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生存之戰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0評論第1章 再版序
本書再版增印,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第一版的脫銷以及讀者對該書的長期需求;其次,各類讀者對該書好評如潮。上一版本的內容基本包括在本書中,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而且此次再版增加了大量新的內容。
曾經有一位讀者這樣問我:“書中提到的這些投資理念您自己都實踐過嗎?”我實事求是地回復他,這些理念都是在我親身實踐后才被撰寫成書的。
對每個人而言,不論你是否愿意或者是否意識到,只要你是努力去賺取用于基本支出以外的錢,那你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名投資者。
不論采取什么具體形式,只要是儲存當前購買力以備將來使用的就是投資,一些常見或較為普遍的形式包括現金、政府債券、銀行儲蓄、不動產、大宗商品、各類有價證券、鉆石,以及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合法投資的黃金等。
投資的真正目的最基本的就是為了將來之需儲存自己當前過剩的購買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個人砌一天磚能賺到16美元,假設十天內他存了16美元以備將來投資之用。那么后來的某一天,當他給自己建房子需要雇一個磚匠時,就可以拿出他存下的16美元付給對方當工錢。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況。
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因為貨幣的價值常常會發生波動。還是前面那個例子,當幾年后他蓋房子時再花16美元可能就雇不到磚匠了,有可能僅僅需要花上12美元,或者更有可能花上20美元。所以我們不能把這16美元完全當做標準。
一般來說,如果把用于未來的物資先行儲存,那是需要支付存儲費和保險費的。但問題是人們在儲存時不僅不想付費,他們甚至希望使用他們存儲物資(現金)的人付給自己利息或股利。假如還有的人擔心會有賠本的風險,那他就希望能得到額外的利潤,或者是高比例的收益形式,或者是潛在的資金回報。
綜上所述,問題其實歸結于衡量投資購買力的回報與現金儲蓄的回報孰優孰劣,我的看法是應該以實際購買力來衡量。因為你只有賺回足夠多的錢才能彌補因物價上漲而損失的購買力,或者是在物價下跌時能保持較高的現金比例。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當物價上漲時進行投資行為往往會獲利(當然并不是絕對的),而當物價下跌時往往會出現更為嚴重的虧損。
我自己開始嘗試投資是在1921年,當時投資股市還是一個很平淡的職業。然而到了1943年,我開始把股市投資稱作“戰斗”。事實上,這種類似戰斗的情形早在1929~1932年期間很多人就體驗過了。但到了現在的1957年,股市在我眼里已經成了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
事實上,那些在投資前就已經系統地從各個角度仔細研究和定義過各種股市風險、目標和機會的投資人,已經成功了至少一半。
不管你信不信,總有些人是股市上的贏家,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為了讓各位投資者有所借鑒,我在書中對這些成功者的范例都有描述。事實上,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能擁有什么最終將取決于他們個人能力、擁有的本金、投入的時間、愿意承受的風險,以及市場環境的好壞。我相信,在本書中的經驗、想法、指導、方案和原則的指導下,不論各位采取什么樣的具體操作方法,都會獲得成功。
1935年和1936年的早期版本中所闡述的觀點到今天仍然適用。另外,結合近年來投資領域的發展變化,我又充實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新觀點、新方法。此外,我還補充了一些關于當今日趨復雜投資形勢下主流投資策略的討論,以期對讀者有所啟發。
在該書的前幾版中,一些讀者就曾對書中關于投資多樣化的前提提出過異議,并且一直關注著這一問題,實際上這里并不存在矛盾。對于剛入行的投資者來說,多元化的投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樣可以分散風險,但是那些經驗豐富、擅長抵御風險的投資者更可能在不依賴多樣化投資的情況下獲得成功。
杰拉爾德·勒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