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  松樞十九山中有《戲瑕》一書,《戲瑕》者何?劉勰嘗云尹敏戲其深瑕,猶之唐人著刊誤辯疑也。儻亦攻玉以石意乎?在昔鄭康成不識車渠,蔡中郎不識反舌,崔融不識瓦松,段文昌亦不識昔耶?貞觀省郎不識杜若,元晏先生不識撐犁,吳融、韓渥不識野馬塵埃。《淮南子》以蛩為蠛蠓,劉孝標以皇初平為雨師,沈休文以羲尊為畫鳳皇尾,王子建不知疇之為麻,麻之為衣,若此群公,當時并稱學府,而猶不免于疏漏,瑕固可無戲哉。然群公博洽之名,何嘗因是少損?千慮一失,尺短寸長,自昔通儒,蔑能兼貫,此非其見通蔽殊也,則所徭辯究難矣。夫吾識有窮,而學問無窮,學問無窮,則瑕瑜之互見者亦無窮。當其瑕有瑜之用,蓋足戲也。顧立言者安能悉收其全?瑜毋亦姑取其瑜而堅其瑕,以俟世之善戲者歟?古人往往思誤成適,辯究豈必皆精,加以烏焉淵澗,代遠傳訛,茍言而非出于大圣,其孰能不瑕,瑕又胡可盡戲也?余學既淺膚,見復鹵莽,惟當窮愁孤憤之中,不能廢書,見有沿襲舛誤者,隨事輒摘,隨摘輒記,初訂事理字義,兼舉禮儀稱謂,思與古今立言君子,互相討論,非謂入室操矛,聊深盍各之致而已。客曰:嘻!君子無戲謔之言,先生其以文為戲乎?豈莊語法言不足尚耶?竊恐古今之瑕至繁,不可勝戲,必欲以一人之聞見,而盡一人之耳目,亦難矣!余笑而應曰:是殆不然。武公戲不為虐,詩人美之,彼戲之不足以盡古今瑕,與余見聞之不足以盡余耳目均也。且天地一大戲場也,山河影跡,悉成戲具,俄頃百年,無非戲劇,而古今君子,則戲人也。余與汝皆囿于大戲之中而不知者也,誰賢誰愚,誰好誰丑,誰尊富而賤貧,桑田乎?滄海乎?昨朝明日,安可定乎?彼孰為戲,此孰不為戲?彼孰為瑕,此孰不為瑕?客以瑕索瑕而戲窮,吾以不瑕索瑕而戲幻,庸詎知夫不瑕者之真瑕而真瑕者之非瑕乎?庸詎知夫不戲者之真戲而戲者之非戲乎?夫既已謂之戲矣,豈復有真瑕在哉?真亦戲也,以瑕之真而為吾戲亦戲也。汝猶橫執真想以求之,不大謬戾歟?客無以難而退。洛中才人馬司農仲良,玩嗜斯編,慨任校訂,先割月俸錢,鋟行三卷,使君之美斯戲也將無然,乃用琬琰之瑜,以補武夫之瑕,不終毀于櫝中幸矣!萬歷癸丑八月朔錢希言志。

沉魚落雁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此出漆園氏語。故唐人宋之問《浣紗篇》云:鳥驚入松蘿,魚畏沉荷花。后世遂稱沉魚落雁之容。至抱樸子曰:昔西施心痛,臥于道側,蘭麝芬芳,見者咸美其容。此又言美色能感動夫草木,不獨魚鳥之有情者矣。書固不可盡信哉!

青泥

《拾遺記》:禹導川夷岳,而元龜負青泥于后。元龜,河精之使者也。龜頷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鑿處,以青泥封記其所使元龜印其上,蓋青泥與漢武蘭金紫泥同類耳。梁簡文與蕭臨川書,必遲青泥之封,故今人直以青泥為墨矣。

高唐云雨

高唐云雨,是先王楚懷事。楚襄雖夢神女,而賦中不言云雨也。乃唐人詩如“傾國傾城漢武帝,為云為雨楚襄王。云雨無情難管領,任他別嫁楚襄王。料得也應憐宋玉,只應無奈楚襄王。今來云雨知何處?重上襄王玳瑁筵”。此類甚多,往往誤稱,相沿不改,后遂為填詞家借資,然使正其訛而作懷王,便不成佳話矣。高唐賦中旦為行云,至今亦莫有稱旦云者。看來古人下語練字,皆須韻致,不專以理勝也。又閱元微之會真詩,晨會雨,則不獨稱暮雨矣。

龍鐘

竹名龍鐘,而唐詩“雙袖龍鐘淚不干”,則直以貌老人衰相矣,然竹實有名龍鐘者。羅浮山第三十一嶺,半是巨竹,皆七八圍,長一二丈,謂之龍鐘竹。又石有名龍鐘者。漢武帝時,陽關外花牛津得異石,長十丈,高三丈,立于望仙宮,名龍鐘石(《宛委余編》:龍鐘,不翹首貌)。

宋家微詠

宋王微詠賦,而《廣文選》誤王為玉,題作微詠賦,下書宋玉之名。王微乃南宋人,史具有姓名,宋人小說辨之詳矣。近眉公枕譚,亦援其說,以為疏謬如此,殊誤觀者。但余考《宋書》、《南史》,并稱微少好學,無不通覽,善屬文,能書畫,兼解音律醫方陰陽術數,為文古甚,所著文集傳于世。其說如此,然時代遼遠,古人文字少傳,集中詠賦,未之詳核,乃唐陸龜蒙撰自遣詩二十二首,載《笠澤叢書》者,中一首云:“月澹花間夜已深,宋家微詠有遺音。重思萬古無人賞,露濕清香獨滿襟。”據此,則天隨子博學人也,不應托之聲詩乃爾,豈亦讀誤本而云然耶?然令此賦果出景元手,雖章華大夫,吐詞命藻,無以加焉。是知古今人不甚相遠也。

行李

凡國之將命遣使,往曰奉命,來曰復命,其稱謂有行李。《左傳》曰:“行李之往來。”杜預注:“行李,使人也。”宋儒謂杜氏不究意理,然杜氏未嘗誤也,乃是后人不究意理,誤以遠行裝束為行李耳。觀隋江總有《辭行李賦》,則行李之為行使亡疑矣。

中山千日酒

劉元石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與千日酒,三年已葬,開棺復醒。故俗云:元石飲酒,一醉千日。此載《博物志》諸書可考。《搜神記》乃演出一段無稽之談,以酒家主人為狄希,以沽酒者為姓元名石,讀之真可絕倒,其非于令升筆斷無疑矣。

蹲鴟

梁權貴讀誤本《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而為羊字,后有人餉羊肉,答書云損惠蹲鴟。唐率府兵曹參軍馮囗〈火幾〉震入集賢院校《文選》,又注蹲鴟為今之芋子,即是著毛蘿卜。此二事,一出《顏氏家訓》,一出《譚賓錄》,并足軒渠滿朝,貽笑千古。

排倒秦皇石

索虜拓跋壽登鄒山,見秦始皇刻石,使人排倒之。據《南史》、《宋書》,皆載其事。以余考之,秦有嶧山碑、泰山碑、朐山碑、之罘碑、瑯琊碑,并李斯籀文,而未聞鄒山有秦皇石也,豈亦所謂沒字碑耶?聞山東鄒縣,今有嶧山碑翻刻,蓋嶧山故石,毀于火久矣。

支郎

魏高僧支謙,博覽經籍,兩眼多白而睛黃,時人謂曰:“支郎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按晉支遁字道林,世稱林公,亦稱支公,亦稱支法師,亦稱林道人,亦稱林法師,未嘗呼郎也。然則支郎之名,終當屬北地道人耳。

南齊蕭諶等謀廢郁林王,領兵入宮,出西弄殺之。按《隋書》:南寧有小勃弄、大勃弄。又洞庭山有風弄,嚴陵瀨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土人謂之瀧,或訛為籠。余以為皆非,必當從此弄字。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似未嘗考,故因循其舊說耳。或以衖字當弄字者恐誤,胡衖即巷字,楚辭家衖,家巷也,揚子一閧,一巷也。

愛妾換馬

梁簡文樂府,有《愛妾換馬》,樂府解題曰:《愛妾換馬》,舊說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漢劉安也,古辭今不傳。后閱《獨異志》載魏任城王曹彰,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余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馬號曰白鶻,后因獵獻于文帝。此于淮南之說理較長矣,乃宋人詩話,卻指鮑生以口弦換韋生紫叱撥,為愛妾換馬,是開成后事也,何其謬歟?簡文樂府結語,有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兒。蓋應劭《風俗通引》古諺云:殺君馬者路傍兒,言傍人譽馬,乘者盡力馳死也。而唐人張詩結語翻案最佳,“恩勞未盡情先盡,暗泣嘶風兩意同”。可謂脫胎換骨。

折沖

身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韓詩外傳》注曰:沖,沖軍也,謂敵設此以臨城,大臣謀于廟堂,遙以折之。按《風后握奇經》:天地之前沖為虎翼,風為蛇蟠,圍繞之義也。天地之后沖為飛龍,云為鳥翔,突擊之義也。天地風云,龍鳥蛇虎,所謂風后八陣,傳有圖記,后代陣法,皆出乎此。夫握奇三百八十四字,乃漢公孫弘所解,豈注韓詩者未見其書,故漏斯義而不之及耶?漢末三國間有折沖校尉、折沖中郎將,燕慕輿根為折沖將軍,隋沈光為折沖郎,唐有折沖府,唐人田司馬為長松府折沖,名各不同。

三公九卿

三公象五岳,九卿法河海。三公象三臺,九卿法北牛。《春秋漢含孳》載此。今世獨尚書稱北斗,外藩諸侯得稱四岳,與古異矣。

浮筠

《家語囗子貢問玉篇》,孚尹旁達,信也。注:孚信,尹正也。孚尹旁達者,玉之所稟,烈火不變其質,有似于信也。《禮記》注亦云:孚尹猶言信正,獨《初學記》玉部之事對中,改孚尹為浮筠,而以儷于垂棘,其下引注不明言其所以。友人嘗舉以問余,謂《初學記》乃唐朝徐學士等奉詔所撰,大較與《藝文類聚》略相似。考之《類聚》,本孚尹與《家語》、《禮記》合,而初學乃作浮筠,何愛奇而好訛若此與?余應之曰:子徒見夫陳氵皓之《禮記集說》,何孟春之《家語注》,而未見夫漢鄭氏所注戴氏禮,則何怪其然也?鄭氏謂孚當讀為浮,尹當讀如竹箭有筠之筠。浮筠,玉采色也。然今世儒皆讀孚尹如字,瞆瞆相傳,不及古人遠矣(按漢劉熙《釋名》:孚與浮字同義,謂浮甲在上稱也)。

平反古語

《太公兵法》引黃帝語曰: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孔子入后稷之廟,讀金人背銘,則曰滔滔不滅,炎炎若何?毫末不扎,將尋斧柯。本皆黃帝之言而有小異。至宋徐羨之奏廢義真,則又平反其說云:臣聞原火不撲,蔓草難除。青青不伐,終致尋斧。《黃石公書》曰: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而吳小將張梁亦平反其說以諫孫權曰:臣聞香餌引泉魚,重幣購勇士。是數者,語相仿佛,意實一揆。

沿誤

唐李浯著《刊誤》,謂《周禮》九棘三槐,通言九卿三公,故九寺為九棘,不宜獨指大理為棘寺也。宋彭乘撰《墨客揮犀》,謂《左傳》一介行李,杜預注行李為行人,今人以行裝為行李,非也。二書傳至今日,又數百年矣,孰有稱九寺為九棘者乎?孰有不以行裝為行李者乎?何況他事,焉能改哉?貴耳賤目,有胸無心,在古如斯,所謂年年依樣畫胡盧,匪自今而然矣。

齒路馬

他馬與路馬同道,不自斂退,與之齊行,是之謂齒。有誅者薄責,皆可名誅也。或謂見路馬之芻而蹴以足者,或謂驗路馬之齒而命其年者,皆非。案馬齒之義,晉取虞,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公喜曰:璧則猶是也,吾馬齒薄長矣。故今人自謙其年曰馬齒。至荊柱國莊伯令涓人取冠進上問馬齒,圉人曰齒十二與牙三十(馬之齒上下十二,牙上下十八,合為三十),此則齒牙之齒矣。應璩新論有之,百辟立中,正九品,置都士,州閭與郡縣,希疏如馬齒,不相識,何緣別義理,亦此齒也。二馬齒字,稍與齒路馬之齒不同。

稱姬

《疑耀》謂姬者周姓,后世字學不明,以姬字為女人通稱耳。其似不然,姬故黃帝氏姓,周人尋之,故《春秋》稱王姬,諸姑伯姊,并得稱焉。魯為同姓,稱叔姬、季姬、共姬,猶齊之稱姜,宋之稱子,陳之稱媯,秦之稱女懷贏之類是也。蓋古者婦人稱名,率從其國姓,而女之適人者,明有所從,則又系諸國,若郯伯姬、杞叔姬、宋蕩姬、鄭季姬、衛穆嬴、宋穆姜之謂矣。至周穆王娶盛伯之女,《傳》曰同姓之親,故稱盛姬,固一說也。然《水經注》載巫山之上,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襄陽耆舊傳》則稱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是不在周以前乎?而楚非周姓,文王得丹之姬淫,期年不聽朝。魏安王如姬最幸,為公子盜晉鄙兵符。楚莊王立鼓鐘之間,左仗鄭姬,右擁越姬。又《左傳》有秦姬、燕姬、胡姬、陳夏姬,彼何以故?至漢魏而后,相沿為嬪嬙戚畹之通稱矣。然則稱姬者,自是美名之意,在赤帝時已有之,何關后人謬戾哉?張氏力詆其非重出而兩見之,抑別有見,竊謂今之稱姬者,獨吳人為近古,蓋吳之先,故姬姓也。六朝三唐詩中,往往稱吳姬,至燕趙佳人亦并稱姬,罪不在字學之不明矣。

秋柏之實

郭注精誠之至,故為秋柏之實,猶言化為異物耳。即婦人化石,萇弘之血成碧,望帝變為杜宇意。追思少年讀《莊子》,粗心浮氣,卻將化為秋柏之實,作拱木義解,大謬。

緇帷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緇帷者,言樹色紺黑相雜,若帷幕然。陸士衡招隱詩《密葉成翠幄》,謝元暉詩《綠陰漸成帷》,其義一也。而司馬彪訓作黑林,名殊不典。

支羅服烝橫麥

治疾當得真人參,反得支羅服。當得麥門冬,反得烝橫麥。三代以下,皆以支羅服、烝橫麥合藥,病日痁而遂死也。按《潛夫論》如此。支羅服,疑今小朱蘿卜也,吳越間有之,渭之丁香蘿卜,其形如參,故誤用耳。烝橫麥,疑即《本草》穬麥是矣。陶弘景曰:根似穬廣麥,故謂之麥門冬,以訛傳訛,曷所底止?

玉葉象楮

《列子》:宋人,以玉為楮葉。《韓非子》:宋人,以象為楮葉。

水滸傳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9:30:17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林县| 东安县| 堆龙德庆县| 隆林| 临泉县| 阳西县| 博湖县| 陕西省| 巴中市| 平凉市| 富蕴县| 宜都市| 诏安县| 宽城| 哈密市| 梁平县| 安陆市| 靖宇县| 杨浦区| 昌黎县| 武乡县| 龙陵县| 崇义县| 贡觉县| 杭锦后旗| 朔州市| 谢通门县| 武川县| 洪雅县| 瑞安市| 申扎县| 扎兰屯市| 舞钢市| 永登县| 五大连池市| 恭城| 黄浦区| 桦甸市| 江阴市| 金寨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