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皇帝!

始皇帝二十六年,秦使將王賁攻齊,俘齊王建。

齊滅!

自此,六國畢,四海一。

咸陽,乃至于整個關內,都蒙上了一層歡快的氣氛。

不僅僅在于老秦人一統天下的大愿終于完成,也在于始皇帝對于勝利者的獎賞。

名、田、爵、在這個時代意味著一切。唯有勝利才能贏下所有。

關內的老秦人期待著獎勵,也帶著惶恐期待著一統天下以后的安寧。

這一場持續了連續兩百多年的戰爭,終于得到了終結,不論是征服者亦或者被征服者,都松了一口氣,帶著迷茫憧憬著未來。

然而,渭水以南的章臺宮內,卻在進行著一場并不祥和的辯論。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總,天下之所適,王天下之號。而今大王賓服四海,覆滅六國,一統八荒,震鑠古今,可稱帝也。”右相隗(kui)壯沉聲開口說道。

是的,后世大名鼎鼎的始皇帝現在還只是秦王。

顯而易見,在六王既沒的當下,王號已經不足以表示大秦的尊貴,不足以彰顯大秦的武功。

作為唯一的勝利者,大秦有足夠的資格超脫于六王之上。

這是一場關于尊號的辯論,這場辯論爭議許久,大概從齊國覆滅那一天就已經開始,諸生博士眾說紛紜,咸陽之內也議論紛紛,輿論發酵了很久,直到一個月后的現在,秦王才正式召開朝議正式討論。

而隗壯作為右相當先開口,提議上尊號為帝,去王稱帝。

這并非隗壯的首倡,畢竟帝字并非原創,實際上關于尊號的稱謂就那么幾個,無外乎圣、王、帝、皇......

朝野之間的議論在于哪一個稱謂更加合適更加尊貴,更加能夠彰顯秦國的威嚴,諸生所學不同認知相悖,因此各執一詞。

“皇者,始也,大王一統天下,響動四方,前無古人,功自此出,臣以為,去王稱皇,正和此意。”廷尉李斯當仁不讓的開口辯駁道。

“廷尉少說了一字......”隗壯笑了一下開口說道。

“皇者,始王也,有先后之意,卻無上下之分,然帝卻逾王上,昔日齊秦互帝,天下諸侯士子,莫不以為帝在王上,如此看來,帝比皇更加合適。”隗壯開口道。

單摳字眼來看,從文字本意出發,實際上誰也說不出來王、帝、皇、哪個更加尊貴,若不然也不至于爭論一個月至今還眾說紛紜。

三皇五帝,難道還能分出高下?

這是很早就被舍棄了的尊號,商周以來,天子以王自居,帝也好,皇也罷,實際上只存在于悠久的歷史之中。

但稱帝之事卻有先例。

準確來說,這一稱謂正是由秦昭襄王率先提出。

當時諸侯各國都已稱王,秦、齊兩國都不愿再與五國平起平坐。

而恰好此時諸國以齊國為首敵視秦國,于是穰侯魏冉率先提議秦昭王稱帝,并出使齊國說服齊閔王稱帝。

于是秦為西帝,齊為東帝,曰東西二帝。

只不過后來蘇秦力主合縱,齊國為了拉攏諸侯自去帝號,昭襄王也就隨之取消了帝號。

因此,從文化人的角度上來說,雖然帝、皇、王、高下難分。

但從廣泛的輿論層面來看,有齊秦互帝的故事,帝號顯然尊貴于王號。

而右相隗壯之言,皇者,始王也,又把皇放在了和王同等的位置......

“右相繆也。”李斯搖了搖頭。

“帝者公平天下,其道可以常行。而皇優于帝,其道不但可常行而已……《尚書》有云,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

李斯笑著開口反駁了右相隗壯爾后轉身向著端坐于高臺之上,斂容于冕旒之后的秦王執禮繼續開口道。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以為,可稱泰皇,以顯尊貴。”

李斯并沒有和隗壯過多糾纏,他知道決定尊號的歸屬的是誰,他更清楚的是,帝雖然在廣泛的輿論認知中占據優勢,但其劣勢也顯而易見。

齊王曾經稱過東帝。

僅此一事,高臺上的大王就不可能以帝自居。

畢竟,齊秦互帝,齊之帝號是得到過秦國的承認的。

當然,也大可以將齊帝定義為偽帝,但李斯知道,王不會這樣做。

但秦王并沒有回應李斯,盡管某些方面李斯已經窺見到了嬴政的心思,嬴政也向來不介意向臣子展示自己的想法。

但很顯然,不論是稱帝,還是李斯提出的泰皇,都不足以讓他滿意。

他知道,臣下在揣度他的心意。

他們各執一詞,有典可察,有經可考,頭頭是道,不論皇號還是帝號都足夠尊貴,不論是選擇哪一個都能夠得到天下人的承認。

可是......

他依舊不滿意。

他開始有些想念那個年輕人,想起那個磕磕絆絆的在自己面前一臉嚴肅的說著“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不論皇,還是帝,再始皇帝看來都談不上尊貴。

所謂尊崇,不過是因為三皇五帝之傳說,敬敏先人,事古則貴罷了。

如果那個年輕人還在,還站在眼下的朝堂上,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一個耳目一些的回答。

皇?帝?

再那個年輕人的眼中,一個王的功業從不會因為時間而穿上神圣的外衣。

而現在,不論是他召集的諸生博士,亦或者他委以重任的左右丞相,還是他賴以親近的廷尉李斯,再值此天下一統的大世,給出的答案,終究......

嬴政并未理會廷尉李斯和隗壯之間的辯論,他只是饒有興趣的帶著期許的目光看著高臺之下議論紛紛的諸生博士。

有人熱切的引經據典的辯駁著,有人也并不在乎,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維持著表面的肅穆。

不是所有人都想在更易尊號這件事上彰顯自己。

諸生百態,臣子百樣。

嬴政的目光游弋著,忽的,注意到一個蠢蠢欲試的身影。

他注意到,那個臣子手中握著竹簡,密切的注視著丞相隗壯和廷尉李斯的爭辯,腳步數次搖晃,作欲言又止之態。

嬴政的目光若有所思的鎖定在他的身上,腦海里飛快的羅列出了對方的資料。

太史令胡毋敬。

九卿之一奉常下轄屬官,同時學識淵博,書法造詣高深,政事上中規中矩,相對平庸,但是寫的一手好文章。

因為其文學造詣,目前負責年齡較小皇子的學業教授。

嬴政略帶好奇的看著對方,印象中,以胡毋敬的性格是不會參與這種爭議的。

亦或者說,他區區一個太史令,是沒資格參與關于尊號的定奪的。

廷尉李斯和右相隗壯已經辯出真火,三公九卿都緘口不言。

胡毋敬的性格是不會再這種事情上站隊的,況且就算站隊,他也沒資格逾矩發言。

除非,他是有獨屬于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嬴政對于臣子的秉性把握相當準確。

胡毋敬看著廷尉李斯和右相隗壯辯出真火的場景,手中準備好的奏疏捏的發緊,幾次嘗試都不敢開口。

畢竟,他只是區區一個太史令,是沒資格參與到三公九卿之間的辯論的。

今日爭辯的的熱潮超出了胡毋敬的預想,本以為是大家開開心心的為大王議論尊號,誰能想到成為了廷尉和丞相斗法的現場。

一時之間,性格謹小慎微的他開始猶豫不決。

可是念及自己對學生的承諾,他又不好食言。

是的,他手中的奏疏并非他要呈上,而是他的學生。

當今王上的第二十二子,年僅九歲的公子將闔所書,請他代為上呈。

而且,這其中也有自己的潤色。

再念及公子將闔近來的聰敏表現以及對自己的親近信賴.....

太史令胡毋敬咬緊牙關,硬著頭皮,在廷尉李斯和右相隗壯辯論正酣之時,踏出一步。

“大王,臣有本奏!”

李斯和隗壯同時止語,目光落在胡毋敬身上。

始皇帝早就在關注神色特殊的胡毋敬,并未讓壓抑的氣氛持續下去,只是淡然開口:“講!”

胡毋敬聞言躬身執禮,打開竹簡,深吸了一口氣,照著竹簡一字一句念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

《五蠹》!

始皇帝打起精神,細聽下去。

“三皇之功,不過......”

“五帝之德,不過......”

“而今大王,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之士,斐然向風。”

“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望......”

“臣竊以為,大王德高三皇,功蓋五帝,六王俯首,臣民向慕,稱帝不足以言功,稱皇不足以彰德,是故,不如各納之,并曰皇帝,自此而始!”

【隗狀(生卒不詳),《史記》中誤作隗林。《岳麓書院藏秦簡》(伍)“秦始皇禁湘山”詔云“丞相臣狀、臣綰受制相(湘)山上”,又云“臣狀、臣綰請”

參與始皇帝尊號議論,參與了統一度量衡及秦始皇陵修建,再此期間都是丞相。

具體退丞相位時間未知。

退丞相位后,才是王綰和李斯為左右兩相。

可以肯定的是,當前時間點的左右兩相視王綰和隗壯。根據當前資料來看,隗壯極有可能是右相。】

【胡毋敬,秦櫟陽獄吏,后為太史令。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云:“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

【奏疏內容采用了《五蠹》和《過秦論》的思想,但經過主角刪改和胡毋敬潤色,具體內容大家腦補一下,主要是論證始皇帝終結兩百年亂世之功以及臣子和百姓對于和平的渴望。為了借著該內容從側面角度輸出自己的想法。

即臣民渴望安定,渴望松一口氣。

主角并不是一味的通過去舔始皇帝奪嫡獲取好感。】

版權:起點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如皋市| 仁布县| 松潘县| 平顺县| 通道| 建湖县| 乳源| 含山县| 定安县| 镇安县| 汉寿县| 新龙县| 长汀县| 常德市| 青岛市| 通山县| 贡嘎县| 台东市| 哈密市| 龙山县| 育儿| 长垣县| 剑川县| 关岭| 盐源县| 农安县| 诏安县| 饶平县| 彭水| 鸡泽县| 丰台区| 竹北市| 香格里拉县| 鹤岗市| 南漳县| 昌邑市| 罗源县| 南昌市| 鹤岗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