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總論(1)
禮記
曲禮
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陳
注
疏曰支子庶子也祖禰廟在適子之家庶子賤
不敢輒祭若宗子有疾不堪當祭則庶子代攝可
也猶必告于宗子然后祭呂氏曰別子為祖繼別
為宗百世不遷者大宗也繼禰繼祖繼曾祖繼高
祖五世則遷者小宗也宗子上繼祖禰族人兄弟
皆宗之冠娶妻必告死必赴況于祭乎所宗乎宗
子者皆支子也支子不敢祭也如諸侯不敢祖天
子大夫不敢祖諸侯尊者之祭非卑者所敢尸也
故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
祝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則支子雖貴可
以用其祿而不敢專其事也宗子去在他國則支
子攝主以祭其禮有殺全程子曰古所謂支子不
祭者唯使宗子立廟主之而已支子雖不祭至于
齋戒致其誠意則與主祭者不異可與則以身執
事不可與則以物助但不別立廟為位行事而已
后世如欲立宗子當從此義雖不祭情亦可安若
不立宗子徒欲廢祭適足長惰慢之心不若使之
祭猶愈于已也
又
大夫之喪庶子不受吊
陳
注
大夫之喪適子為主拜賓或以他故不在則庶
子不敢受吊不敢以卑賤為有爵者之喪主也
郊特牲
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彌
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陳
注
著代顯其為主人之次也酌而無酬酢曰醮客
位在戶牖之間加有成加禮于有成之人也三加
始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又加爵弁也喻其志者
使其知廣充志意以稱尊服也此適子之禮若庶
子則冠于房戶外南面醮亦戶外也
內則
凡接子擇日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
牢國君世子大牢其非世子則皆降一等
陳
注
冢子大牢謂天子之元子也
大
全
嚴陵方氏曰擇
日卜日也卜而擇之故也 山陰陸氏曰據上庶
人特豚應云國君大牢今曰國君世子大牢為其
接以大牢同于王也是以盛言之盡其詞焉爾且
言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
世子大牢惟國君而遠之使不逼上也又以著自
庶人積隆至是窮矣蓋理窮則同此皆言之法也
慶源輔氏曰父子之氣未嘗不相接也生三日
而又以禮接之于是為至
又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階西
鄉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名之乃降
陳
注
諸侯朝服元端素裳夫人亦如之者亦朝服也
當是展衣注云褖衣者以見子畢即侍御于君故
服進御之褖衣也人君見世子于路寢此升自西
階是自外而入也凡生子無問妻妾皆在側室
大
全
山陰陸氏曰不言三月之末嫌緩不言執其右手
咳而名之嫌慢皆非所以言世子故也上下比義
使從可知而已
又
適子庶子見于外寢撫其首咳而名之禮帥初無辭
陳
注
此適子蓋世子之弟庶子則妾子也外寢君燕
寢也燕寢在內以側室在旁處內故謂此為外也
疏曰庶子見于側室此以撫首咳名無辭之事同
故與適子連文云見于外寢耳
大
全
嚴陵方氏曰適
子庶子止見于外寢則世子見于路寢可知
又
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子生三月之末
漱澣夙齊見于內寢禮之如始入室君已食徹焉使
之特馂遂入御
陳
注
此言大夫士之妾生子之禮宮室之制前有路
寢次則君之燕寢次大夫正寢卿大夫以下前有
適室次則燕寢次則適妻之寢此言內寢正謂適
妻寢耳如始入室者如初來嫁時也特馂使此生
子者獨馂不如常時眾妾同馂也
大
全
慶源輔氏曰
妾生子而禮之如始入室所以使之知大分已定
于其初矣特馂所以寵之然其分不可得而易也
又
公庶子生就側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于君
擯者以其子見君所有賜君名之眾子則使有司名
之
陳
注
擯者傅姆之屬也君所有賜者此妾君所偏愛
而特加恩賜者故其子君自名之若眾妾之子恩
寵輕略者則使有司名之也疏曰前文已云適子
庶子見異于世子今更重出者以前庶適連文故
此特言庶子之禮
大
全
山陰陸氏曰庶子言就側室
則世子不就側室其母沐浴朝服則君不沐浴朝
服
又
冢子未食而見必執其右手適子庶子已食而見必
循其首
陳
注
疏曰此天子諸侯之禮未與后夫人禮食而先
見冢子急于正也禮食之后乃見適子庶子緩于
庶耳
大
全
山陰陸氏曰執而見之待之若與己等冢
子故也
喪服小記
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陳
注
此據適士立二廟祭禰及祖今兄弟二人一適
一庶俱為適士其適子之為適士者固祭祖及禰
矣其庶子雖適士止得立禰廟不得立祖廟而祭
祖者明其宗有所在也
大
全
嚴陵方氏曰適士二廟
則有祖廟矣官師一廟則有禰廟而已此言庶子
不祭祖者言適士家也下言庶子不祭禰者言官
師之家也夫立宗所以重本適子本也庶子支也
其不祭也雖祖之不同至于明其宗之義則一而
已其曰不祭祖則禰客祭之也
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
陳
注
庶子不得為長子服斬衰三年者以己非繼祖
之宗又非繼禰之宗則長子非正統故也
庶子不祭殤與無后者殤與無后者從祖祔食
陳
注
長中下殤蓋未成人而死者也無后者謂成人
未昏或已娶無子而死者也庶子所以不得祭此
二者以己是父之庶子不得立父廟故不得自祭
其殤子也若己是祖之庶孫不得立祖廟故無后
之兄弟己亦不得祭之也祖廟在宗子之家此殤
與此無后者當祭祖之時亦與祭于祖廟也故曰
從祖祔食
大
全
金華應氏曰殤與無后者皆庶子之
子也殤者幼而未成人無后者長而未有子鄭氏
以殤為己之子而系于父之庶以無后為兄弟而
系于祖之庶蓋以殤惟適可祭今適子之下又有
無后者不應更祭故指此為兄弟而言之夫所謂
殤與無后者包羅其義云爾非謂庶子之子其適
與庶皆死也適子或殤而死或無后而死皆從祖
而祭于宗子之家故謂之從祖祔食
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
陳
注
庶子不得立禰廟故不得祭禰所以然者明主
祭在宗子廟必在宗子之家也庶子雖貴止得供
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禮也上文言庶子不祭祖是
猶得立禰廟以其為適士也此言不祭禰以此庶
子非適士或未仕故不得立廟以祭禰也
又
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
陳
注
大夫為庶子服大功而庶子之子則為父三年
也大夫不服其妾故妾子為其母大功
大
全
嚴陵方
氏曰庶子之子不降庶子以尊可以降卑卑不可
以降尊也
又
為慈母后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
陳
注
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之無母者父命之為子
母此謂為慈母后者也若庶母嘗有子而子已死
命他妾之子為其后故云為庶母可也若父之妾
有子而子死巳命己之妾子后之亦可故云為祖
庶母可也 石梁王氏曰為慈母后者為庶母為
祖庶母后皆可謂既是妾子此三母皆妾皆可以
妾生之子為后
又
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
陳
注
不世祭者謂子祭之而孫不祭也
又
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
陳
注
此言不命之士父子同宮者
庶子不以杖即位
陳
注
此言適庶俱有父母之喪者適子得執杖進阼
階哭位庶子至中門外則去之矣
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
陳
注
父主適子喪故適子之子不得以杖即位避祖
之尊故然非厭之也今父既不主庶子之喪故庶
子之子得以杖即位祖不厭孫孫得伸也父皆厭
子故舅主適婦喪而適子不杖大夫不服賤妾故
妾子亦以厭而降服以服其母祖雖尊貴不厭其
孫故大夫降庶子而孫不降其父也
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
陳
注
舅主適婦故適子不得杖舅不主庶婦故庶子
為妻可以杖即位此以即位言者蓋庶子厭于父
母雖有杖不得特以即位故明言之也
又
妾無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
陳
注
妾常祔于妾祖姑上章言亡則中一以上而祔
是祔高祖之妾今又無高祖妾則當易妾之牲而
祔于適祖姑女君謂適祖姑也
又
父不為眾子次于外
陳
注
適長子死父為之居喪次于中門外庶子否
又
適婦不為舅姑后者則姑為之小功
陳
注
禮舅姑為適婦大功為庶婦小功今此言不為
后者以其夫有廢疾或他故不可傳重或死而無
子不受重者故舅姑以庶婦之服服之也
大
全
山陰
陸氏曰著為舅后者姑為之大功非情有厚薄以
傳重也
儀禮
喪服
父為長子
注
不言嫡子通上下也亦言立嫡以長
疏
釋曰言
長子通上下則適子之號唯據大夫士不通天子
諸侯若言大子亦不通上下案服問云君所主大
夫妻大子嫡婦鄭注云言妻見大夫已下亦為此
三人為喪主也則大子下及大夫之子不通士若
言世子亦不通上下唯據天子諸侯之子是以鄭
云不言適子通上下非直長子得通上下冢子亦
通上下故內則云冢子則太牢注云冢子猶言長
子通于下也是冢子亦通上下也云亦言立嫡以
長者欲見適妻所生皆名適子第一子死也則取
適妻所生第二長者立之亦名長子若言適子唯
據第一者若云長子通立適以長故也
傳曰何以三年也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庶子
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
注
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重其當先祖
之正體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庶子者為父
后者之弟也言庶者遠別之也小記曰不繼祖與
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
疏
釋曰云何以
者亦是問比例以其俱是子不杖章父為眾子期
此章長子則為之三年故發何以之傳也不問斬
而問三年者斬重而三年輕長子非極尊故舉輕
以問之輕者尚問明重者可知故舉輕以明重也
云正體于上又乃將所傳重也者此是答辭也以
其父祖適適相承為上己又是適承之于后故云
正體于上云又乃將所傳重者為宗廟主是有此
二事乃得三年云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
也者此明適適相承故須繼祖乃得為長子三年
也 釋曰云此言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者
經云繼祖即是為祖后乃得為長子三年鄭云為
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年不同者周之道有適子
無適孫適孫猶同庶孫之例要適子死后乃立適
孫乃得為長子三年是為父后者然后為長子三
年也云重其當先祖之正體者解經正體于上又
云又以其將代己為宗廟主也者釋經傳重也云
庶子者為父后者之弟也者謂兄得為父后者是
適子其弟則是庶子是為父后者之弟不得為長
子三年此鄭據初而言其實繼父祖身三世長子
四世乃得三年也云言庶者遠別之也者庶子妾
子之號適妻所生第二者是眾子今同名庶子遠
別于長子故與妾子同號也云小記曰不繼祖與
禰此但言祖不言禰容祖禰共廟者案祭法云適
士二廟官師一廟鄭注云官師中下之下祖禰共
廟則此容祖禰共廟據官師而言若然小記所云
祖禰并言者是適士二廟者也祖禰共廟不言禰
直言祖舉尊而言也鄭注小記云言不繼祖禰則
長子不必五世者鄭前有馬融之等解為長子五
世鄭以義推之己身繼祖與禰通己三世即得為
長子斬長子唯四世不待五世也此微破先師馬
融之義也以融是先師故不正言而云不必而已
也若然雖承重不得三年有四種一則正體不得
傳重謂適子有廢疾不堪主宗廟也二則傳重非
正體庶孫為后是也三則體而不正立庶子為后
是也四則正而不體立適孫為后是也案喪服小
記云適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鄭注云謂
夫有廢疾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婦既小功
不大功則夫死亦不三年期可知也
又
適孫
疏
釋曰孫卑于昆弟故次之此謂適子死其適孫
承重者祖為之期
傳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適也有適子者無適孫孫
婦亦如之
注
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是適孫將上為祖后
者也長子在則皆為庶孫耳孫婦亦如之適婦在
亦為庶孫之婦凡父于將為后者非長子皆期也
疏
釋曰傳云何以問比例者亦為眾孫大功此獨
期故發問也云有適子者無適孫者謂適子在不
得立適孫為后也云孫婦亦如之亦謂不立之故
云亦如之也 釋曰云周之道適子死則立適孫
是適孫將上為祖后者也者此釋祖為孫服重之
義言周之道對殷道則不然以其殷道適子死弟
乃當先立故言周之道也云長子在則皆為庶孫
耳者既適子在不得立孫明同庶孫之例云凡父
于將為后者非長子皆期也者案喪服小記云適
婦不為舅后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
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也凡
父母于子舅姑于婦將不傳重于適及將傳重者
非適服之皆如眾子庶婦也是以鄭云凡父母于
子舅姑于婦非長子皆期明非長子婦及非適孫
傳重同于庶孫大功可知也若然長子為父斬父
亦為斬適孫承重為祖斬祖為之期不報之斬者
父子一體本有二年之情故特為祖斬祖為孫本
非一體但以報期故期不得斬也
春秋四傳
隱公不書即位
春秋隱公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
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
仲子婦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公羊傳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
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
統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
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
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
立之隱于是焉而辭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
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
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
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
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王使歸仲子赗
春秋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
之赗
左傳緩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兇事非禮也
公羊傳宰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為以官氏宰士
也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
稱夫人桓未君也赗者何喪事有赗赗者蓋以馬以
乘馬束帛乘馬曰赗貨財曰賻衣被曰襚桓未君則
諸侯曷為來赗之隱為桓立故以桓母之喪告于諸
侯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其言來何不及事也其言
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禮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
子微也
谷梁傳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
禮赗人之母則可赗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可辭
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馬曰赗衣衾曰襚
貝玉曰含錢財曰賻
胡傳上古應時稱號故其名三變春秋以天自處創
制立名系王于天為萬世發其義備矣冢宰稱宰咺
者名也王朝公卿書官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名下
士書人咺位六卿之長而名之何也仲子惠公之妾
爾以天王之尊下赗諸侯之妾是加冠于屨人道之
大經拂矣天王紀法之宗也六卿紀法之守也議紀
法而修諸朝廷之上則與聞其謀頒紀法而行諸邦
國之間則專掌其事而承命以赗諸侯之妾是壞法
亂紀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庶之分故特貶而書名
以見宰之非宰也或曰僖公之母成風亦莊公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