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儒效第八(1)

[原文]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①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dāng)啵热蝗绻逃兄煜虏环Q貪焉;殺管叔,虛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教誨開導(dǎo)成王,使諭于道,而能掩跡于文、武。周公歸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輟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當(dāng)也,不可以假攝為也。能則天下歸之,不能則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離周也。成王冠,成人,周公歸周,反籍焉,明不滅主之義也。周公無天下矣,鄉(xiāng)有天下,今無天下,非擅也;成王鄉(xiāng)無天下,今有天下,非奪也;變勢次序節(jié)然也。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誅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順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業(yè),明枝主之義,抑亦變化矣,天下厭然猶一也。非圣人莫之能為。夫是之謂大儒之效。

秦昭王問孫卿子曰:“儒無益于人之國?”

孫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jǐn)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則勢在本朝而宜;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愨;必為順下矣。雖窮困凍②,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嗚呼而莫之能應(yīng),然而通乎財萬物,養(yǎng)百姓之經(jīng)紀(jì)。勢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

“仲尼將為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逾境而徙,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居于闕黨,闕黨之子弟罔不分,有親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

“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人下如是矣。”

[注釋]

①屏(bǐnɡ):庇護(hù)。②:同“餒”,饑餓。

[譯文]

大儒所起的作用:周武王駕崩時,周成王還年小,周公旦替代成王執(zhí)政以繼承武王治理天下,他擔(dān)憂天下人背叛周王朝。他登上了天子的寶座,決斷天下的大事,心安理得地似乎天下本來就屬于他的一樣,但天下人卻不講他貪婪;他誅殺管叔,使殷商國都變成廢墟,但天下人卻不罵他殘暴;他全面統(tǒng)治天下,設(shè)立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家,其間姬姓諸侯就占到五十三個,但天下人卻不說他偏心。他教誨并引導(dǎo)成王,使成王知曉禮義之道,從而沿著周文王、周武王的足跡繼續(xù)前進(jìn)。周公旦把周王朝的天下和王位送還給成王,而天下人沒有停止朝貢周王朝,周公旦依然當(dāng)臣子,北面而朝拜周成王。天子這個位置,不能夠讓年輕的人執(zhí)掌,也不能夠由別人代理行使。有力量擔(dān)任這個重任,天下的人就會歸順?biāo)粵]力量擔(dān)任這個重任,天下的人就會背離他。所以故而,周公旦代替成王執(zhí)政以繼承武王統(tǒng)治天下,他擔(dān)憂天下人背離周王朝。周成王行冠禮,已經(jīng)成人,周公旦就把周王朝的天下和王位送還給他,以說明自己不滅棄嫡長子的道義。這樣周公旦就失去了統(tǒng)治天下的權(quán)力,他過去擁有天下,現(xiàn)在沒有了天下,這不是禪讓;周成王原來沒有天下,現(xiàn)在有了天下,這也并非篡奪;這是君權(quán)更替的法定次序,受禮法制約而理應(yīng)這樣。故而,周公旦以旁支的身份代替嫡長子統(tǒng)治天下,并不是超越本分,以弟弟而誅殺兄長管叔也不算是殘暴,君臣交換了位置也不算不順。周公旦是靠著天下人的同心合力,完成了周文王、周武王未竟的大業(yè),表明了庶子和嫡長子間的不可更改的關(guān)系準(zhǔn)則,即使有所變化,但天下安安然然地始終如一。這是除了圣人沒有誰可以做到的,這就能夠稱之為是大儒所起的作用。

秦昭王詢問荀子:“儒者對于國家沒有什么益處吧?”

荀子答復(fù):“儒者是學(xué)習(xí)古代帝王、尊崇禮義、謹(jǐn)守自己的職位而且極其敬重他們君主的人。君主要是任用他們,那么他們就會在朝堂有立足之地,而且能夠合宜地使用自己的權(quán)勢;要是不任用他們,那么他們就退出官列重新歸入百姓的行列從而老實地做人;無論怎樣,他們一定是恭順的臣民。就算他們貧窮困頓、受凍挨餓,也必定不會采取不正當(dāng)?shù)氖侄稳ブ\取財利;就算沒有立足的地方,也知道維護(hù)國家的大義;就算他們大聲呼喊沒有人響應(yīng),但是他們通曉統(tǒng)治萬物、養(yǎng)育民眾的綱紀(jì)。要是他們的地位權(quán)勢在別人之上,那他們便是做天子、諸侯的人才;要是他們的地位、權(quán)勢在別人之下,那他們便是國家的賢臣、君主的寶貴財富。就算他們隱居在偏僻里巷的簡陋的破房子中,也沒有人不尊敬他們,因為在他們手中真的掌握著治國之道。

“孔子將要就任魯國司寇的時候,沈猶氏再也不敢在賣羊的當(dāng)天早上把自己的羊飲飽了,公慎氏把他淫亂的妻子休棄了,荒淫的慎潰氏逃出國境,魯國賣牛馬的也不再虛定高價了,這些道德不好的人必先修正以等待孔子。孔子住在闕里的時候,闕里的子弟一定會將捕獲的魚獸分給那里的百姓,有父母親的人家就多分一些,之所以如此做,是由于孔子用孝悌的道理把他們感化了。

“儒者在朝堂做官,就能美化朝政;在下面做老百姓,就可以美化風(fēng)俗。儒者做臣民時就是如此的情況啊。”

[原文]

王曰:“然則其為人上何如?”孫卿曰:“其為人上也,廣大矣,志意定乎內(nèi),禮節(jié)修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此君義信乎人矣。通于四海,則天下應(yīng)之如。是何也?則貴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yuǎn)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nèi)若一家,通達(dá)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夫其為人下也,如彼;其為人也,如此;何謂其無益于人之國也!”昭王曰:“善!”

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謂中?曰:禮義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

君子之所謂賢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謂也;君子之所謂知者,非能遍知人所知之謂也;君子之所謂辯者,非能遍辯人之所辯之謂也;君子之所謂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謂也;有所正矣。相高下,視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nóng)人;通財貨,相美惡,辨貴賤,君子不如賈人;設(shè)規(guī)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薦撙,以相恥怍,君子不若惠施、鄧析。若夫謫①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賢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萬物得其宜,事變得其應(yīng),慎、墨不得進(jìn)其談,惠施、鄧析不敢竄其察,言必當(dāng)理,事必當(dāng)務(wù),是然后君子之所長也。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凡知說,有益于理者,為之;無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事行失中謂之奸事,知說失中謂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堅白”、“同異”之分隔也,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不能見也,辯士之所不能言也,雖有圣人之知,未能僂②指也。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工匠不知,無害為巧;君子不知,無害為治。王公好之則亂法,百姓好之則亂事。而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辯其談?wù)f,明其辟稱,老身長子,不知惡也。夫是之謂上愚,曾不知好相雞狗之可以為名也。《詩》曰:“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面目,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cè)。”此之謂也。

[注釋]

①謫:同“商”,評估。②僂:通“屢”,快速。

[譯文]

昭王說:“這樣儒者位居他人的上面,又會如何呢?”孫卿說:“他們位居他人之上,作用就大了。他心中意志堅定,用禮節(jié)整治朝廷,用各種規(guī)章制度糾正官府的錯誤,使忠信愛利表現(xiàn)在百姓中。哪怕是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而能夠得到天下,儒者也是不會干的。如此,他的道義被百姓所相信,而且傳遍四海,天下人響應(yīng)他就像齊聲回答一樣。這是為什么呢?由于他的尊貴的名聲顯赫,天下的人都崇敬。故而近處的人都歌頌他喜歡他,遠(yuǎn)方的人都千辛萬苦來投奔他。四海之內(nèi)就像一家,車船所到,人跡所至的地方,無有不服從的。這就叫作人的表率。《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有聲》寫道:‘從西到東,到南到北,沒有不順從的。’說的便是這種人。儒者位居他人之下時,是前頭所說的那種情況,位居他人之上時,便是剛才所說的這種情況。如何能說他對于人們的國家無益呢。”昭王說:“對。”

先王之道,是仁的最高體現(xiàn),他是依順著中正之道來做的。什么叫作中正之道呢?答復(fù)說:禮義就是中正之道。道,不是指天體的運行規(guī)律,也不是指地殼的變化規(guī)律,而是指人們所遵行的禮義法則,君子所循行的原則。

君子所說的賢,并不是他可以做人們所能做到的一切;君子所講的智,并不是他能清楚人們所知道的一切;君子所講的辯,也不是他能論辯人們所能論辯的一切;君子所講的察,也不是他能觀察人們所能觀察的全部。君子的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觀察地勢的高矮,識別土地的肥瘠,安排莊稼的種植順序,君子不如農(nóng)民;流通貨物,分別好壞,辨別貴賤,君子比不上商人;使用規(guī)矩,彈畫墨線,完備器具,君子比不上工匠;不體恤是非、對錯的情況,互相貶抑,互相污辱,君子不如惠施、鄧析。要是評估德行確定次序,衡量才可以授予官職,使賢與不賢各得其位,才與不才皆得其官,一切各得其宜,突發(fā)事變都得到適當(dāng)?shù)奶幚恚鞯健⒛圆荒芡瞥鏊麄兊母哒摚菔⑧囄霾桓抑v說他們的詭辯,說話必然符合道理,做事一定符合要求,這些才為君子所擅長的。

做事行動,但凡為有益于社會平治的,就樹立它;但凡為不利于社會平治的,就廢止它。這就稱為正確的立場。知識學(xué)說,但凡為對社會平治有益的,就實行它;但凡為不利于社會平治的,就丟棄它。這就稱為正確的學(xué)說。做事、行為不正,稱為奸事。知識學(xué)說不正,稱為奸說。奸事、奸說是平治的社會所拋棄的,卻被昏亂的社會所崇尚。至于世間萬物虛與實的互相轉(zhuǎn)化,“離堅白”“合同異”命題的分析,是聰敏的耳朵所不可以聽的,是明亮的眼睛所不可以看的,是善辯的人所不可以說的。就算有圣人的智慧,也不可以很快地將它一一說清。不懂得這些,不影響一個人成為君子;懂得這些,也不能阻攔一個人成為小人。工匠不懂這些,不影響他們的技巧;君子不懂這些,不影響他們治理國家。王公大臣們喜歡這些,就會亂了法律;老百姓喜歡這些,就會亂了他們的工作。而那些狂妄糊涂、愚蠢呆笨的人,卻一天到晚要帶領(lǐng)他們的徒眾,四處辯說他們的論說,闡述他們的譬喻引證,人老了,兒子也長大了,還不曉得厭惡。這稱為最愚蠢的人。他們的名聲甚至還比不上為雞狗治病的人。《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講到:“你為鬼,你作怪,看不清你的真樣子。你不知羞恥,與人相距沒有距離。我作這支善意的歌,來勸告你這反復(fù)無常的人。”說的便是這樣一些人。

[原文]

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

曰:其唯學(xué)乎。彼學(xué)者:行之,曰士也;敦慕①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為圣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鄉(xiāng)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堯、禹,豈不賤而貴矣哉?鄉(xiāng)也,效門室之辨,混然曾不能決也,俄而原仁義,分是非,圖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豈不愚而知矣哉?鄉(xiāng)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舉在此,豈不貧而富矣哉?今有人于此,屑然藏千溢之寶,雖行而食,人謂之富矣。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然而人謂之富,何也?豈不大富之器誠在此也?是杅杅亦富人已,豈不貧而富矣哉?

故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豈不至尊、至富、至重、至嚴(yán)之情舉積此哉?故曰:貴名不可以比周爭也,不可以夸誕有也,不可以勢重脅也,必將誠此然后就也。爭之則失,讓之則至;遵道則積,夸誕則虛。故君子務(wù)修其內(nèi)而讓之于外,務(wù)積德于身而處之以遵道。如是,則貴名起之如日月,天下應(yīng)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隱而顯,微而明,辭讓而勝。《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此之謂也。

鄙夫反是:比周而譽②俞少,鄙爭而名愈辱,煩勞以求安利其身俞危。《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此之謂也。

[注釋]

①敦慕:指勤勉、努力地學(xué)習(xí)。②譽:即“與”,親近。

[譯文]

我想由卑賤變得高貴,由愚蠢變得聰明,由貧窮變得富有,可以嗎?回答說:只有學(xué)習(xí)吧!那些學(xué)習(xí)的人,將學(xué)到的東西付諸行動,就叫做士;勤勉努力,就是君子;通曉它,就是圣人。上可以為圣人,下可以為士君子,誰能阻止我呢!從前,一無所知的是鄉(xiāng)村百姓,忽然間能與堯、禹相比,難道不是由卑賤變得高貴了嗎?從前,考察門外與門內(nèi)的事情,也茫然不能決斷,忽然間能探討但仁義的本源,分清是非,運轉(zhuǎn)天下于手掌之中就像辨別黑白,難道不是由愚蠢變得聰明了嗎?從前,是個一無所有的人,忽然間治理天下的大權(quán)握在了手中,難道不是由貧窮變得富有了么?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人,他零碎地藏著價值千金的珠寶,即使靠討飯生活,人們還是說他富有。那些珠寶,穿又不能穿,吃又不能吃,賣掉吧又不能很快地出售,然而人們說他富有,為什么呢?難道不是珍貴的珠寶的確在他這兒呢?那知識淵博也是富人了,難道不是由貧窮變得富有了嗎?

故而,君子沒有爵位也尊貴,沒有俸祿也富有,不用講話就被信任,不用發(fā)怒就威嚴(yán);處境貧困也榮耀,孤獨地住著也歡喜,難道不是因為那最尊貴、最富有、最莊重、最威嚴(yán)的東西,事實上都聚集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了嗎?故而說,尊貴的名聲不能靠拉幫結(jié)派來獲得,不能靠自夸吹牛來獲得,不能靠權(quán)勢地位來獲得,一定要真正地在學(xué)習(xí)上下功夫才能獲取。爭奪名譽就會失去名譽,遇事辭讓就會得到名譽;遵循禮義便是積累財富,自夸吹牛便會落得一場空。故而,君子致力于自己內(nèi)在的思想修為而行動上謙虛辭讓,致力于自身的道德積累而在生活中一切都遵循禮義。如此的話,尊貴的名聲就會像太陽月亮那般冉冉升起,人們響應(yīng)他就會像雷聲那般一鳴天下知。故而說,君子們默默隱居也顯赫,地位低下也榮耀,遇事退讓卻總能勝人一籌。《詩經(jīng)》上說:“鶴于九澤一聲叫,九霄云外也聽聞。”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鄙賤的人就與此不同:他們結(jié)黨營私,但親近的人卻越來越少;他們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闻c人爭奪,而名聲卻遭到越來越多的侮辱;他們苦苦地追求安逸與利益,而自身的處境卻越來越危險。《詩經(jīng)·小雅·角弓》說:“那種人不善良,總是抱怨對方,接到爵位毫不謙讓,終有一天自己要遭殃。”說的便是這種人。

[原文]

故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適也。身不肖而誣賢,是猶傴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頂者愈眾。故明主譎德而序位,所以為不亂也;忠臣誠能然后敢受職,所以為不窮也。分不亂于上,能不窮于下,治辯①之極也。《詩》曰:“平平左右,亦是率從。”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亂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高平市| 九龙县| 乐平市| 新源县| 嘉定区| 绍兴县| 利川市| 和政县| 阿图什市| 卢湾区| 任丘市| 松阳县| 苏尼特左旗| 云梦县| 新龙县| 枞阳县| 灵璧县| 四会市| 图木舒克市| 乌恰县| 临桂县| 罗山县| 五原县| 双桥区| 五原县| 濮阳市| 湾仔区| 准格尔旗| 德格县| 玛多县| 衢州市| 新安县| 江陵县| 东方市| 津南区| 张家港市| 大竹县| 和田市| 景东|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