把握好“度”,因為下屬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批評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在于對方能否從中感知到自己的錯誤,受到啟發,關鍵是下屬的個人主觀感受。如果他的感受是“消極的”“被否定的”“被貶低的”,那么,只會收獲相反的結果——敵對、反感,甚至無視領導批評。

修煉領導力,批評下屬時要學會運用“互惠定律”。希望別人做好的同時,首先考慮自己是否做得足夠好,是否讓對方滿意。領導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必要的行為約束、批評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需的,但是在嚴格要求下屬的同時,還要做到勇于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率先垂范、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延伸閱讀】

“超限效應”告訴我們:在批評中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能讓對方產生反感和敵對的情緒,特別是作為領導者,要想讓人們去做自己想讓他們做的事情,而且要保證他們非常樂意去做,在批評下屬時,把握適度原則更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個度,即圣賢所提倡的“中庸”。凡事過猶不及,我們做事也好,說話也好,都需要有一個分寸,這個分寸就是“度”。當把握好這個度時,那么自己的言談舉止都將是非常得體的;如果超過了這個度,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分寸,不但事情辦不好,還會落一個貽笑大方的下場。

然而,針對這個“度”,其實也沒有什么統一的標準。這個“度”是隨地點、時間、對象的轉變而隨機變換的。在這一場合,自己的舉止符合這個“度”,但換了另外一個場合,同樣的舉止就可能違背了這個“度”。要想真正把握好這個“度”,就必須學會隨機應變,權宜處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岳阳县| 肥城市| 陕西省| 平罗县| 原阳县| 呼伦贝尔市| 大庆市| 边坝县| 儋州市| 金湖县| 丹巴县| 城步| 余干县| 弥勒县| 昆山市| 天镇县| 开封市| 彩票| 阿克陶县| 博爱县| 会东县| 本溪| 墨脱县| 安平县| 循化| 凤冈县| 金塔县| 玛纳斯县| 石林| 华蓥市| 满洲里市| 阳曲县| 庆阳市| 大冶市| 扎鲁特旗| 临夏市| 惠来县| 汤原县| 基隆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