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消極處世的習慣
心態對人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良好的心態可以助人成長,而不良的心態可以毀掉一個人。可以說心態能決定人的一生。要想讓自己有所成就,就必須有良好的、正確的心態。
1.雅量容人,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生活中,一些人對什么事都看不慣,總喜歡斤斤計較,認死理,因此養成了過于挑剔的壞習慣。沒有人愿意與這樣的人打交道,這對工作、生活、辦事制造了無形的障礙。做人就要做個受人歡迎的人、做個有好人緣的人,而這就需要培養包容的好習慣。
做人是一門學問,是一門用畢生精力去探索的大學問,許多人都想洞悉其中原委,試圖領悟到人生真諦。然而人生的復雜性使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內涵,所以人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局限在某件事情上,這正是有人活得瀟灑,有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戲人生,但也不能太斤斤計較,認死理。太斤斤計較了,就會對什么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似很干凈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別人就罪不容赦、無可救藥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相互諒解,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愿;相反,與人相處事事斤斤計較,認死理,過分挑剔,容不得人,那么人人都會離你遠遠的,最后只能落得關起門來“稱孤道寡”,成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異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那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有寬闊的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短淺,從不斤斤計較,糾纏于非原則的瑣事當中,所以他們才能成就自己,做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
煩心之事沒有多少真正值得煩心,只有傻瓜、庸人才會對小事耿耿于懷,超脫豁達是人生的一大法寶。
吳曉愛斤斤計較,總抱怨家附近的副食店賣醬油的售貨員態度不好,像誰欠了她多少錢似的。后來同事的妻子打聽到了女售貨員的情況:原來,她和丈夫離婚了,老母癱瘓在床,上小學的女兒患哮喘病,而她每月只能開五六百元的工資,全家擠在一間15平方米的平房里。難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這樣一來,就不能太苛求那個售貨員了,吳曉愛對她再也沒什么意見了。
人生如此短暫,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為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費時間呢?人應該知道什么時間自己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應該認真對待,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顧。在生活上,在工作上都應該表現得豁達,看得長遠。不應斤斤計較,對待人和物都要持包容的心態。
少些計較,多些包容,就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心中不再想那些煩心的事情,眼中看到的也就多是快樂的事。少些計較,多些包容,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是如此得多,當自己遇到難題或困難時,朋友們都來伸出援助之手,出現的問題很快就會被解決。
所以,讓我們變得少些計較,多些包容,享受生活原本的快樂,不去為小事而計較,生活、事業也都會變得順心,順利。
這樣,在人生路上才能譜寫出快樂的人生樂章。
2.欲望是無底洞,唯有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是一種心境;知足常樂,是一種生活態度。生活中如果有知足常樂的平和心態,那么就會少很多無謂的煩惱,會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生活中的要緊事。
知足常樂,就是要看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并且感受到所擁有的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知足常樂就是不要盲目地和他人攀比,自己所擁有的也是他人所沒有的。
有一則格言是這樣說的:如果折斷了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另一條腿;如果折斷了另一條腿,你就應該感謝上帝沒有折斷你的脖子;如果折斷了脖子,你就沒有什么可再擔憂的了。所以,我們應該把不幸看作是我們進入另一種美麗的契機,是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豐富和充實。
因此,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只要我們細細地清算上蒼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生活中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有句話說得好,你能改變它嗎?不能,那么就接受吧。要么改變,要么接受,只有兩個選擇,而你已經不能改變就只能選擇接受。
法國一位著名作家向他的讀者說過:“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多少,他們的功績實在都令人羨慕,但深究其里,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如果你擁有平和的心態,你就擁有了你輝煌的人生。當你體會到了這一點,你就不會為你所欠缺的那一小部分而和別人做無謂的比較,反而會更加用心地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只要一個人在心態上找到了平衡的支點,就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他就不會在挫折面前迷失自我,也不會在前行中產生懈怠的心理。總之,他的生命中肯定有那么一些東西,能讓他透過生活中的痛苦,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3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出名,而且家有嬌妻、孩子,似乎這一切都是上天給他的恩寵。
一次,演出結束后,歌唱家和妻子、兒子從劇場里走出來的時候,立刻就被早已等在外面的觀眾團團圍住。人們興奮地與歌唱家攀談著,其中不乏贊美和羨慕之詞。有的人恭維歌唱家年紀輕輕就開始走紅,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有的人恭維歌唱家有個好家庭,妻子美麗大方,孩子又是個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男孩兒……
歌唱家認真地聽著這些熱心人的贊美之詞,并沒有打斷他們的議論,來表示自己的觀點。等人們把話說完以后,他才和緩地說:“也許你們知道的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另外的一些事情你們不知道。被你們夸獎為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這個小男孩兒,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而且,他還有一個姐姐,是長年只能躺在床上的腦癱患者,其實,你們夸大了我的成功,我也有不幸的一面。”
歌唱家的一席話使人們十分震驚,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這個事實驚呆了,大家很難接受這個事實。這時,歌唱家又和緩地說:“這一切恐怕只能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上天對你我都是非常公平的。”
在現實中,我們總認為別人的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唯獨自己成了上帝的棄兒,不能達到順心滿意,因此,我們總是對自己耿耿于懷,不能看到別人的不幸和痛苦。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我們沒有看到,并不代表沒有。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用心去安慰不幸的人。我們不能阻止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失敗已成定局,再怎么悲傷也無濟于事,而如果我們選擇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失敗后的不幸,那我們將是最幸福的人。
知足常樂,在金錢方面也同樣如此,不要去羨慕他人有多少金錢,也不要計較自己的窮富。不去盲目攀比,也就生活得平和。
有個鄉下的小孩,大家都叫他傻子,因為他永遠選擇5毛,而不選1元。有一個外地人不相信,就拿出兩個硬幣,一個1元,一個5毛,分別放在兩只手里,叫那小孩任選一個,結果那個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幣。圍觀的人看得哈哈大笑,非常開心。那個外地人覺得非常奇怪,便問那孩子:
“難道你不會分辨硬幣的價值嗎?”
“不是的!”孩子小聲地說:“我只需要5毛錢就足夠了,它足以讓我買到我想要的東西了。”
這個“傻子”其實才是最聰明的人。如果他貪得無厭,選擇了1塊錢,這件事就變得“不好玩”了,也沒有人愿意繼續跟他“玩”下去,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塊錢。但他因滿足當前狀況只拿自己需要的5毛錢,就不會因貪婪而去苦惱,同時還能得到更多。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它說明一個問題,知足常樂可以使人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知足常樂,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消除攀比的壞習慣,便能享受到生活對你的饋贈,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和幸福。你的生活是你的,你的幸福也是你的。不要因攀比而讓自己失去原有的生活樂趣。
3.遇到打擊要振作,自輕自賤難出頭
坎坷的人生之旅中,沒有一個人是順風順水的,即使遇到打擊也決不能破罐子破摔,要養成堅強的好習慣。
心態對一個人的發展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左右著自己的人生。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無論遇到好或壞都要坦然面對,養成內心堅強的好習慣。
有一個外企的女職員,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是一個非常自信、從容的女孩。學習成績在班級里也是出類拔萃的,相貌也是出眾的,追她的男孩子特別多。
畢業以后,她進入了一個外企,成了一名外企職員。在那兒干了一個月之后,以前認識她的人驚訝地發現,原先十分活潑開朗的她,竟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說話變得羞羞答答,連做事也變得畏頭畏尾,而且說起一些事情來,總是顯得特別膽怯,和大學時候的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天上班前,為了穿衣打扮她常常要比別人早起兩個小時,她之所以這么做,是怕自己打扮不好,而遭到同事或上司恥笑。
在工作中,她更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以致到了謹小慎微的地步!是什么讓她有如此明顯的變化?為什么原來活潑自信的她,參加工作以后就變得自卑了呢?
其實,原因十分簡單,是因為她不能承受工作中的打擊。有一次,經理要她將一份文件送到經理室,由于行動匆忙,她將文件搞混了,當時,經理用嚴肅的態度告訴她做事要細心,女孩敏感地把經理的提醒當成了批評,從而做起事來畏首畏尾,生怕做錯事。
還有一次,經理要女孩陪同見一位很重要的客戶,女孩因為穿著不當遭到了經理的指責,這就是女孩比別人早起兩小時用在穿著打扮上的主要原因。
女孩的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屬于后天的認識性自卑,也就是說,主要原因在于她的認識——她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對工作的認識、對同事與上司的認識,更主要的是對打擊的認識。
受到經理批評后,女孩不敢正視別人的目光,生怕看到別人鄙視的眼神,聽到經理的傳喚,也顯得神經兮兮,每次向經理匯報工作時都非常謹慎,就這樣,她的精神時刻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中。
終于有一天,女孩無法承受這種精神折磨了,她開始消極怠工,對待工作也顯得漫不經心了,以往的闖勁也不知哪兒去了,過了沒多久,女孩收到了公司的解聘書,無奈之下離開了這家公司。
這個女孩的心態是不正確的,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打擊都是在所難免的,我們不是圣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在遇到挫折、打擊時,首先要擺正心態,千萬不要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應主動地承擔壓力,把自己犯下的錯誤及時改正,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許多年前在美國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16歲的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當收銀員,每個月領著極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滿意足地賣力工作,因為他希望能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實現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做起事來,永遠抱著學習的態度,處處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他希望能夠獲得經理的賞識,提升他為推銷員。誰知經理對他的印象卻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喚進經理室,經理對他說:“老實說,你這種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碩無比,我勸你還是到鋼鐵廠去當一名工人吧!我這里用不著你了。”
一番接近侮辱性的訓斥,對于那位年輕的小店員來說,如平地響雷,沒想到自以為做得不錯的他,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大凡年輕氣盛的人,踏入社會不久,便遭受這樣嚴重的打擊,換了任何人都承受不了。他們一定會被氣得暴跳如雷,從此做起任何事情,都抱著消極的態度,不肯“勞而無功”了。
但那位青年并沒有這樣做,他雖被辭退,但仍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擊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爭取更大的成績。
他對經理說:“是的,經理,你有權將我辭退,但你無法摧毀我的意志,你說我無用,當然,這是你的自由,但這絲毫不能減少我的自信,看著吧!遲早我要開一家公司,規模比你的大10倍。”
他并沒有吹牛,說的句句是實話,雖然在那家五金公司跌倒了,但他把這次打擊當成激勵,從此他更加努力上進,幾年后,果然有了驚人的成就。這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美國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
通過史坦雷先生的工作經歷,我們可以看出:當他遇到殘酷的打擊時,并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也沒有像上述那個女孩一樣就此垂頭喪氣,更沒有磨滅心中那頑強堅韌的精神,反而是更加堅強,也正是如此,他獲得了成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由此可見,在人生旅途中,面對打擊時要以平常心態對待,要培養堅韌向上的精神,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成功者并不是沒有遇到挫折,但是他把挫折當成前進道路上的墊腳石,自信“我能行”,屢敗屢戰,于是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