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言

自從人類誕生之后,人類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尋,就從未停止過。人類能夠超越其他事物的根本,在于能夠自覺地對人生及生命進行認識,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自覺追求生命的歷史。從人類學、價值學、哲學和美學的意義而言,人的生命存在不同于一般動物的生存的地方在于人對自身的生存以及世界的意義有所領悟。事實上,人的進化主要體現為精神生命的進化,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伴隨著“人是什么”、“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等人生問題的探索過程,以及對人性的理解和對人性的提升來實現的。人類正是在人性的提升與完善的過程中,不斷地確立人在自然和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從而賦予人以真、善、美的人性價值,使其遵循美的規律來造就精神生命、尋求美好的人生,從而獲得審美化的人生意義。

在我國古代,像孔、孟、老、莊等許多哲人就曾經為尋求有意義的人生而進行不懈的努力,他們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對人生價值的取向,對人生態度的選擇,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人生理據。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推進,由于每個人對宇宙之理解、人生之理據、生命之感悟、人生之體驗不同,從而構成了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我國的人文傳統中,人生的生命過程始終是積極向上的,高雅的,是一種追求人與自然、社會相和諧的人生境界。當我們去欣賞宋元優美的山水畫時,能使人覺得宛若山下經過,林間亦可步入,給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美感價值;當我們品讀唐詩宋詞時,其詩人所具有的豐盈而充實的生命和精神指向,與時下人們精神的荒蕪、人生的空虛與失落,無不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這種精神無不給人以強烈的感召和影響。

如今人類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科技以難以置信的威力影響著人類,生活節奏的驟變,競爭加劇,人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當人處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下,哪里還會有人靜得下來去沉思、去體驗人生?是的,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各種諸如考外語、評職稱、買房、買車等等的煩擾,如何令今人從容得起來?又哪有時間像古代文人一樣從容地去品味和創造高雅的藝術?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生活的寧靜、生命的和諧、心靈的豐滿、人生的從容與優雅的人生理想,是真正的詩意地棲居的人生,如今已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誰還會像古代文人那樣去賦詩填詞,像魏晉時期的人那樣去談玄說理,去參加蘭亭修禊等雅逸文化活動,也不可能像蘇東坡那樣悠閑而從容地去欣賞和享受“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的逸趣……這些皆與人們相去甚遠,甚至已不復存在。僅在50年或100年前,詩文書畫等藝術在受過教育的人當中還較普及,可是今天只有少數幾個教授才通曉于此,所有高雅的藝術都似乎被拋棄和遺忘了。

藝術是生命精神的展現,是價值理想的表達,“人類的進化過程,本質上也是人的文化進化和藝術進化的過程,或者說是人的藝術化過程”。藝術作為人類文化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生命本質的體現,它不僅是藝術家個人的精神創造,也是人類進步與價值取向的表現;它不僅反映人類的精神傳統、心靈愿望、理想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也是人類感知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更是反映人類發展的不同時期的社會道德風尚、理性意識和精神向度等人性的歷史發展高度。

藝術是人向自身的一種復歸,通過這種復歸,藝術擺脫了對固定內容和形式的任何牢固的局限,達到了其完全的終結。“這樣一來,藝術家就在自身獲得了自己的內容,就是真正自己規定自己的人類精神,是觀察、思索和表述自己情感和處境的無限性的人類精神。對于這種人類精神來說,再也沒有任何能夠在人類胸懷中變得鮮活的東西是異己的。”只有藝術之人才真正是“精神”又是人,精神性的實體在某一個人身上成為主體。人的生活越是低下,藝術的必要性就越少;人的生活越高級,就越是更多地表現出對藝術的必要性。為人生而藝術的義務表達了普遍人性的東西,即在藝術是自由的一種展示的意義上,憑借藝術活動,人使自己自由,憑借藝術,人成為自然的主人;憑借藝術,人表明了自己并不僅僅是自然。藝術是人的使命,履行這一使命為心靈的生存提供了空間,為了這一使命,人有一種信仰,一種力量,使生命藝術化,使人類獲得了一種超生物本質的意義。

要使人生融入藝術化的過程,當然需要依賴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人類生活的永恒主題,伴隨藝術的產生而產生,演進而發展。人類的生存、綿延與發展,就必須求真、趨善、尚美,這是人類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和藝術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大自然不斷向人類的心靈灌注一種使心靈得以豐富、充實的東西,使人類的心靈不斷地建構起審美的感受,積淀為藝術追求的意識,而對審美產生一種不可抑制的內在需求,從而使生命蘊涵著審美化的風范,藝術教育也因此而產生。

藝術教育一般指對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作品的鑒賞和創作實踐的教育活動。它是一種對心靈的凈化、修養,使之純潔而高尚、自由而舒展、和諧而完美。能通過情感交流、表達、投射與應和,達到促進人的道德情操、理性思維和心靈的和諧,對完善人性,高揚生命精神以及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等方面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社會正處在經濟、政治及文化的全球化交流與互動的時代,人們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標準注入新的內容,如何培養正直、勤奮、智慧、審美的人,這不僅是科學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任務,也是藝術教育面臨的任務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些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之教育日趨產業化、商品化的現象,在整個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急功近利,忽視藝術教育的現象相當嚴重。從當前的基礎教育來看,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人們就開始投入了可怕的競爭。許多深謀遠慮的家長,為了子女將來有一個好職業,拼命給孩子補課以求考上重點中學,有時還要上各種課外特長班。這樣一來,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為了學業、就業,要承擔太多的不堪忍受的作業和各種各樣的考試,其美好的時光幾乎全部被占去。而一個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時期,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生命意義和價值,也是人生過程中最美好、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階段,而這個生命意義與價值卻因應試教育之故,被家長和學校所取代,甚至剝奪了他們接受、學習藝術的權利或從事藝術的追求。而高校學生迫于就業的壓力,進入大學之后,一直就被就業問題所困擾,煩躁而焦慮,不能潛心于學習和研究。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只局限于教材的知識,以考試及格為目標;有些學生忙碌于學習之外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等等,從而忽視對自身的人文知識的厚積和藝術修養的提高,使其全部的人生價值只歸結為將來的謀職業、求生存做準備。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其藝術教育的地位當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

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導致人的生活越來越走向網絡化、虛擬化的空間,并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少年的目光被網絡所牢牢吸住。這種只令人興奮,又不需要付出體力代價的快樂活動,究其本質而言猶如毒品,興奮越多,追求興奮的欲望也就越強烈,但在興奮期間身體的消極被動狀態則是違反人的生命本能的,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且嚴重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學生對藝術的興趣與追求。正如許江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孩子們總盯著發光的屏幕,屏幕上是絢爛的色彩,等他轉過臉來看自然山水的時候,自然山水沒有那么光,不夠那么亮,秋天不夠黃,冬天不夠雪白,春天不夠粉綠。他再去看中國老祖宗傳統繪畫的時候,永遠進入不了《富春山居圖》的意境!”這些不得不引起人們對藝術教育的深思與憂慮。

面對當代藝術被冷落,藝術教育所出現的諸多問題,對人生教育、藝術教育的正確認識和合理構建就顯得迫切和重要,這應是實施藝術教育的意義所在,也是開展藝術教育的價值所在。只有讓藝術融入人生,使人生與藝術,人生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補充,才能實現道德教育、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的平衡而諧調的發展。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階段而有所側重,調整教育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都是有待深化的問題。如何使藝術教育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這同樣是給藝術教育提出的新的課題。

藝術教育更本質的特征是人的教育,是使人性完善、人性豐富的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與和諧的教育,是一種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的教育。同時藝術教育也是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教育,培養高尚、豐富、和諧的情感,使個體在充滿誘惑的世界中保持寧靜的心態、保持人性的純潔與完善,培養能夠運用藝術的語言進行多種文化、多種精神品質的交流,也是使人生獲得審美化的生命過程與生命狀態的教育。

藝術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人性得以完善和提升,同時,能拓展人的生存的空間,充實和豐富人的生活,是人的本能的張揚、確證與肯定的永恒沖動過程,這種本能與社會秩序的規范在沖突與調適中尋求著動態的平衡和詩意的完美結合。赫拉克利特也曾強調:人“不應該追求一切種類的快樂,應該只是追求高尚的快樂”。怡情悅性,以此作為工作的調節、生活的補充、精神的滋養和審美的愉快。只有當人的心靈實現和諧以后,才能確立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觀,并自覺踐行社會道德與規范,獲得內心的自由與秩序,承擔人生可能所面臨的各種遭遇和得失,才會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有良好的生命狀態,從而獲得生命價值的確認,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越矩”的人生境界,并由此使整個人類社會變得更加趨善、和諧與完美。因此對人生教育、藝術教育的正確認識和相互融通,就顯得有特別的現實意義。

本書力求對人生意義、價值與審美化,藝術教育的本質與作用進行深入的系統的理論論證與闡述,對藝術教育的觀念、原理與方法以及審美人生的借鑒與培養等方面進行多層次的探討和經驗的總結,其目的就在于融通人生與藝術的境域,實現人的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有機統一,實現專業教育與非專業教育的統一。同時,通過人生與藝術教育的這種融通,使受教育者,通過藝術的熏養,實現心靈的凈化,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不僅能用科學理性的眼光去感知世界,理解和把握自然規律,不斷推進人類科學的進步和物質文明,同樣還能用審美的眼光去感知世界,理解世界,使人在感知理解世界的方式時達到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使人以不同的視角轉換來體認世界,感悟人生和找尋人生的生命狀態,不為功利所迷失,從而獲得人生審美化意義,獲得豐富而充滿美感的生命狀態與過程。通過對藝術教育的探索來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并對人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品牌:鳳凰樹文化
上架時間:2017-11-08 16:37:55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鳳凰樹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孝感市| 吉水县| 环江| 蒙自县| 乌拉特后旗| 济源市| 凌海市| 内江市| 志丹县| 深泽县| 石棉县| 吴江市| 沂源县| 腾冲县| 山阴县| 宁国市| 桃源县| 晋州市| 洪洞县| 尼木县| 日土县| 曲靖市| 深泽县| 涞水县| 遂川县| 张家港市| 吉首市| 榕江县| 张家港市| 巴东县| 南皮县| 荣昌县| 淮安市| 南陵县| 普格县| 永福县| 桦南县| 吉林省| 九江市|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