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沉醉唐詩的美
很早就有這樣一個想法,即把中國幾千年來積攢下的最為精美的古詩詞,用最淺顯的語言,一首一首地、美美地講給我們的讀者。
20世紀末,我在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做文字編輯??粗鴪D書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古詩詞讀物,拿起一本,放下一本,總是覺得有些欠缺。很多古詩詞的講解多是字、詞、句、篇這樣一個基本的套路,初看上去,就給人一種板著面孔的感覺。當時想,就沒有一種古詩的說解,能夠簡單一些、明白一些嗎?
于是,那時就有了一種沖動,編寫一本講解古詩詞的書,讓男女老少都能透過我的這些至為簡單的文字,領略中國古典詩詞所蘊藏的美,不管是陰柔的,還是雄壯的,無論是婉約的,還是豪放的。
當時沒有立即付諸實踐,有兩個原因,一是天性疏懶,二是職業所限。當時是在做編輯,總是覺得這些優美的文字應該出自古典文學專業的大家們,而我是編輯,只是為他們作嫁衣裳的;自己親自去做的話,總給人一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感覺。所以這個想法當時沒有落實下來,但一直埋藏心底,而且越來越強烈,直到我回到高校,有了孩子之后。
孩子漸漸長大,到了可以讀詩的年齡,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想給孩子找一本她能看懂的古詩詞讀本,但合適的選本并不好找,我一次又一次地從書店失望而歸。于是越發有了自己編寫一本的沖動。
前幾年應老年大學的約請,給學生講古詩詞欣賞,因為覺得是一項公益事業,所以欣然應允。上課時,偌大的教室坐了滿滿的人,從四五十歲到八九十歲不等,這讓我意想不到,更讓我有些激動。賞讀詩詞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古詩詞注解的重要性。把一首詩、一首詞講得明白易懂,讓這些沒上過大學、沒讀過中文專業的老年朋友們聽得清楚、聽得明白、聽得入心,是給這些老年朋友們講詩詞首先要做到的,否則,一節課下來就會把他們講跑的。
幾節課下來,老年朋友們對于古典詩詞的熱愛乃至癡迷又讓我燃起了做一些古詩詞注解工作的熱情。于是,我試著靜下心來,細細地梳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那一行行優美的文字,一首一首仔細地品讀,一首一首耐心地回味,突然發現,詩原來需要這樣平心靜氣地來賞讀。
詩歌是幾千年積累沉淀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但詩歌的語言是過去的語言。如何用現代的話來解釋過去的語言,從而品味到詩歌的美?我總是會想起白居易在寫完詩后讀給老婆婆聽的故事,固然不能要求詩歌全部通俗易懂,但是詩歌的注解一定要做到,否則從書面語到書面語,誰還愿意去看你的解釋?一位名叫方玉潤的清人解讀《詩經》當中的《芣苢》時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且不說原詩的美如何,這篇簡短的注解文字已然讓我們陶醉。
詩歌是美的,詩歌的注解也應該是美的。這是我初定的一個基本原則。把一首優美的詩歌拆解為一個一個的字、詞、句,便不會美了。因此,我講詩,想完整地講、囫圇地講,否則就會破壞了它們的美。
眼下人們對于國學越來越重視了,古詩詞的比重在中小學課本中也在不斷地增加。我所遴選的這些唐詩,大部分中小學課本中已經選了,但是這些講解并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的。大人在工作之余,賞讀一首小詩,亦可放松心情、愉悅身心,有美的享受。
這個唐詩的說解本,詩歌原文以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的《全唐詩》(增訂本)為底本,共分十個專題,每個專題選一些優秀的唐詩,共一百首,基本關涉了唐代詩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讀了它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詩歌帶來的美,而且可以感知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文化;唐詩中寫了美好的春光、秋景、山水、田園和邊塞,唐朝的社會生活也通過唐詩中的詠史懷古以及旅行中的見聞等展現出來,還可以與那時的詩人們進行深度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溝通,從而感知他們的悲喜、他們的愛恨、他們的生存境遇與命運。這或許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知人論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