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互聯網時代的供應商管理

第一章 重新認識現代供應商管理

互聯網時代,企業已經由個體運作變為市場綜合運作,供應商就成為了企業不可忽視的一種力量。供應商管理是供應鏈管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充分了解供應商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對企業實現準時化采購乃至穩定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節 供應商管理的目標和基本環節

供應商管理是企業對供應商進行的了解、選擇、開發、控制和使用等管理工作的總稱。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不僅是為了降低采購成本和管理成本,更是為了穩固企業主體生產鏈,增強基礎實力。明確供應商管理的目標,了解供應商管理的基本環節,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管理供應商。

一、供應商管理的目標

企業進行供應商管理的目標主要有四個方面,具體內容如圖1-1所示。

圖1-1 供應商管理的目標

二、供應商管理的基本環節

供應商管理工作的基本環節如下。

1.供應商開發

供應商開發的目的是尋找供應商,建立起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供應商隊伍。

2.供應商調查

對供應商進行調查是要了解供應商的基本情況,包括供應商的名稱、所在位置、企業知名度、供貨情況、員工素質和產品價格等。

3.供應商評價

(1)供應商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供應商是否具備良好的售后服務意識;

②員工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是否具備改進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2)供應商評價的操作步驟如下:

分析市場競爭環境→確定供應商管理的目標→建立評價小組→供應商參與→評價供應商和實施供應合作關系。

4.供應商選擇

優質的供應商對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選擇供應商時,企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如圖1-2所示。

圖1-2 供應商選擇的原則

(1)簡明科學原則,即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步驟應科學化、透明化。

(2)“門當戶對”原則,即供應商的規模和層次應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當。

(3)穩定可比原則,即評估體系應標準統一,且能夠正常運作。

(4)靈活可操作原則,因各行各業在不同環境下對供應商的評價也不同,所以評價工作應保持一定的靈活可操作性。

(5)半數比例原則,即供應商的供應數量不超過其產能的一半,不應選擇將產能全額供應給己方的供應商。

5.供應商的使用

當確定供應商并試合作一段時間后,企業應與供應商簽訂正式的供應關系合同,建立起穩定的供需關系。在正式展開合作的初始階段,雙方應明確各自的工作權限和范圍,企業應指導供應商開展工作,并加強對供應商的考核和評估,促使雙方不斷改進工作,提升合作的默契度,直到關系成熟。

6.供應商的激勵和控制

在與供應商開展合作期間,企業應對其加強激勵和控制,完善物資供應關系,確保供應關系長期保持穩定。

對供應商進行激勵和控制主要體現在調整工作時間和改變付款方式兩方面,具體如圖1-3所示。

圖1-3 供應商控制與激勵方法

第二節 對待供應商的基本態度

在建立主體產業鏈及對其進行維護的過程中,企業都必須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待供應商”。

企業與供應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分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待產業鏈的態度

企業的主體產業鏈與供應商是直接連接的,兩者的合作與相互管理必然遵循著同一個宗旨,即滿足消費者和自身利益的需求。然而,站在不同的角度,企業、供應商對待產業鏈的態度會存在巨大的差別,具體如圖1-4所示。

圖1-4 企業和供應商對待產業鏈的態度

2.對待直接市場利益的態度

在對待直接市場利益時,供應商與企業的態度也存在差別,具體如圖1-5所示。

圖1-5 企業和供應商對待直接市場利益的態度

由于企業與供應商的利益獲取點存在直接差別,且兩者存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企業應秉持共同發展的態度對供應商進行管理與控制,由此確保企業的產業鏈發展和盈利能力不會受到供應商的影響。

3.對待物流選擇的態度

企業與供應商對待物流選擇的態度同樣存在著差別,具體如圖1-6所示。

圖1-6 供應商和企業對物流選擇的態度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企業和供應商在對待生產鏈、直接市場利益以及物流選擇的態度上都存在分歧。但是,這并不是代表企業的想法會完全與供應商的相悖。

企業對待供應商的基本態度也表明了企業對待產業鏈發展的態度。作為企業,在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既不能將其視為下屬單位進行管理,同樣也不能無限制地滿足其各種要求,而是應該堅持以合作共贏為主、管理控制為輔的方式與其合作,這樣既可以確保供應商不會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又可以對其進行全面的管理與把控。當企業與供應商在如何發展等問題上出現分歧時,企業不能采取過于強硬的態度,雙方應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互相配合解決問題。

第三節 供應商管理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法及工作要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商管理,他們力求了解和掌握供應商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并作妥善處理,從而做好供應商管理工作,并以來滿足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需求。

一、供應商管理的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通常,企業在對供應商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大問題,如圖1-7所示。下文將詳細講述這幾大問題的具體內容及其解決方法。

圖1-7 供應商管理的常見問題

1.對供應商的價值未能全面認識

很多企業意識不到自身與供應商之間的重要關系,忽視了供應商的價值,只是片面地將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因如此,企業無法與供應商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也無法使供應商參與到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工作中,更不會采取措施幫助供應商實現發展。

針對此問題,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企業應該從供應鏈的角度全面衡量和確認供應商的價值。

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供應商不僅是一個個體,更是影響企業發展的合作伙伴,企業和供應商應該成為一個利益整體。所以,企業在注重自身發展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積極幫助供應商解決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使雙方共同發展,從而使供應商參與到企業的發展中來,及時、高效地為企業服務。

2.選擇供應商的工作沒有做到位

供應商選擇是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重點。企業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產節奏,就應確保找到合格的供應商,并督促其及時為自己提供充足的物資。

有的企業只有在物資匱乏時才會臨時尋找供應商,這樣做不僅浪費時間、人力和金錢,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有的企業很幸運,在短時間內找到了供應商,卻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了解供應商的情況,導致供應商提供的產品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使自己處于被動狀態;有的企業在選擇供應商之前做好了資料的收集工作,但這些資料也僅限于生產率、缺陷率、及時性等與產品供應相關的指標,企業未能全面地了解到供應商的能力,致使在后期合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影響自身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針對此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首先,應建立起供應商資源庫。企業可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來確定供應商的選擇范圍,并通過觀察他們的變化,不斷發現和選擇其中有能力的供應商,排除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降低供應風險。

其次,企業要對選擇出的供應商進行評價。企業不僅要對供應商的產品價格、產品合格率及其交貨能力等進行全面評價,還要加強對其管理水平、員工綜合素質等因素的評估。只有對供應商管理做出全面的評價,才能有效降低供應中斷的風險。

3.對供應商的分類缺乏管理

供應商系統通常由多個供應商組成,它可以幫助企業在不影響訂單需求的前提下實現供應商的優勝劣汰。所以,企業往往會忽略對供應商系統進行合理的管控。不同類型的供應商對企業的促進作用各不相同,疏于管理會使供應商喪失合作積極性,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針對此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企業可以采取ABC分類管理法來管理供應商。

這種方法要求企業根據供應品的重要程度和供應商的信用等級對供應商進行歸類。這樣做不僅不會使雙方在管理工作上發生沖突,還可以節省企業的人力和物力,促使采購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高質量。例如,如果某一種產品是企業生產必需的,而且供應商的信用度最高,那么這種產品的供應商就可以歸為A類供應商。以此類推,分別確定B類供應商和C類供應商。供應商的分類標準具體如圖1-8所示。

圖1-8 供應商的分類標準

二、供應商管理工作要點

企業想要構建起長期、穩定的供應商系統,就必須在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合理的管控,具體的供應商管理工作要點如圖1-9所示。

圖1-9 供應商管理工作要點

第四節 基于大數據的供應商管理

互聯網時代的主題永遠與“變化”息息相關。如果企業不思革新,那么終將被時代淘汰。

調查數據顯示,到2015年,仍有超過85%的財富500強企業將無法有效地利用大數據來獲得競爭優勢。這說明很多企業都還沒有做好準備,來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技術挑戰和管理挑戰。

如圖1-10所示,傳統的生產過程是線性的。而如今,由云計算、社交計算和移動計算等互聯網趨勢推動的大數據正在重塑生產流程,復雜網絡化的新型生產方式隨之出現。IT基礎設施以及我們對企業、客戶以及互聯網信息的捕獲與使用方式,都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如何讓供應商管理與大數據實現無縫對接,成為很多企業都在探究的主題。

圖1-10 生產方式的改變

在傳統的供應商管理工作中,如果庫存出現不足的情況,企業相關部門會通過電話等傳統方式聯系供應商進行補貨,但現在,企業的MES系統MES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簡稱MES),即制造執行系統。它是由AMR公司(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c.)于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旨在加強MRP(物資需求計劃)的執行功能,將MRP同車間作業現場控制通過執行系統聯系起來。該系統設置了必要的接口,與提供生產現場控制設施的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會不斷跟蹤庫存量,一旦庫存達到了一定限值,企業的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會自動向供應商發送信息。全程的網絡化執行避免了中間任何的人為干預。

供應商還是實體的供應商,只是企業與其的合作模式發生了改變,企業可以通過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對其實現管理。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基于大數據環境,將現實制造和虛擬呈現融合在一起。現實制造和虛擬呈現涉及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從產品的最初設計、生產規劃階段,一直到生產實施和服務于最終用戶的階段。

例如,由于設備和機器當中有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和通信界面,機器之間的交互能力也越來越強,很多企業在產品設計初期就使用了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件。這款軟件可以有效地實現供應商的前期參與。它可以給生產者提供三維模型,并且在虛擬工廠中優化設計,這樣就可以使相應的供應商參與其中,不僅節約了雙方的原材料和資源,還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要想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就要求合作主體(企業與供應商)同時進入一個系統平臺,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共同應對生產效率越來越高、產品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種類越來越多等方面的挑戰與機遇。

建立以數據分析系統為平臺的供應商管理模式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之勢。企業借用數據決策這一利器,對影響企業運作能力的各個節點的數據進行收集并加以綜合分析。同時,針對分析結果制訂并落實相應的糾正、預防和改善計劃,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市場運作能力。這樣做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并最終達成互聯網環境下的供應商管理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中卫市| 驻马店市| 彩票| 浦县| 峨山| 新建县| 吴堡县| 建湖县| 丰城市| 新宁县| 汪清县| 江陵县| 安西县| 长岭县| 旌德县| 新竹市| 华安县| 娄底市| 罗田县| 稻城县| 南涧| 丰原市| 博乐市| 仲巴县| 乐山市| 鄢陵县| 寿光市| 康平县| 乌海市| 左贡县| 河西区| 陇南市| 宝坻区| 彝良县| 天全县| 建昌县| 和龙市| 浑源县| 金阳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