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0章 兒科醫生給家長的心里話(5)
- 第29章 兒科醫生給家長的心里話(4)
- 第28章 兒科醫生給家長的心里話(3)
- 第27章 兒科醫生給家長的心里話(2)
- 第26章 兒科醫生給家長的心里話(1)
- 第25章 孩子怎樣吃藥效果才好(5)
第1章 孩子生了病,家長怎么做(1)
(一)
面對疾病,家長是孩子的堅強后盾
面對疾病的態度決定疾病的康復效果,這個一點都不假。我們樂觀時,孩子就有信心面對疾病,孩子恢復得就快。面對疾病,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孩子,細菌并不可怕,細菌是那么的小,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我們不用怕它們。”不久前,我與心理咨詢師許老師一起開了一個主題為“讓孩子少生病的智慧”公益講座。來參加聽講座的朋友當中,很多都是我曾經診治過的患兒的家長。
上半場,我講了一些常見病的處理方法。當我講完后,我看到家長們并不輕松,他們的臉上露出了很多的焦慮。
看到這個場景,許老師現場組織了一個系統排列,她讓三個家長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疾病、孩子、母親):
“你是孩子,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你的面前站的是感冒,你是什么感覺?”許老師的排列開始了,她開始問“孩子”。
“孩子”說:“我害怕。”“你是感冒,讓人生病的感冒。對面是個孩子,你有什么感覺?”許老師問“感冒”。
“感冒”說:“我想撲過去?!贝蠹胰滩蛔⌒α?。
這時,“孩子”的“母親”來了,起初,她的臉上掛著焦慮。在許老師的引導下,她站在了“孩子”的背后,雙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充滿了自信。
許老師問“孩子”:“孩子,你什么感覺?!薄昂⒆印闭f:“我不害怕了?!痹S老師又問“感冒”:“此刻,你是什么感覺,你想怎么做?”“感冒”說:“我想躲閃了?!闭f完,“感冒”忍不住后退了一步。不等老師說結束,家長們激動地鼓起了掌。我看到他們臉上的焦慮沒有了,代之以自信的微笑。
會后,幾個家長沖到我的面前說:“海燕醫生,真的有收獲,你的沙龍一下子改變了我們對疾病的恐懼,謝謝你?!闭f起疾病,大家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恐懼和焦慮。這種感覺來源于疾病給我們造成的不舒服經歷在大腦里留下的印記。面對疾病,醫學界還不能游刃有余地完全應對它,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非常的害怕,害怕它對我們造成嚴重的影響??墒牵ε聦膊』謴陀腥魏螏椭鷨??沒有。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有關腫瘤患者面對疾病態度的報道,一些人,因為過度恐懼,自己嚇死了自己;而另一些樂觀的患者,卻神奇般地康復了。
如果家長擔心、恐懼,對孩子的恢復是沒有任何幫助;相反,當家長充滿勇氣,就帶動著孩子充滿自信,這時候,一切都變得那么簡單,孩子的疾病很快就好了。
面對疾病的態度決定疾病的康復效果,這個一點都不假。作為孩子的家長,更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我們樂觀時,孩子就有信心面對疾病,孩子恢復得就快。
面對疾病,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孩子,細菌并不可怕,細菌是那么的小,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我們不用怕它們?!碑斈氵@樣說時,我相信,你和孩子都充滿了力量。我想,這就是讓孩子少生病的一個智慧。
(二)
別用健康換成績
如今,多動、抽動、學習困難、抑郁癥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什么?道理很簡單,所有的導向是學習,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教育。當今的孩子壓力太重了!直到孩子出現了問題,這時家長才抓了瞎。
請記住,孩子身體的健康永遠都要放到第一位。沒有良好的身體,一切都是零。
早上查房的時候,49床的孩子家長要求給孩子辦出院。孩子住院還不到一周,病情還沒有好轉。因為感染了EB病毒,得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拷貝非常高,脾臟增大。我們早已告知家屬病情的嚴重性了。
當我們詢問出院的理由時,家長面露難色說:“老師打電話讓孩子回去上課。老師說,如果再不來,必須休學?!蔽覀兌己茉尞?,問道:“你們沒有給老師說孩子病情嗎?”家長說,已經說了,可是老師態度很強硬。
面對老師的“威脅”,家長做出了一個決定:讓孩子出院上課,把藥帶回去,放學后,準備在附近找個小診所給孩子打針。一名大夫忍不住說了一句:“孩子才上二年級,至于休學嗎?一個月不上學,我認為根本不要緊?!贝蠹夷阋谎?,我一語,都勸家長好好跟老師溝通。家長無奈地說:“我們都給班主任送禮了,可是沒有用?!贝丝痰男〖一镎贿叴蜥?,一邊寫著作業,讓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經了解,孩子上的小學是一所價格不菲的私立學校。家長之所以花大價錢讓孩子上私立學校,是聽說那家學校教學質量很好。重視教學質量沒有錯誤,可是老師卻忽視孩子最起碼的健康,拿健康和學業當交換籌碼,這可真是本末倒置。這樣的學校,這樣的老師,能教育出真正的好學生嗎?這件事,折射出當今教育的誤區。當然也跟家長認識糊涂有關。某些私立學校,正是瞅準了家長只重視孩子學業的需求而開設的。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在當今教育體制的影響下,很多家長走入了誤區。很多父母把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和一個優秀的孩子畫上了等號。他們培養孩子就一個目的,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為了這個目標,家長們從小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課外班,用一切方法威逼利誘孩子學習。
我們知道,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也就是說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品質好。孩子身體的健康永遠都要放到第一位。沒有良好的身體,一切都是零。
孩子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如今,多動、抽動、學習困難、抑郁癥的孩子越來越多。為什么?道理很簡單,所有的導向是學習,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教育。當今的孩子壓力太重了!直到孩子出現了問題,這時家長才抓了瞎。
如今,我們大部分人只有一個孩子,問題很多。如何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應該是每個家長思考和要解決的問題。毫無疑問,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道理都明白,可是很多家長卻做不到。
孩子不是金剛不壞之身,身體健康一定要放到第一位的。舍本求末的做法只能害了孩子。
(三)
孩子生病了,家人更應團結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同樣是孩子生了病,一種情況是:全家人互相之間沒有指責,樂觀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結果,孩子很順利地治療好了。而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生了病,一家人互相指責埋怨,反應過度,恐懼過度,還會不斷地找醫生和護士的茬子。這樣的孩子反而會治療得不順利。
夜晚,一間病房里傳來了家屬的爭吵聲和哭鬧聲。
我走過去查看,擔心是患者之間的爭吵。在病房門口,我看到了三個大人正圍著一個孩子互相爭吵著,是一對年輕夫婦模樣的人正和一個老年婦女爭吵。
我剛要走進病房,爭吵聲停止了,站在床邊的老年婦女被年輕的男子連拉帶拽地推出了病房。
老人不愿意走,在男子的強硬推搡下踉踉蹌蹌地走著,男子嘴里不停地喊著:“你走,你走,孩子不用你管!”老人嘴里嘟囔著:“我不走,你看孩子讓你們倆帶成啥了?孩子我管!”男子氣急敗壞的樣子:“不用你管,你怎么這樣煩!你不走,我們就走!”男子繼續推搡著老人向前走,老人執拗著,反抗著,男子和老人就這樣邊走邊僵持著。最后,男子生氣地扭頭走出了住院部。老人擦了擦臉上的淚水,返回了病房。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我內心翻滾和糾結著。我猜,男子一定是老婦人的兒子,因為只有兒子,才能毫無顧忌的對待自己的母親;而只有母親,無論孩子如何對待自己,即使受盡委屈,依舊會無怨無悔地愛著自己的后代。
這一天,我是值班二線??墒牵臣艿幕颊呒覍俨皇俏抑鞴艿幕颊撸乙膊涣私夂⒆拥牟∏椋螞r看到的是家庭糾紛,我不好插嘴,只好閃在一旁,無奈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我退回了辦公室,向和我一起值班的醫生詢問。值班的一線剛好是那個組的大夫。一線告訴我,那個孩子是腦癱合并癲癇。孩子一直是老人幫著看大的,小的時候,沒有發現孩子有問題。孩子大點了,近期出現了問題。家屬們一直為孩子的病爭吵。
我和一線正交談著,忽然聽見一個婦女嗚嗚咽咽地從辦公室門口經過,我一看,是那個腦癱孩子的媽媽,她哭著走出了病房。
我走出了值班室,再次回到剛才那間病房,我想看看老人和孩子,想著是否能勸勸老人家,可是我發現老人已經鉆進了被窩,摟著孩子睡了,我只好返回了值班室。
過了一會兒,我聽見一個患者來叫值班一線:“大夫,你能不能去看一下剛才那個和家人吵架的老太太,她說她肚子忽然疼得厲害,我看她怪可憐的……”這一夜,我失眠了,我思緒萬千,感慨良多。
孩子是我們心里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我們生病了,我們通常能夠接受,可是,小小的孩子生了病,而且是重病的時候,我們就受不了了。孩子是我們愛的結晶,但有時候,卻也成了家庭糾紛的導火線,我們會為孩子失去理智,會為孩子互相傷害,會為孩子互相埋怨甚至產生仇視,會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愛孩子。
可是,爭吵和埋怨真的能讓孩子恢復健康嗎?
有心理專家說,我們每個家,都可以看作一個平衡的系統,每個人身上都有無窮的力量。如果我們充滿了愛,和諧的相處,我們這個系統會充滿很強大的能量和力量,如果其中一個人出了小問題,只要有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的能量會不斷產生意想不到的奇跡,幫助到那個暫時失去平衡的人。我真信這一說法,真的是很有道理。
在我們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同樣是孩子生了很重的病,一種情況是:孩子生了病,家人積極地配合著醫生治療,互相之間沒有指責,他們樂觀坦然地面對著發生的一切,結果,孩子很順利地治療好了;而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生了病,這一家人互相指責埋怨,反應過度,恐懼過度,還會不斷地找醫生和護士的茬子,這樣的孩子反而會治療得不順利。真是應了那句話,“越怕出事情就越有事情發生”。
看似平淡的生活并不平淡,看似簡單的生活并不簡單。愛自己的孩子是我們絕大部分人能做到的,可是我們不少人,只知道狹隘的愛孩子。他們認為,讓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學好,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這就滿足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教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和愛。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愛家人,如何與家人相處,如何面對困難。
俗話說:有兒方知父母心。然而,現實生活中,并不人人能想起這句話!
很多人有了孩子,所有的心思和愛都給了孩子,他們只愛孩子一個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配偶,更別說是老人?;蛘撸泻⒆右院?,當老人們幫著帶孩子的時候,年輕的父母往往沒有感恩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橫挑眉毛豎挑眼,甚至會因為護理孩子的理念不同和老人爭吵甚至反目為仇,更嚴重者,還會把老人趕出家門……
愛孩子,也是需要學習的,我們需要學著愛自己,需要學著愛自己的丈夫(妻子),需要學著愛孩子的爺爺奶奶,需要學著愛孩子的外公外婆,需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和諧的家,需要學著與家人和睦相處。在愛的氛圍里,孩子才能學到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在愛的氛圍里,孩子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在愛的氛圍里,孩子才能學會愛自己,愛他人和整個世界。
愛孩子,請別只愛孩子一個人。
孩子生病后,要幫他轉移注意力
孩子生病后,作為父母,不應該默不作聲地坐在旁邊只知道焦慮和難過。要幫助孩子渡過這一段最艱難的時候。這時,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是幫助他痊愈的最佳方法。
接到骨科醫生要求會診的電話,我立即向外科病區走去。
一進病區,我就聽見一間病房里傳來孩子的哭聲。我猜,讓我會診的孩子可能就是這個孩子。
走進護士站,我向值班護士要了會診孩子的病歷。會診單上寫道:“患兒男,8歲,系脊髓栓系綜合征,腰段脊柱裂術后患兒,今晨出現嘔吐、頭痛,急查電解質正常,請貴科會診,協助診斷。”我看了看患兒的住院病歷,患兒為術后第一天,手術很順利,各項化驗也大致正常。
看完病歷,我向會診單上注明的病床走去,哭聲越來越大。讓我猜中了,讓我會診的正是剛才那個哭泣的孩子。孩子趴在病床上,不停地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