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1評論

第1章 自 序

人人都對錢向而往之,但是對有錢人的態度恐怕就千差萬別了,甚至多數是頗有微詞的。討厭有錢人的無非是兩種:一是覺得有錢人“飽暖思淫欲”,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二是因妒生恨,并催生了“仇富”一詞。

其實,孔子他老人家早就為大家指引了一個方向,《論語·述而》里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也就是說,如果發財致富可以追求得到的話,就是從事再低微的差事,我也干;如果追求不到,那我就做愿意做的事。

商業、商人的起始,還要從 4000 多年前說起。商部落里第七任首領王亥,用牛車把部落中過剩的物資,轉運到其他部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易。

因為商部落首創了這一對當時人來說稀奇新穎的行為(稱其為首創似乎略顯牽強,試想,原始部落時代,私人間以物易物必定早已存在,可是因為身份特殊,歷史只重點記載了王亥),從此,人們便把從事買賣貿易的人稱為“商人”,把用于交換的物品叫作“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作“商業”。這便是“商人”“商業”“商品”三個名詞的由來,王亥也被尊為“華商始祖”。

殷商時期,人們樂于從事商業活動。周興之后,認為殷商之亡,是民眾太過醉心商業,而荒廢了關系國家根基的農業,開始逐漸輕視工商。

在儒家思想沒有一統天下之前,“輕商主義”雖然已經存在,但是從商還不至于被整個社會視作“賤業”。春秋戰國時期,從商人轉而成為政治家的就有管仲和呂不韋。到了西漢,僅《史記·貨殖列傳》就羅列出了 21 位有名的大富豪。文景之治時,甚至把國家的貨幣制造權交給了商人鄧通。可見那時候的商人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可是,對世家豪強的興起深感不安的王權和對商人商業抱有偏見的儒家學派結合了。漢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西漢王朝迎來了第六代君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年僅 17 歲的劉徹一登基,就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儒家學說成了國家給國民定制的唯一“思想”。儒家覺得商人“重利輕義”,是最容易違背“仁義”準則的人。亞圣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開篇就對請教他的梁惠王說:“王,何必言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接下來,在《孟子·公孫丑下》里,孟子更直接把商人稱為“賤丈夫”。《逸周書·程典》說:“士大夫不雜于工商。”《禮記·王制》也說:工商“出鄉不與士齒”。

另外,當權者還覺得商人有了財力,如果再擁有社會地位,就會對王權產生潛在的威脅,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講,商人都不會受到當權者的歡迎。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就規定“工商雜類不預士伍”,即官僚階層中不允許有商人存在。

這些都大大助長了“輕商主義”。商人不僅在政治層面受到打擊,在道德說教方面儒家也加了一把力,逐漸地,中國人養成了羞于言“利”、恥于談“錢”

的習慣,與之相連的商業也被波及,逐漸淪為“賤業”。“輕商主義”扎根在了中國人的潛意識里,甚至衍生出一個極端的思想:金錢總是和道德對立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得到了金錢必定會在道德層面上有所缺失。

在精英社會圈,國人的“精神教科書”更是擺明了姿態,亮出了態度。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商人做到宰相級官員的,從齊國的管仲、秦國的呂不韋,到元朝的阿合馬、鎮海和桑哥,再到民國的宋子文和孔祥熙,加起來不會超過十個人,可見“輕商主義”傳統之深。

在一般社會階層,“輕商主義”亦是彌漫四溢。讀不懂那些圣人典章的小民百姓,用另一種方式繼承著對商賈的鄙視,一句“無商不奸”似乎是人人都能隨口說出的熟語。只要是商人,統統貼上“壞人”的標簽。

在古典文學作品里,“好漢”“好人”大多沒商人的份兒;“壞人”“壞蛋”,如西門慶之流者,卻大有人在。當然了,壞人大多時候還是“有錢人”,不是說人有了錢肯定就會做壞事,而是富人做壞事的能力更強一些,影響也更大,沒有足夠的金錢作支撐,就算想做壞事也是力有不逮。

自西漢之后,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沒有出現幾個像樣的大商人,沈萬三的異軍突起,不能不說有其時代因素。

跨烈馬、揚彎刀的蒙古人,呼嘯而來,踐踏了大半個地球,衰弱的南宋自然是不堪一擊。用柏楊的“醬缸理論”來比喻,蒙古人的到來,無疑是給中華大地這口淤漚僵臭的醬缸注入了一股清流。前面已經說過,商人為官做到宰相級別的不多,可是,只有不足百年歷史的元朝就出現了三個。

蒙古人看重財富和土地,他們沒有受到儒家那一套“道德規范”的束縛,中原人的“精神教科書”對他們完全失效,他們更像是大航海時代的西方人,重視實際利益,做事大刀闊斧,充滿冒險精神。但是,正因為他們的“蠻干”,無法和漢家文化融為一體,不足百年,就被朱元璋為首的群雄驅趕,黯然離去。

盡管蒙古人沒有像 270 多年后,另一個入主中原的異族政權——清朝那樣“國祚綿長”,但是,他們帶來的社會變革還是巨大的。在蒙古人統治期間,商人的地位空前提高,活動空間劇增。商人敢于做大,國家也默許商人做大。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疆域助長了國際貿易,很多商人不再把自己的足跡限制在中原地區,而是越洋跨國,大做海外貿易(沈萬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元朝政府只做一件事:變本加厲地收納賦稅。在這之前,歷朝歷代都是打擊“豪強”——

須注意一點,不管哪個朝代都不反對商業,而是反對可能對朝廷的權威構成威脅的商人。蒙古人似乎不理會這一套,只要你不公然造反就可以,沈萬三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才得以發家致富的。

有關沈萬三的記載,正史如《明史·高后馬氏傳》,多處提到沈萬三,野史如《五雜俎》《蓬窗類記》《云蕉館紀談》《元明事類鈔》《吳江縣志》《周莊鎮志》等,也都有記載。甚至連萬歷年間刊行的世情小說《金瓶梅詞話》里潘金蓮也曾兩次引用諺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

《金瓶梅》成書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歷年間,托言北宋,實際上是寫明隆慶、萬歷年間的社會世態,書里居然出現了以沈萬三為喻的諺語,可見,那時候沈萬三已經是盡人皆知的社會名人,可稱其為明朝的“馬云”,是財富和有錢人的象征。后來演變成了“沈財神”“活財神”,甚至被當作了“金錢圖騰”來崇拜,影響至今不衰,其家鄉周莊也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年都會有相關的紀念活動。

不管沈萬三的死亡時間是元末還是明初(明史學者顧誠主張,沈萬三在元末就已經死亡),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而他一生的財富傳奇是真實的,他創下的億萬財富是可信的,這就足夠了。

沈萬三的成功固然有時代因素,但是和他個人的努力肯定是分不開的,如果他不主動去追求財富,金錢是不會自己送上門來的,所以,大時代是一個原因,個人的出色表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沈萬三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對他本人的性格特征,歷史上少有記載,只知道他大方、豪邁,為人精明,巨富之后不僅做了很多慈善事業,似乎還喜好文事。他的兒子——沈達卿和明初的許多文人都有交情,如明成祖倚重的謀士姚廣孝、明初翰林劉三吾等人,沈達卿本人也是地方上頗有名氣的文人。

財富注定和權力有瓜葛,無論從哪個方面解釋,想在那個時代擁有這么多金錢財富,沒有政治層面的支持是不行的,也就是說,他要得到當權者的認可,起碼應該和管理地方的官員們有交往。

為了擁有一個發展空間,沈萬三一直不遺余力地結交有政治背景的權貴,希望能在亂世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曾資助過張士誠、朱元璋,據《明史·高皇后傳》記載: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朱元璋怒曰:“匹夫犒天子軍 , 亂民也 , 宜誅。”后馬皇后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 ?”

乃釋秀,戍云南。

沈萬三幫助朱元璋修筑都城之后,還覺得巴結得不夠,更準備再出銀子替天子犒勞軍隊,但是遭到了朱元璋的斥責,甚至差一點丟掉小命。當然也有人說是因為朱元璋覬覦沈萬三的財富,找了個借口,把他發配到了云南。不管怎么說,沈萬三想結交、攀附政治勢力,卻是實情。

還有記載說他向朱元璋獻上 1500 萬兩銀子,用來建造廊房 600 多楹,給1000 名軍士提供甲馬。

從這些點點滴滴的記載來看,沈萬三善于交際,更善于結交有權有勢的實力人物。試想,在等級森嚴、資訊又不發達的明初,一個富民能越過一層層官員,把自己的觸角延伸到最高統治者——朱元璋身上,能和皇帝“搭上線”,如若不是在官僚階層中廣結善緣,有一定的人脈做支撐,是很難做到的。不然一個商人,就算富甲天下,但在官場中沒有一定的影響力,就算想巴結逢迎君王,也是見不到皇帝的,皇帝更見不到他。

沈萬三不僅結交政治勢力,他的后代還做了官。據《吳江縣志》載: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洪武初,以龍角來獻,侑以白金二千錠、黃金三百斤,甲士十人、甲馬十匹,建南京廊房一千六百五十四楹 , 酒樓四座,筑城階,造鐵橋水關諸處,費巨萬萬計。

時方征用人才,茂為廣積庫提舉,旺之侄為戶部員外郎。

沒有送大米到燕京,沒有交到權貴手中的金銀,沒有和政治勢力結合,他的兒子能被“征用”嗎?顯然這是一筆權錢互易,名義上是“良民急公好義,朝廷適才錄用”,其實就是權力和金錢的聯姻。

再大的家業,再多的金銀,都不堪大權在握之人的一根指頭。沈家依靠政治權力發家,最后也因權力而家敗人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二月,舉世震驚的“藍玉謀反案”爆發,沈家牽涉其中,殺的殺,坐牢的坐牢,從此一蹶不振。從中可以看出,沈家當時對權力的介入已經很深了。王權之下,玩權力和金錢的游戲是要付出代價的。

通過本書,我想把這個從默默無聞的小民,到舉世矚目、留名后世的巨富,這些興家、敗家的故事擺出來。同時,還有一個小小的希望,希望狀寫出 “中國式商人”的一個縮影,或者說是冰山一角,當然,這個很難。

沈萬三這部書稿寫了一部分之后,友人借去一觀,疑惑地問我為何要把沈萬三寫得這么“世故”“圓滑”,這么略顯“病態”地察言觀色、揣摩人心,我沒有回答,其實心里想說的是:這就是中國的傳統!在中國古代,想成為沈萬三那樣的國家級富豪,這些特點都是必備的。儒家文化熏陶出了精華,但是也跟著產生了糟粕,這就是糟粕的一面,我只是把它展現出來而已。

走筆至此,忽然想到了《紅樓夢》中那首發人深省的《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嘆人世,終難定!

這首歌,勾勒出了多少富家大族的起起落落,沈萬三和沈家“富二代”“富三代”興業、息業的故事亦是如此。

叨叨贅言,以為書正,亦以為序 。

二○一四年十二月三日,午夜兩點

李 蒙

品牌:鳳凰聯動
上架時間:2015-03-31 17:44:51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鳳凰聯動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江安县| 安达市| 哈尔滨市| 蒙城县| 台南市| 长寿区| 芜湖市| 惠来县| 塔城市| 仁怀市| 乌审旗| 玉田县| 石嘴山市| 江达县| 凯里市| 兴业县| 天等县| 资兴市| 古蔺县| 栾川县| 日照市| 营口市| 景宁| 鹿泉市| 桓仁| 航空| 大关县| 江陵县| 军事| 九江市| 高陵县| 如东县| 剑川县| 天台县| 芷江| 大庆市| 自治县| 天峻县| 荆门市|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