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你的不良習慣
最新章節
- 第38章 隨時提醒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4)
- 第37章 隨時提醒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3)
- 第36章 隨時提醒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2)
- 第35章 隨時提醒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1)
- 第34章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才是救世主(3)
- 第33章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才是救世主(2)
第1章 前言
好習慣能夠造就人,壞習慣可以摧毀人。
有一則笑話很能說明習慣的重要性:
山上住著一戶人家,父子二人靠砍柴為生,相依為命。每天早上,父子倆都會將前一天砍好的柴裝在車上,套上牛,前往山下的集市去賣。
由于老父親的眼神不好,每到山路的拐彎處時,兒子便會提醒趕車的父親說:“爹,要拐彎了。”然后,父親指揮著牛拐彎。
久而久之,那頭牛每次來到拐彎處時都會稍作停頓,聽到“爹,要拐彎了”這句喊話聲后,才自覺地開始拐彎。
有一次,父親因為身體不適,兒子只好一個人趕著牛車下山賣柴。結果,到了第一個拐彎處時,牛像往常一樣站著不動了。兒子很著急,但無論他怎么吆喝、指揮,牛就是不動。他甚至用鞭子抽打它,可仍然沒有效果。
兒子無可奈何,因為他必須趕快下山把柴賣掉,否則就會耽擱砍柴。在回憶以往每到山路拐彎處的情景后,他好像發現了其中的原因。他往四處看了看,發現周圍沒有什么人后,就大聲喊道:“爹,要拐彎了。”頓時,奇跡出現了,牛聽到了這句話后,又像往常一樣動了起來。
動物的習慣是由條件反射造成的,很容易糾正。但人的習慣卻不容易改變,因為是由思維定式造成的。
有的人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有的人則習慣早上美美地睡個懶覺;有的人滴酒不沾,有的人則每天都好喝幾口;有的人喜歡衣著整潔,有的人則大大咧咧,不修邊幅;有的人說話謙恭有禮,有的人則唯我獨尊;有的人寬容有度,有的人卻小肚雞腸;有的人做事有條不紊,有的人則雜亂無章;有的人承諾了別人,就絕不食言,有的人剛剛答允得極好,可一轉身就拋置腦后;有的人勤于儲蓄,有的人卻喜歡揮霍無度……
其實,習慣的養成與從小所受到的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有關。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經過后天培養的,許多習慣是因為經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還有一些習慣是人為的,是人們刻意養成的。
莎士比亞說得好:“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這句話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讓壞習慣主宰了自己的生活,那么,它就是你“最壞的主人”。
圣雄甘地,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一次,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前來拜見甘地,她說孩子非常喜歡吃糖,她很想讓孩子改掉這個習慣,但孩子怎么也改不掉。于是,想請甘地幫忙。甘地了解母親的來意后,沉默了一會兒,說道:“一個星期后,你再帶孩子來吧!”一個星期很快過去了,母子倆如約到來。甘地對孩子說了一番話,孩子回去后便改掉了愛吃糖的習慣。原來,甘地也有愛吃糖的習慣,他不允許自己帶著壞習慣去勸阻別人。但多年形成的習慣不是輕易能改變的,即使是圣雄甘地也要花一個星期才能改掉。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壞習慣也生出了許多“新花樣”。例如:酗酒和吸煙,在女性和青少年中間已不罕見;營養過剩造成的肥胖,已成為富裕社會的大問題。許多人已經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壞習慣,可就是無法戒除。其實,要想徹底戒除壞習慣,也并不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堅定的毅力,還要培養自身的好習慣,要用好習慣來克服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