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人生價值與審美化意義(3)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曾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儒家不斷竭力倡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把“立德、立功、立言”,即所謂的“三不朽”,看作是人生過程中所實現的最大價值,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接納與遵奉。所謂立德,指樹立崇高的道德典范,使自身的人性完善與提高,是做人、待人、處事的基礎;立功,指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或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一般人而言,就是做好自己承擔的社會工作;立言,指為人類文化的發展著書立說,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精神的引領作用。在我國傳統的人生價值觀中,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推進,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人生的價值也在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標志,就是人類在求生存之外,還會有精神的追求。精神的追求即就是對科學、道德、藝術的追求,所追求的是生命之真、人性之善、人生之美,無一不是精神的活動,人如果在這三方面達到最高的境界,也就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事實上,人類的發展與綿延、進化與完善,總是伴隨著“人是什么”,“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等人生問題的探索,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是以對人性的理解為依據,以完善和提升人性為目的的。

對于人生價值的確立,人性的提高與完善本身是最主要的,這實際上是區分人首先成為人而不是動物的界限,也是形成社會規范的基礎。人存在的社會價值總是以人性來體現的,而人生的過程無非是人性不斷塑造、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召他人形成風尚,效用社會,這本身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之一。英國哲學家休謨在《人性論》中這樣認為:“在我們的哲學研究中,可以希望得到最重要意義的是人性的研究,這個研究可以擴展和影響到人生所有的其他方面。”【13】因為人性就其先天而言,僅是一種可能性。對人性的追求,一方面是自覺地完善人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亦即對真、善、美等人格的塑造,同時也體現在對人性中的假、丑、惡的摒棄;另一方面,是人對精神的追求。這兩方面的內容共同構成人對人性追求的實踐指向,因此,人性的提升以及對人性的理解,皆體現人生的價值等內涵,對于人生具有最重要的意義。

人的精神的追求,是人不能滿足于動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動物的生存的價值,由此獲得了人的精神生命。人類對精神的追求,對文化的創造,都不是維持生命的所需東西,而是肩負著某種崇高的使命,超越生物學意義的人性追求。人的精神存在恰恰在于能超越一切自然性的束縛,意味著人有精神生命的感受力、敦厚的人性品質、深切的價值感、明晰的精神向度,有了這種真實的意義才是人的價值所在。大自然所賦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從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動都不是大自然的安排。人不僅要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還必須有精神上的自由追求,從而賦予人生以文化的或精神的內涵,而這種賦予,對人生而言無不具有創造的價值。正是因為這種價值,人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而實現其對真、善、美的追求,并在人生的坐標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從而確定其人格追求和人生發展的軌跡,把自己內心所崇尚的價值變成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對象。

有的哲學家們認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但幸福是對人生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而言的,是最難定義的。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對于這個問題人們各有各的見解。崇明俊德可被看成幸福,飽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誰是誰非?當從人性的意義來體現,人之所以高于動物在于人擁有精神生活。幸福是一種享受,享受者或為肉體,或為心靈。人既有肉體,即不能沒有肉體的享受。但肉體的享受不是人類最上的享受,而是人類與動物所共有的。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現其人性內涵,必須充實其內在精神的生活,通過對人性本質的提升,提供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最終實現人生的價值、享受和幸福。

幸福是人生體驗的精神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也關乎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評價。就一般而言,人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一切、實現自己最希望的一切視為幸福,如功名利祿等等,其實并不是這樣,當一切外在東西苦苦追求而得到時,遠不如想象的那樣令人內心怦然。幸福主要是一種精神充實、內心愉悅的生命狀態,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深刻的生命體驗和激越的人生滿足感,此時人們會感受到生命在激蕩、在陶醉,領略到生命精神的歡欣、鼓舞,審視到人性的擢升與完善,進而沉浸于無法言說的享受之中。因此,幸福的體驗直接地包含著人對生命意義的肯定和評價,也就是感到自身的生命意義得到了實現,不管這種內在體驗的時間或長或短,這種體驗卻總是指向生命的狀態與過程乃至生命價值的體現程度。

然而在人生之中,矛盾、困惑、挫折、失敗、痛苦與幸福是互為交織,是相互作用的統一。人生沒有遭遇挫折、困惑、矛盾,甚至沒有經歷失敗、痛苦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深刻體驗,就不可能有生命意義受到撞擊后所產生的心靈振蕩,也就沒有在心靈承受了極大的痛楚之后對幸福的深化理解。人生生命意義是生命精神的體現,對其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有精神的參與,就必有心靈觸動,人生雖有痛苦卻使生命富有生機盎然的緊張狀態,這其實也是人生精神價值的所在。在人生的過程之中,不應該也不能排除不幸和苦難,完美的人生是由并不完美的過程所共同組成的。

對于個體而言,人生的價值表現是多方面的,要確立人生的價值,就必須認識自身價值的潛在可能性,從而做出合理判斷與選擇,給人生的目標與價值定位,從而找準人生的努力方向。認識到了自身的潛在能力,在人生中便有了發展的向度和理想目標,不至于在世界的喧囂、社會的紛爭和物質的追逐中迷失方向。也許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出發,古代哲人特別強調:“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14】所以,正確認識自己,就是要在人生過程中找到一個坐標點,從這個坐標點開始不斷充實、豐富與完善自己,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再到拓展、完善并超越自身的價值,這就是人生最大價值和意義所在。同時,這對于人生的審美追求也有重要意義。

當然要認識自身的價值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柏拉圖曾有“我們知道許多外部世界的知識,但我們卻很難認識自己”的感慨,也道出認識自己是極其艱難的。認識自己之難,有認識方面的原因,也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其一,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世界。人既是生物性的,又是社會的;既是內在的,又是外在的;既是統一的,又是變化著的。其二,對自身的認識有可能隨情緒的變化,亦受環境及他人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故在人的潛在的觀念中,其理性的、現實的、可能的、偏見的、想象的、希望的、幻想的無不摻雜在一起,構成了獨特而繁復的自己。認識自己在于把握自己,而不因為認識不到位而得出不適合自身發展的判斷和結論。

認識自己,對人生價值的確立有其重要作用。首先,表現在人總是在觀照和認識了自己之后,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體認,并形成一系列關于自身的價值判斷時,人才開始獨立地與外部世界進行交流和從事實踐改造活動,從而開始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如果沒有這樣一種認識和反省來觀照自身,那么,自己內心的疑慮、不安和困惑便會沉潛于人的無意識之中,會一直糾纏和困擾人的一生,使人根本無暇關注對外部世界改造和對自我的完善與拓展,有時還會影響自身樹立發展可能性的信心。其次,人類正是在自身的認識中發現自身的潛在能力,從而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而屬于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最主要的是找準人生價值的取向,面對人生的多種可能性,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即就是找到適合自己天性的生命之域。更現實一點來看,就是順應自己的天性和才質,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自己適合做的事,并且一心一意去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應當對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保持著積極進取的姿態。因為,這種進取之心是人的生命動力的源泉,這樣不但會有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還會有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影響。并在人生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使人生既有幻想、激情和理性,又有行健不息的人生精神,不斷向前邁進。這樣,在人生之中,就不會按照他人的評判來生活,失去自己的獨立思考,也不會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在的精神向度,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人的潛能雖然是無限的和多方面的,但由于人生時間和空間的有限,很多潛能,沒有得到嘗試,也沒有去努力的加以發展,或是選擇發展方向不恰當,使這些潛能都被湮沒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生未必要充當歷史上的重要角色才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因為每個人的機遇不一樣,時代不一樣。而人生價值的確立,首先,是做一個正直的人、勤奮的人、智慧的人和審美的人;其次,是從時代發展、社會的需要以及每個人的實際出發,根據每個人潛在天賦可能性,喜歡從事的職業或工作,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其天賦價值最大限度的發顯出來,或為人類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或為家庭、為他人帶來更多的幫助,或為自己喜歡的事業做出最大的成就,以使這樣的選擇,不僅自己可以獲得立人立業之本,不僅僅只是為了實現最大的人生價值和潛在可能性,同時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

歷史上的許多對人類有貢獻的人,都是在人生追求中既注重自身的直接價值,也重視其間接的人生價值。對這一切,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那么,在人生中便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追求,就是使自己成為一個正直、勤奮、智慧和審美的人,這本身也是一種最大的價值和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指人對自己的欲望、目的、理想的追求獲得了客觀性的存在。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構成人類文明的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人類創造歷史,但這個創造歷史的過程卻是由每一個自我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完成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在需要層次理論中把人的自我欲望分為五個層次:一是促使人們追求吃、穿、住、行等生理滿足欲求;二是促使人們追求穩定與秩序的依賴和保護的安全欲求;三是促使人們追求友誼、愛情和交往欲求;四是促使人們追求自尊和自強的尊重欲求;五是使人追求獨立、自由、成功和完美的自我實現的欲求。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看人生價值,人生的最大價值是自我實現,即追求獨立、自由、成功和完美的自我。所謂自我實現,還應該包括人性的完善、精神的自由和對人類文化的貢獻等,特別是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與成就,直接關系到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和對人性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本質的作用。所以,不論自我如何建構自己的人生價值的理想,并依據這一理想去設計自己,總需要熱情,需要努力,需要創造和孜孜不倦的現實追求。而在這個自覺的追求中,歷史便在這樣一個眾多的自我的合力中獲得了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故而,人生所蘊涵的歷史和社會的價值意義,正是在每個自我對人生的現實追求中生成并凝聚起來的。歷史唯物主義在自我實現的背后,科學地揭示了其中一個真理性的東西:推動人和人類社會進步的不單純是自我生存的需要,而且是對永無終止的自我完善之理想的追求。這個價值理想實現了,人便有了一個意義價值的自我存在,人的人生也因此變得美好和有意義,人類社會也就因此而走向進步和完善。

在較低的層面上,自我是指隱藏在潛意識之中的個人的生命本能,種種無意識的欲望、情緒、情感和體驗;在較高的層面上,自我便是精神性的,它是個人自我創造的產物。康德是世界歷史上的哲學巨人,是偉大的啟蒙主義理論家和美學家。他的一生是走向批判哲學之路的一生。他在其人生之路上遵循的是,不要按照牲畜的習慣追隨前面的畜群,走的不是應當走的路,而是他人未走過的路。他向世人莊嚴宣布:“從現在起,倘若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聲望與真理的發現相悖,人們也能夠敢于大膽地認為它一文不值,并且除了知性的牽引之外,不服從任何其他的勸說。”【15】此外,他還強調:“我已經給自己標出了我要遵循的道路。我將踏上自己的征程,任何東西都不應阻礙我繼續這一征程。”【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永兴县| 黄山市| 丽江市| 闽清县| 确山县| 始兴县| 稻城县| 汝州市| 怀来县| 鹿邑县| 福海县| 铅山县| 隆回县| 上蔡县| 惠安县| 咸宁市| 溧阳市| 凯里市| 融水| 南陵县| 祁阳县| 安吉县| 长海县| 乌拉特前旗| 丽江市| 兖州市| 乌兰察布市| 尼勒克县| 宾阳县| 双牌县| 清涧县| 西畴县| 连江县| 从江县| 兴城市| 策勒县| 革吉县| 西吉县| 海口市|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