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臺宮,和咸陽宮的學室相隔渭水于南北。
這對于自己一個九歲的公子而言,還太過遙遠。
遠到想要參與朝議,遞上奏疏,都需要依靠太史令胡毋敬的幫助。
遠到只有通過自己的老師,才能夠和始皇帝產生接觸。
對于始皇帝,將闔腦海中的記憶少的可憐。
印象中,上一次和始皇帝的近距離接觸已經可以追溯到去年的新年了。
畢竟……自己的母親羋喜已經年近四十,顏衰色弛。
在先后為始皇帝誕下三子以后,母親的身材已經走樣,臉上的皺紋已經遮擋不住。
這個年齡即使在始皇帝數量龐大后宮里面,也算得上年長。
可偏偏,大哥將轂不如扶蘇有長子身份,而最小的將闔亦不如胡亥占了幼子身份。
三個孩子,長幼皆不占據。
自身又因為年齡原因容顏衰老,再加上昌平君和昌文君舊事,出身楚國宗室的羋喜受到始皇帝冷落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
眼下始皇帝日常起居處理政務皆在渭南,渭北宮室鮮少光臨,將闔和始皇帝近距離接觸的次數自然屈指可數。
始皇帝并未冊立皇后……
因此后宮之內,子憑母貴。
身為公子,能不能和始皇帝親近,更是全看始皇帝留宿的次數。
胡亥的母親胡姬深得始皇帝寵愛,因此始皇帝對其寵愛冠絕諸子。
而將闔?
他甚至都覺得始皇帝對自己壓根就沒印象。
畢竟,一年到頭,都見不到兩面。
眼下條件肉眼可見的艱難。
一無長幼身份,二不得寵。
因為昌文君和昌平君舊事,背后更無母族可以支撐。
指望年老色衰的母親更不現實。而且說實話,自己的母親,腦子并不是很清醒,若非如此,昌平君舊事也不會牽扯至始皇后宮。
畢竟,始皇帝的后宮又不止羋喜一人出身楚國。
一切,只能靠自己。
留給將闔的時間不多,所以當機會擺在面前,他毫不猶豫。
暫且不提奪嫡這般的長遠打算,最起碼得讓始皇帝記得還有自己這么一個兒子。
“上皇帝尊號……”
就是一個開始。
……
很顯然……將闔的目的達成了。
章臺宮內,關于更易尊號的朝議已然結束。
始皇帝沒有任何道理拒絕皇帝這個尊號。
誠如奏疏所言,他也確實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實際上在眼下也并不止始皇帝一人這么認為,因為他確確實實完成了亙古未有的功業。
沒有任何一個尊號比皇帝更加合適了。
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
從王變成皇帝沒有那么簡單,眼下僅僅是確定了皇帝的尊號罷了。
而且過去的尊號都是單字,眼下換成雙字,稱呼起來未免有些奇怪。
因此,在朝議結束以后,嬴政留下了太史令胡毋敬,打算詢問一下胡毋敬還有沒有其他建議可供采納。
“大王,此奏疏出自于將闔公子,臣只做潤色……”太史令胡毋敬一臉為難的開口。
還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對于接下來的改制?
更易尊號當然不僅僅是將王換成皇帝就可以了。
這意味著整體制度的變化,尊號改變了,臣子的稱呼要不要改變?總之……不是說從秦王換成秦皇帝就可以的了。
而且,秦皇帝,在嬴政看來也有些拗口。
可是……太史令胡毋敬并未考慮過后續,畢竟他只是做了潤色工作,奏疏的主體來自于公子將闔。
嬴政沉眉看向太史令胡毋敬,沉吟良久終究還是擺了擺手。
“既如此,退下罷。”
他當然知道這份奏疏是太史令胡毋敬代呈。
胡毋敬在朝議的時候就已經表明。
只是一篇二人攜手的奏疏,始皇帝本能的認為太史令胡毋敬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甚至于公子將闔僅僅是署名也有可能。
這種事情司空見慣……實際上大部分朝臣都并非已文章見長,三公九卿,有很多朝臣都有專門負責潤色的門客。
包括嬴政自己,很多時候都直接下令由上卿蒙毅來根據自己的意思來起草詔書內容。
只要涉及到文字輸出,就要動腦子,動腦子就要浪費精力。
這種事情很常見……而且也由來已久。
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二者兼顧。
只是將闔……這個自己想了好一會才想起來的孩子,尚且還是個孩童。
一個孩童,拿出這樣一篇奏疏……
嬴政下意識的認為將闔只是其中的添頭,甚至有可能是出于胡毋敬的私心才提及了將闔的名字。
但是……現在看來,這個一度被自己忽略,甚至于想了好大一會才想起來名字,到現在還沒想清楚面貌的孩子,才是這篇奏疏的主導。
“將闔今年幾歲了……”始皇帝揉了揉眉心開口問道。
“回大王,將闔公子今年九歲。”中車府令趙高在一側開口道。
“和胡亥一般年紀啊……”嬴政下意識的開口。
“是的大王,將闔公子是正月出生,比胡亥公子長了兩月。”中車府令趙高開口說道。
“住在……”滿腦子國事的嬴政在涉及到這種事情上又有些卡殼了。
“將闔公子現在和喜夫人住在械林宮。”趙高又答道。
秦王嬴政又愣了一下,他本來問的是將闔住的是哪一座公子殿。
趙高一回答才想起來,將闔現在才九歲,還沒到住公子殿的時候,住在公子殿的是將闔的大哥將轂,自己把兩人弄錯了。
嬴政難得的有些尷尬……
畢竟,作為一個父親,連自己孩子都記不清楚,確實有些過分。
但這也確實怪不得始皇帝,他光兒子都足足有二十三個,再加上女兒就有三十余人……
而嬴政自登基以來向來勤政,每日處政以衡石計,一天要批改的奏折一百二十斤起步,拋開這些繁重的工作負擔,能夠留給諸多嬪妃和孩子的關注極為有限。
所以,這種尷尬的情緒也只存在了那么片刻。
“傳朕口諭……賞……”嬴政下意識的打算以賞賜來進行彌補,但話說一半卻又停下。
以他對太史令胡毋敬的了解,方才的反應不似作偽。
這也意味著這封奏疏,自己的兒子將闔確實起到了主導作用。
既然如此……
眼下關于尊號皇帝的后續議定還在爭論之中,倒不如問問將闔這個始作俑者還有沒新的建議。
也算是……
順便看看這個快被自己忘掉了的孩子。
ps:【長公子扶蘇的母親更有可能是鄭國人。
畢竟名字出自于鄭國詩歌,據傳他的母親常喜歡在宮中哼唱這首歌謠。
而且他的母親如果是楚人的話政治劣勢會很大,昌文君和昌平君大概率是秦國的前兩任丞相啟和丞相顛,如果是的話那是丞相叛國。
以扶蘇當時的年齡,丞相叛國以后他的政治生涯大概率會直接結束,后面還被派往由蒙恬執掌的上郡邏輯實在不通。
而且后續陳勝吳廣起義舉的旗幟是扶蘇和項燕,二者相對獨立。史書并未提及有直接關聯。
從正常角度來說,如果二者有關聯只舉一面義旗更容易達成共識消除隔閡。
不過一切皆是推測,本書設定的話是鄭人。】