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八觀①第十三(2)

  • 管子
  • (春秋)管仲
  • 3532字
  • 2013-10-07 15:31:54

察看災(zāi)年饑荒的情況,核算從軍服役的人數(shù),觀察樓臺亭閣的修建,計算財政開支的花費,虛實之國,就可以分別出來了。一般占有萬戶人口的農(nóng)村,可耕種之地,有方五十里就夠了。不到萬戶的,可以包含進去山澤之地;超過一萬戶的,則要把山澤排除。那種土地均已開辟,而人民仍無積攢的國家,是因為國家小而田地少;土地只開辟一半,而民有存糧、粟米富有的國家,是因為國家大而田地多。國家雖大而荒地沒有開辟,是因為君主追逐財貨而臣民好利的原因;土地開辟雖多而人民糧食不夠,是因為朝廷賦稅沉重,人民出售存糧的原因。所以說,糧食出售遠達三百里,這個國家的存糧就不足一年之用;糧食出售遠達四百里,這個國家的存糧就不足半年之用;糧食出售遠達五百里,民眾就面有饑饉了。一個國家,莊稼減收三分之一,叫作小兇年;三個小兇年等于一個大兇年。大兇年百姓就有餓死在路上的了。一國有十分之一的人服役,就要有十分之三離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莊稼也就要減收三分之一。莊稼減少三分之一的收成,而又沒有以前的存糧,這樣,路途上就會有無人掩埋的尸體。抽十分之一的人去從軍,接連三年不放松,又沒有囤積的糧食,百姓中就有人買賣兒女了。所以說:山林盡管離京城很近,草木雖然茂盛,官室的建筑依然一定要有限制,封閉和開拓仍然一定要按時節(jié)。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大樹木不是一個人能采伐的,大樹木不是一個人能挪動的,大樹木不是一個人能輸運的,大樹木不是能加壓在薄弱的墻上的。所以說,山林雖然廣闊,草木雖然茂盛,禁止和開拓一定要按時節(jié);國家雖然充足富裕,金玉盡管多,宮室的修建一定要有限制;江海雖然遼闊,湖澤雖然廣大,魚鱉雖然很多,魚網(wǎng)的眼孔一定要有規(guī)則,捕魚的人不可能走一條財路而發(fā)財。這不是對草木有私心對魚鱉有偏袒,而是怨恨百姓放棄了糧食生產(chǎn)。所以說,古代君主嚴禁上山下海勞動,是為了讓百姓專注進行糧食生產(chǎn)。因為百姓沒有糧食就不能生存,糧食沒有土地就不能生長,土地沒有百姓就不能耕種,百姓不認真耕作,就無法獲得財物。天下一切財物的產(chǎn)生,是因為用力氣;力氣的產(chǎn)生,是因為身體勞動。因此君主用財物沒有限制,這就是讓百姓用力氣不停止。所以說,亭臺相望,上下就相互憎恨。百姓沒有余糧貯存,有禁就不一定能止;百姓中有餓死的人,作戰(zhàn)就不一定成功;路途上有無人掩埋的尸體,防守就不一定穩(wěn)固。有令不一定能行,有禁不一定能止,作戰(zhàn)不一定勝利,防守不一定穩(wěn)固,那么國家的敗亡就隨著而來了。所以說:考核災(zāi)年的饑饉狀況,總計當兵從軍的人數(shù),觀察亭臺樓閣的修建,計算國家財政的花費,國家的貧富情況就可明白。

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①,而治亂之國可知也。州里不鬲②,閭闬不設(shè),出入毋時,早晏不禁,則攘奪竊盜,攻擊殘賊之民,毋自勝矣。食谷水,巷鑿井,場圃接,樹木茂,宮墻毀壞,門戶不閉,外內(nèi)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鄉(xiāng)毋長游③,里毋士舍,時無會同,喪烝④不聚,禁罰不嚴,則齒長輯睦⑤,毋自生矣。故昏禮不謹,則民不修廉;論賢不鄉(xiāng)舉,則士不及行⑥;貨財行于國,則法令毀于官;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鄉(xiāng)官毋法制,百姓群徒不從。此亡國弒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亂之國可知也。

入朝廷,觀左右,求本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強弱之國可知也。功多為上,祿賞為下,則積勞之臣不務(wù)盡力;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杰材臣不務(wù)竭能。便辟左右,不論功能而有爵祿,則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則上毋以勸眾矣。上令輕,法制毀,則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情偽竭在敵國矣。故曰:入朝廷,觀左右,求本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強弱之國可知也。

[注釋]

①化其上:接受官府教化。②鬲:隔離的墻。③長游:鄉(xiāng)的基層官員。④喪烝:葬禮祭祀。⑤齒長輯睦:指尊賢敬長的和睦風氣。

[譯文]

進入一國的州、里,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qū)別出來了。州里之間沒有隔墻,里門沒有安設(shè),出入沒有定時,早晚不加管理,對于搶奪、盜竊、毆打、害人的分子,就無法加以管制了。吃同一條山谷里的水,在一個巷子里打井,場園菜圃相連,樹木茂密,院墻破損,門戶不閉,內(nèi)外隨便往來,男女之間的界限,也就無法規(guī)正了。鄉(xiāng)沒有官吏,里不設(shè)學堂,不按時集會,喪葬祭祀人們也不相聚,禁令刑罰又不嚴格,尊賢敬長的和睦風尚,也就無從產(chǎn)生了。所以,婚禮不嚴肅,人們就不注意廉恥;選賢不通過鄉(xiāng)里,士人就不注重品行;賄賂財貨風行于國內(nèi),法律政令就敗壞于官府;請托辦事之風通行在上面,結(jié)黨營私之事就發(fā)展在下邊;鄉(xiāng)官不實行法制,百姓就不會服從命令。這些就是亡國弒君發(fā)生的原因。所以說,進入一國的州、里,觀察風俗習慣,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樣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亂之國,就可以區(qū)別出來了。

走進一個國家的朝廷,觀察君主左右的侍臣和朝廷的大臣,考察一下君臣上下所看重或看輕的,國家的強弱情況就可了解。戰(zhàn)功多在眾人之上,受獎行賞時卻在眾人之下,那么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再也不肯盡力;政績好可列為上等,任命官職時卻排到了下等,那么才華出眾的能臣再也不肯盡能;善于逢迎討好的左右寵臣,不論功勞才能卻享有官爵和祿賞,那么百姓就會怨恨和非議君主,并且輕賤君主的官爵和祿賞君主就無法勉勵民眾了;君主的政令受輕視,法制就會被毀壞,君主就無法使令臣子,臣子也無法為君主辦事了;民眾背棄本國的軍隊而尋求外國勢力,國家的虛實真假情況全被敵國掌握了。所以說:走進一個國家的朝廷,觀察君主左右的侍臣和朝廷的大臣,考觀一下君臣上下所看重或看輕的人事,國家的強弱情況就可了解。

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①,而興滅之國可知也。法虛立而害疏遠,令一布而不聽者存;賤爵祿而毋功者富,然則眾必輕令而上位危。故曰,良田不在戰(zhàn)士②,三年而兵弱;賞罰不信,五年而破;上賣官爵,七年而亡;背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戰(zhàn)不勝,弱也;地四削,入諸侯,破也;離本國,徙都邑,亡也;有者異姓③,滅也。故曰:置法出令,臨眾用民,計威嚴寬惠,行于其民不行于其民,而興滅之國可知也。

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chǎn)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敵國強而與國弱,諫臣死而諛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毀,然則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畏其強,豪杰不安其位,而積勞之人不懷其祿。悅商販而不務(wù)本貨,則民偷處而不事積聚。豪杰不安其位,則良臣出;積勞之人不懷其祿,則兵士不用;民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如是而君不為變,然則攘奪、竊盜、殘賊、進取之人起矣。內(nèi)者廷無良臣,兵士不用,囷倉空虛,而外有強敵之優(yōu),則國居而自毀矣。故曰: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產(chǎn)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

故以此八者,觀人主之國,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注釋]

①威嚴寬惠:指刑賞政策。②良田不在戰(zhàn)士:良田不賞賜給戰(zhàn)士。③有者異姓:政權(quán)為異族占領(lǐng)。

[譯文]

考察一個國家制定法律政令的狀況,知道它管理使用人民的情況,評估它的賞罰政策,這個國家的法令在人民中是否通暢就明白了。如果法律無所用處,只傷害遠離的人;法令雖已頒布,不聽者安然無恙;爵祿不珍貴,無功者反而富裕,那么人民一定鄙視法令,而君主的權(quán)位就危險。所以說,良田不獎給戰(zhàn)士,三年就兵力衰微;獎罰沒有誠信,五年就國家衰敗;君主賣官爵,七年就國家敗亡;違背人倫行同禽獸,十年就國家滅亡。征戰(zhàn)不勝,是國家衰微的結(jié)果;土地被諸侯一再剝奪,是國家衰敗的結(jié)果;離開國土,遷移都城,是國家遭遇危險的結(jié)果;政權(quán)被異姓人掌控,是國家滅亡的結(jié)果。所以說,察看一個國家制定法律政令的狀況,了解它管理使用人民的狀況,評估它的賞罰政策,這個國家的法律在人民中是否通暢就明白了。

剖析敵國和盟國的狀況,知道君主的意圖,考核農(nóng)業(yè)這個根基,看人民的財產(chǎn)是多余還是不夠,這個國家是存是亡就明白了。如果敵國強盛而盟國弱小,諫言之臣處死而逢迎之臣受寵,私心風行而公法破壞,這樣盟國就不會依靠它的同盟,敵國也不會恐懼它的強大;才能卓著的能臣不放心他的職位,出生入死的將軍不滿意他的獎賞。君主愛好商販而不盡力發(fā)展農(nóng)產(chǎn)品,百姓就得過且過而不從事囤積農(nóng)產(chǎn)品。才能卓著的能臣不放心他的職位,國家的賢臣就離開;出生入死的將軍不滿意他的獎賞,士兵就不肯效忠;百姓得過且過而不從事囤積農(nóng)產(chǎn)品,國家的糧倉就空乏。像這樣而君主卻不思改革,那么爭奪偷竊殘殺毆打的人就出來了。在國內(nèi),朝廷沒有賢臣,士兵不肯盡力,糧倉空乏,而在國外卻有強敵的憂慮,那么國家就坐而待斃了。所以說,判定一個國家的敵國和盟國的力量,評判君主的意向,觀察國家的農(nóng)業(yè),察看百姓的產(chǎn)業(yè)是多余還是不夠,國家的存亡狀況就可明白。

因此,從這八個方面去考核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就無法隱瞞他的實際情況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定陶县| 碌曲县| 清苑县| 探索| 韶山市| 林甸县| 大英县| 瑞昌市| 瑞安市| 武清区| 尖扎县| 牡丹江市| 阿拉尔市| 绥棱县| 永平县| 澜沧| 莱州市| 疏附县| 新和县| 秦安县| 青浦区| 桐庐县| 昭通市| 鸡泽县| 大港区| 安义县| 瑞金市| 荥阳市| 丹江口市| 龙川县| 浦江县| 准格尔旗| 安吉县| 五常市| 阳城县| 北宁市| 东山县| 嫩江县| 德令哈市|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